劉玉山
(龍巖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
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對維護釣魚島主權所作出的貢獻
劉玉山
(龍巖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從“學術保釣”和“行動保釣”兩個層面對維護釣魚島主權作出了重要貢獻。“學術保釣”在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搜集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歷史證據(jù)的文獻資料,另一類是撰寫相關文章,論證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靶袆颖a灐笔侵副a炄耸客ㄟ^積極奔走呼號而為維護釣魚島主權所做的事情,如游行示威,聯(lián)署致蔣介石、尼克松及美國國會議員公開信,進行參議院說服工作等。保釣運動展示了中華民族外御其辱的決心和力量,美國在交還琉球附帶釣魚島給日本時不得不正視“民意”,聲明僅僅是“施政權”的移交,主權由中日兩國自行解決。
學術保釣;行動保釣;施政權;貢獻
1970年代初以美國為主體,爆發(fā)了以臺灣、香港留學生為骨干力量,波及歐洲、亞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外華人保釣運動。由于這次運動在直接保衛(wèi)釣魚島主題之下,更對臺灣當局保釣過程中的不積極作為進行了批判與抗爭,因此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臺灣史中幾近湮沒。學界的保釣研究真正起步是伴隨著釣魚島問題成為熱點,作為釣魚島問題研究的一個觀察視角而逐漸興起。目前學界有了一些這方面的成果,舉其犖犖大者如朱紅軍的《三十五年“保釣”夢》*《南方周末》2005年8月4日。,張帥的《海外“保釣運動”緣起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2期。,保釣親歷者鄭鴻生的《青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臺灣左翼青年一段如火年華》*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版。,其中辟有專章討論海外留學生保釣運動。2014年9月清華大學圖書館還主辦了“海外保釣運動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探討了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館藏保釣資料的學術價值與利用問題。上述研究都從不同側面對海外保釣運動進行了闡述,但一些有價值的選題,如海外保釣運動到底為中日釣魚島爭端起到了什么作用?這些觸及問題本質(zhì)又比較有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論文,目前還不多見。筆者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第一手資料,希冀對這一問題展開系統(tǒng)論述,不足之處尚祈方家指教!
了解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為維護釣魚島主權做了哪些實事,是評價保釣運動所做貢獻的第一步。從目前關于保釣運動的第一手資料來看,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學術保釣”與“行動保釣”?!皩W術保釣”是筆者在一篇保釣論文中提出來的,用以描述1970年代保釣人士從文獻資料角度對維護釣魚島主權所做貢獻*劉玉山:《1970年代海內(nèi)外“學術保釣”活動述評》,《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4期,第63—69頁。。它是1970年底保釣運動在美國高校爆發(fā)后即隨著“行動保釣”一同展開的。保釣人士為了從歷史文獻角度論證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或撰寫資料性、評述性文章,或從所在高校圖書館搜集地圖、查找出釣魚島屬于中國的文字記載等。
“行動保釣”是指保釣人士通過積極奔走呼號而為維護釣魚島主權所做的事情。最典型的形式就是游行示威,規(guī)模比較大的有1971年紐約“一·三〇”和華盛頓“四·一〇”游行,參加的人數(shù)在千人以上。除此之外,保釣人士還聯(lián)署給蔣介石、尼克松及美國國會議員寫公開信,成立“參議院說服小組”,對議員進行游說,最終迫使美國政府舉行聽證會等。
通過對上述“學術保釣”與“行動保釣”行為進行評價,進而分析保釣人士對保衛(wèi)釣魚島主權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保釣運動究竟起到了怎樣的實質(zhì)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學術保釣”還是“行動保釣”,其行為本身對釣魚島主權問題的解決都具有不容忽視的“無形”影響,這種“無形”影響在筆者看來某種程度上甚至不亞于保釣具體行為,將“有形”的行為與“無形”的影響加權到一起最后綜合評判,得出保釣運動對維護釣魚島主權的貢獻。下文就按照上述思路展開討論。
誠如1971年紐約國是研究社《釣魚臺事件專輯》之《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一文所指出:“我們向大家呼吁,游行喊口號固屬愛國行為,靜下心來對現(xiàn)實的國家問題作研究,更是當前愛國的急務。設非知己知彼,何能抗敵救國!”*紐約國是研究社:《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紐約國是研究社編:《釣魚臺事件專輯》,第2頁,文件編號:11-000-092。以下有“文件編號”的均來源于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不再一一注明。當年的保釣人士看到了保釣行動與理論并重,認識到釣魚島相關問題理論研究的重要性,這是非常有眼光的,因為保釣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游行示威受到時空和法律的限制,且高潮過后往往趨于平淡。但從事釣魚島學術研究卻可以伴隨釣魚島問題解決的始終,國家也急需從理論上對釣魚島屬于中國作出全面論述,從這個意義上說,“學術保釣”不亞于“十萬雄兵”。
僅就1970年代保釣運動看,其“學術保釣”在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搜集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的歷史文獻資料,另一類是撰寫相關文章,論證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學術保釣”不是孤立進行的,甚至當時的保釣人士也不一定有“學術保釣”這樣的概念,它是隨著各種形式的“行動保釣”展開,配合“行動保釣”而興起的。因為保釣人士在給群眾做宣傳,進行游行示威前的準備以及召開討論會、座談會時,保釣人士自己要先弄清楚釣魚島的歷史、地理概況,他們必須對釣魚島的主權歸屬搜集一定的歷史資料、撰寫主權屬于中國的相關文章等。目前能夠窺探保釣人士“學術保釣”內(nèi)容的文獻主要集中在他們編印的保釣刊物中,這些刊物散見于兩岸的清華大學圖書館。限于篇幅,本文僅選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內(nèi)容來作分析。
保釣人士非常注意對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文獻資料的搜集。保釣運動剛開始,普林斯頓大學保釣留學生就編寫了一本《釣魚臺須知》小冊子,從地理、歷史、海洋法上說明釣魚島屬于中國的事實,以及日本企圖奪取釣魚臺海域石油、天然氣、漁業(yè)資源的陰謀,在各校間流傳。
保釣人士不僅關注國內(nèi)古籍記載,更將學術視野放到世界,他們分別找到了法國和日本方面的資料。經(jīng)過搜集,他們發(fā)現(xiàn)的有關釣魚島屬于中國的法文資料有:1、1928年版本的法文百科全書LAROUSSE DU XXE SIECLE第2卷第567頁印有臺灣地圖,而位于北緯25度半,東經(jīng)123度半的釣魚臺列嶼,雖然只有米粒那樣大,卻非常清楚而明確地印在地圖上。2、DICTIONNAIRE UNIUERSEL ENCYCLOPEIIQUE NOUVEAU LAROUSSE ILLUSTIRE 第4卷第600頁也同樣印著連同釣魚島的臺灣地圖。3、ATLAS EO RELIEF.LIPRAIRIE JUUS TALLHNDIER 1968﹨PARIS 一書的第77頁,系中國的立體地圖,上面雖不曾印有國界,但卻自釣魚島處將中國與琉球分開,而釣魚島放在中國地圖一邊*路州大學保釣會編:《西南通訊》第3期,第53頁,文件編號:04-000-092。。
在1971年6月10日出版的《紐約釣魚臺簡報》(月刊)第6期以《有關釣魚臺的一份歷史性文獻》為題,記載了斯坦福大學的保釣同學在該校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日本外交文書》第18卷第575頁(中譯文)第312號,1885年10月21日日本外務卿井上馨致內(nèi)務卿山縣有朋的信函,并附有影印照。里面提到“最近清國報紙,曾刊載我政府擬占據(jù)臺灣附近所屬島嶼之傳聞,對我國已抱猜疑”。保釣學生認為:“說明界于沖繩縣與當時中國福州之間的一群無人島嶼(即釣魚臺列嶼)并不屬于沖繩縣,很顯然地,如果屬于沖繩縣,則日本自可公然在其上設立界碑,不必顧慮中國政府的疑忌,而在另一方面,中國則認為這些島嶼是屬于中國的,當時中國報紙上已經(jīng)明白這么說,而且這些島嶼早經(jīng)中國命名,列入版圖?!?紐約保釣會:《有關釣魚臺的一份歷史性文件》,紐約保釣會編:《紐約釣魚臺簡報》第6期,第3頁,文件編號:02-00-069。這份外交文書在今天已是研究釣魚島問題時必引用的證據(jù),但在1971年,保釣人士就已經(jīng)意識到了與此相關的《日本外交文書》的重要性,并且從中找到了有利于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的證據(jù),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大陸比較早研究釣魚島問題的著作如吳天穎教授的《甲午戰(zhàn)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兼質(zhì)日本奧原敏雄諸教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一書,特別提到了這份文書的重要性,但比1970年代海外保釣人士晚了23年??梢哉f,這是中國人較早找到的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的證據(jù)。在日本甫一開始與美國私相授受釣魚島時,中國人民就站了出來,找出了日本人自相矛盾的原始文獻記錄,等于打了日本官方一個嘴巴。而且這記錄就記載在公開發(fā)行的刊物里,從這個意義上說,怎么褒揚其現(xiàn)實意義都不為過。
《水?!?973年4月第19期以醒目的標題《鄭重推薦日本井上清教授新著〈釣魚列島的歷史和主權問題〉》,并附上“中文版序言”*《水?!肪庉嬑瘑T會:《水?!返?9期,第29頁,文件編號:06-000-022。。同一時期,還有很多其他保釣刊物轉載這一信息,如《土城簡報》以“釣魚島從來屬中國”為題,對井上教授這一成果作了推介,并對今天學界經(jīng)常引用的陳侃《使琉球錄》里面“夷人歌舞于舟,喜達于家”做了特別分析*土城國是研究社:《土城簡報》第3期,第2頁,文件編號:11-000-140。。華盛頓大學保釣會編印的《西雅圖通訊》第13期也做了報道:“日本京都大學歷史教授井上清頃在日本什志《歷史學研究》上發(fā)表一篇論文‘釣魚臺列島的歷史及其歸屬問題’,舉例證明釣魚列島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井上清教授并于四月初與日本九十五個名學者和新聞專欄作家等共同發(fā)起組織釣魚島屬中國委員會。”*《新聞提要》一則,華盛頓大學保釣會編:《西雅圖通訊》第13期,第12頁,文件編號:02-000-054。普渡大學《新天》編譯小組的保釣學生將全文翻譯出來并登載在《新天》上。這些都反映了保釣學生在釣魚島資料搜集方面開闊的視野,重視日本學界對釣魚島研究的動態(tài)。井上清先生這本書在199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書名換成了《釣魚島的歷史與主權》,該書于2013年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再版。今天我國學者也經(jīng)常拿井上教授的這本著作作為論據(jù),而40年前的保釣人士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本著作的重要性。作為具有正義感的日本歷史學家,本著實事求是的治學態(tài)度,井上教授公正地論證了釣魚島主權一直屬于中國,日本竊取釣魚島的不合法性,有力地鞭撻了其本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錯誤觀點和行為。1970年代初的保釣人士已經(jīng)意識到了日本國內(nèi)有識之士持論公允,必將在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證據(jù)上加上重重的砝碼。
除了文獻搜集外,保釣人士對釣魚島問題也進行了研究。紐約國是研究社1971年編輯的《釣魚臺事件專輯》對釣魚島主權歸屬有精深的研究,這是一些理工科出身的保釣留學生查閱了7000頁資料后得出的研究成果。文章認為國際間對島嶼的法律依據(jù)有:(1)歷史上的證據(jù);(2)鄰接原則;(3)主權的實際行使。但國際法的時效依然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討的規(guī)范,“雖然大多數(shù)的法學家在原則上都表示贊同,但對其內(nèi)涵,特別是多長時期才能構成時效問題等,迄無定論?!?紐約國是研究社:《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紐約國是研究社編:《釣魚臺事件專輯》,第11頁,文件編號:11-000-092。文章接著指出時效的依據(jù)有以下幾個要件:(1)在他國領土上行使主權;(2)此項主權行使必須是未曾中斷;(3)時效的裁定。文章繼續(xù)論證了美國將釣魚島裹挾進琉球轄區(qū)不符合時效原則,這也是最具有學術價值之處。文章列出五點,限于篇幅,筆者簡略綜述如下:(1)美國對琉球的劃界,是片面行為,雖具美國國內(nèi)行政法效力,但在國際法上對他國并無約束力量。(2)臺灣基隆、蘇澳等地的漁民,一直以來不間斷前往該地區(qū)捕魚,并沒有受到琉球美國當局的干涉。(3)臺灣當局屢次聲明對琉球及釣魚島之主張。(4)在美國、墨西哥的邊界糾紛中,仲裁人員認為任何的協(xié)議,或就有關爭執(zhí)主權交換照會,即足以構成反對此項主權簽署的取得時效。外交上的抗議或照會固是正當準則以構成“連續(xù)的、和平地主權行使”的否定效果。再則“未曾中斷”主權的行使和“默認”兩個原則,在1928年美荷帕爾馬斯的決議案中同被引用,但并未衡量此二原則在沖突時何者優(yōu)先的問題。以常理論,我們可以假設兩者不可偏倚,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中國未曾有意放棄的立場,足以構成挑戰(zhàn)“未曾中斷”的原則。(5)時效的期限。各方意見殊難統(tǒng)一,解釋時收縮性極大,每一案件都須視其特殊情況而定,但通常都采取50年為時效的期限。例如,1940年英屬幾亞那和委內(nèi)瑞拉仲裁案,仲裁人員即釋稱50年為時效的期限。其次,1951年國際法院就英國、挪威漁業(yè)案也采用了同樣的原則。因此,《舊金山和約》簽訂至1970年尚不及20年,也不能據(jù)此達成時效的年限*紐約國是研究社:《釣魚臺事件及其主權問題》,紐約國是研究社:《釣魚臺事件專輯》,第11—14頁,文件編號:11-000-092。。
這篇文章最大的價值是從國際法的角度列舉了美墨、美荷、英委、英挪等國領土仲裁案對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啟示,今天我們的學者所列案例也不外這些。文中指出了國際法并無50年時效期限,雖然一些判例是50年,但“收縮性”很大,就連國際法的鼻祖格勞秀斯也不承認有什么時間斷限,何況即便判例中的50年時效期限,也是指“連續(xù)地、未曾中斷地”,從1970年保釣運動至今,我國政府多次聲明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海監(jiān)船對釣魚島海域進行巡航維權,國家海洋局公布了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標準名稱、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nèi)城市預報中,再加上中國兩岸四地民間保釣運動40年來的登島、游行示威活動,這些都構成了對日本占有釣魚島的否定。又比如美國琉球民政府單方面的劃界,將釣魚島非法劃入琉球轄區(qū),這雖具美國國內(nèi)法效力,但無國際法約束力。即便是釣魚島被非法劃入琉球,但臺灣漁民一直不間斷地去釣魚島捕魚作業(yè),等于在自己的領土上行使主權,也沒有受到美國干涉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見地的觀點。我們現(xiàn)在的釣魚島研究應該大力吸收這些前輩的觀點,不能讓他們的成果在無息中湮沒,筆者也借此希望學界重視起保釣人士的研究成果。
(一)舉行游行示威,發(fā)表致臺灣當局、美國總統(tǒng)等公開信
1、具體行動概述
1970年底保釣運動爆發(fā)后,保釣人士即醞釀示威游行。1971年上半年經(jīng)歷了兩次示威游行比較集中的時間段,一個是1月29日和30日,其中1月29日由北加州保釣聯(lián)盟組織,游行地點在舊金山,有500多人參與。1月30日分別在美國東西海岸五大城市紐約、華盛頓、芝加哥、西雅圖、檀香山等地同時舉行,規(guī)模最大的紐約游行超過1500人參加。另一個是保釣的最高潮4月10日,全美各個保釣會都派代表齊聚華盛頓,有來自加拿大、西海岸舊金山、西雅圖,中部伊利諾、密西根、奧克拉荷馬,東部幾乎每個學校都傾巢而出。除了學生外,還有在貝爾實驗室、IBM工作的美東專業(yè)人員協(xié)會的同胞。有的乘坐巴士、飛機,有的自己開車,“不少人都是不眠不休,披星戴月地趕到,場面非常感人”*紐約保釣會:《四一〇全美中國同胞華府示威記要》,林國炯、胡斑比、周本初等合編:《春雷聲聲》,人間出版社2001年版,第351頁。。根據(jù)警方的估計有超過2500人參加了此次游行,而全美當時的中國留學生不過兩萬人左右。次日《紐約時報》不禁感嘆,“如果以中國人在美國的總人數(shù)來算的話,四月十日的保衛(wèi)釣魚臺游行,相當于數(shù)百萬美國學生參加示威”*王正方:《保釣運動今昔談》,王正方:《我這人話多——導演說故事》,臺灣九歌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89頁。。為配合“四·一〇”大游行,在此前后,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了“四·三”游行、舊金山舉行了“四·九” 游行、洛杉磯和西雅圖分別舉行了“四·一〇”游行等。
1972年5月13日即美國正式交還琉球給日本前兩天,全美各地七八百人齊聚華盛頓,再次對美日私相授受中國領土釣魚島進行抗爭,中國人被激怒了,程君復沖上指揮車,將吊掛在車上的一個日本軍官模型撕毀,由此可見保釣人士的憤怒情緒。應該說舉行示威游行是最具震撼力的行動,保釣人士用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不可侮,他們也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人民外抗強權的決心和力量。
1971年3月12日,美國華人知識界500學人致臺灣當局公開信,呼吁臺灣當局保持堅定立場,并拒絕參加“中、日、韓聯(lián)合開發(fā)海底資源協(xié)議”之簽訂會議,維護釣魚島主權。3月18日,“總統(tǒng)府秘書長”張群代為答復:“本案關系國家領土主權,寸土片石,亦必據(jù)理全力維護,此項立場始終如一,絕不改變。業(yè)經(jīng)‘外交部’魏部長道明在立法院迭次公開宣布,政府對本案之因應,系以國際法原則為基礎,申明釣魚臺列嶼,依歷史、地理、使用情形及法理各因素而言,乃我臺灣省之附屬島嶼,其主權屬于我國,政府一貫系在此一基礎上,對本案全力交涉。”*《張群復于其康信》,于其康捐贈私人信件,第1—3頁,文件編號:15-001-009。
美加地區(qū)保釣運動情況簡表(截止日期:1971年5月)
資料來源:《科學月刊工作通報》第41期《釣魚臺事件專號之三》,第4—6頁,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藏,文件編號:12-000-127。
致尼克松總統(tǒng)和美國國會議員公開信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陳省身教授提出的,陳草擬了信稿,分寄他的朋友,這封信馬上激起了熱烈反應。但各界認為陳信太簡短,不足振聾發(fā)聵。在“四·一〇”華盛頓大游行那周,陳省身來紐約參加數(shù)學年會,與王浩會面,共同決定登報日期、方式與信的內(nèi)容。主要執(zhí)筆人是王浩與哥倫比亞大學的李浩,在華盛頓大游行后第三天,花了半個下午就把草稿寫好,然后分寄各地征求意見,林家翹、楊振寧等知名學者都提出了意見。芝加哥大學教授何炳棣還把初稿拿給他的老師張歆海看,張歆海當時已經(jīng)70多歲,且風濕,行動不便,“聽到消息不辭萬難,晚上由張夫人陪同,從長島駕車來紐約審稿,當晚十二時半趕回去,紐約工作人員目送他們的汽車在夜霧中消失,心中的敬意與感動油然而生?!?《致尼克遜公開信經(jīng)緯》,紐約保釣會編:《紐約釣魚臺簡報》第6期,第6頁,文件編號:02-00-069。公開信在1971年5月23日的《紐約時報》“week in review”欄(星期日)版以廣告的形式整版篇幅登載,“保衛(wèi)釣魚臺”五個大字直書上面,共花費9960美元*《敬啟者》,私人信件,第1頁,文件編號02-007-035。。在公開信上簽名的有600多位華裔教授與專業(yè)人士以及2000多名留學生。據(jù)“致尼克森公開信委員會”統(tǒng)計,實際上截止到6月10日共計收到捐款19076.36元。公開信要求美國承認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譴責日本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呼吁尼克松總統(tǒng)和國會不能因國際政治權宜之計而犧牲中國人民的合法權益。
2、這一系列行動對釣魚島主權歸屬的影響
這一系列行動對臺灣當局和美國政府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它使得臺灣當局注意到了以美國華人知識界為主的保釣人士的訴求。1971年3月31日臺灣“駐美大使”周書楷給“總統(tǒng)府”黃少谷秘書長致電,“留美學生維護釣魚臺主權運動定于四月十日下午集合華府游行,分向美國務院及日本大使館示威并向本館請愿。晚已答允屆時接見三、五個代表藉謀逐漸疏解。”*《蔣中正總統(tǒng)文物·對美關系(七)》,臺北“國史館”館藏,典藏號:002-090103-00008-350,第3512頁。因給臺灣當局施加了一定的壓力,所以張群在答復500學人公開信中答應“全力交涉”。這一系列的行動也讓美國政府意識到了中國人民的訴求。
4月12日(即保釣運動高潮“四·一〇”大游行之后兩天)上午,周書楷面見了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會談中周書楷特別提到釣魚島,認為這是與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息息相關的事件,如果臺灣處置不當,海外知識精英將會轉向另一邊(中國大陸),美國國務院堅持釣魚島是琉球的一部分,在海外中國人中間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彈,引起了運動(即保釣運動)*③National Archives,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NSC Files,Box1025,President/HAK Memcon-the president,Kinsinger,and Amb.Chow Apr.12,1971.Top Secret;Sensitive;Eyes only.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6 Volume XVⅡ,China,1969—1972,Document113.。尼克松總統(tǒng)這時候顧左右而言他。但是在周書楷離開辦公室以后,他也承認周說的是對的,需要認真考慮海外中國人的政治訴求。(the President remarked that Chow was correct on the need to consider the political views of overseas Chinese)③。同日下午,基辛格在他的辦公室會見了周書楷,談到釣魚島問題時,他表示自己正在深入思考釣魚島問題,要求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職員霍爾德里吉在13日提交一份詳細的釣魚島問題報告給他*霍爾德里吉的報告內(nèi)容如下:1、早在15世紀,中國的歷史記錄已經(jīng)記載下了釣魚島是臺灣與獨立的琉球王國的邊界線。2、釣魚島的地理結構與臺灣靠近釣魚島一側的山脈非常相似,釣魚島距離上更接近臺灣而不是琉球,它是臺灣大陸架延伸的末端,與琉球中間隔著深達2000米的海槽。3、釣魚島是臺灣漁民的傳統(tǒng)捕魚區(qū),并且命名了它。4、日本并沒有將釣魚島納入沖繩縣,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臺澎被割讓給日本。5、從地區(qū)安全出發(fā),“中華民國”迄今沒有挑戰(zhàn)基于《金山和約》第三條美國對釣魚島的軍事占領,然而根據(jù)國際法,臨時性的軍事占領一個地區(qū)并不能影響這個地區(qū)主權的最終決定。6、關照到美國將于1972年終止對琉球群島的占領,美國需要尊重“中華民國”對釣魚島的領土主權,并將它歸還給 “中華民國”。最后霍爾德里吉在給基辛格的報告中評論道:正如您所想象的,日本政府也有一個釣魚島主權屬于日本的,與中國相對立的意見。國務院的意見是,1945年美國占領了沖繩和琉球,建議在1972年歸還(它們)給日本。美國政府對于有爭議雙方不持有任何立場,這個問題應當由當事雙方自行解決。。周書楷則進一步指出,在日本占領臺灣和琉球之前,臺灣法庭已經(jīng)處理完了釣魚島屬于中國的法律程序;臺灣漁船甚至在釣魚島歸屬臺灣之前已經(jīng)來到釣魚島捕魚,從日本方面來看,他們根本無視釣魚島為臺灣所管轄的事實。在美華人民族主義被激發(fā)出來了*National Archives,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NSC Files,Box533,Country Files,Far East,China,Vol.Ⅵ.Confidential.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6 Volume XVⅡ,China,1969—1972,Document114.。周書楷說,美國對釣魚島的政策會影響中國人民的情感,如果美國的做法不符合中國人民預期的話。4月10日發(fā)生的華盛頓大游行僅僅是一個案例,這些游行包括科學家、工程師和專業(yè)人士,而不僅僅是中國留美學生。游行一下子爆發(fā),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代表*National Archives,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NSC Files,Box533,Country Files,Far East,China,Vol.Ⅵ.Confidential.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6 Volume XVⅡ,China,1969—1972,Document114.恰巧筆者在臺北“國史館”也查閱到了周書楷1971年4月12日在與尼克松談完話給臺北“總統(tǒng)府”秘書長張群所發(fā)的電報,內(nèi)稱:“奉悉四月十二日晨尼克森總統(tǒng)如約接見,白宮外交顧問季辛格氏亦在座,談話三十五分鐘,主題為聯(lián)大代表權及釣魚臺問題,內(nèi)容重要,詳情面陳,再職另與季氏約定今午三時半單獨往訪續(xù)談?!?臺北“國史館”《蔣中正總統(tǒng)文物·對美關系(七)》,典藏號:002-090103-00008-346,第346頁。)??梢钥闯鲋軙苍谀靡员a炄耸繛榇淼闹袊司S護釣魚島領土主權的合理訴求施壓美國政府,希望美國政府顧及中國人民的感情。
保釣運動促使臺灣當局不敢過分“敷衍”處理釣魚島問題,至少在行動上確與美國政府決策層有過溝通。保釣運動更是引起了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的“思考”, 尼克松在保釣人士一系列行動下不得不正視民意的力量,“認真考慮海外中國人的政治訴求”。作為民間群眾運動,保釣運動已經(jīng)做到了它能夠做到的一切,正因為美國高層看到了中華民族不可辱的堅定決心和力量,所以結合下文的“參院說服”工作,美國政府最終承認移交給日本的只是行政權,而非主權。
(二)進行“參院說服”工作
1971年6月17日,美日雙方簽署《歸還沖繩協(xié)定》,但必須美國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參議員投票贊成方可通過,這就為“參院說服”工作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本來保釣人士想請臺灣當局駐華盛頓負責院外游說的人員幫助,但被拒絕,于是他們自我砥礪,以“不可為而強為之”的心態(tài)來認真做此事。他們在華盛頓成立“院外游說聯(lián)合小組”,下設聯(lián)絡組、財務組、會計、文書組和說服組等*《釣魚臺運動說服參議員工作小組》,私人捐贈信件,文件編號42-001-003。,發(fā)動有關系人士設法游說個別參議員將釣魚島問題提出討論。他們還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其時,在華盛頓有一個由加入了美國籍的中國人組織的合法團體“Concerned Citizens For TYT”,這個團體“目標是向參議員說清楚釣魚臺是怎么一回事,希望美國采取真正中立的立場,并說服參議員國務院促成了一個大錯誤,要他們審核這個條約時,把條約修正過來。”*④錢致榕:《釣運檢討:說服參議員工作》,密西根大學保釣會:《安娜堡國是大會記錄》,1971年12月,第45、48頁,文件編號:48-000-003。
1、“參院說服”工作的目標
在保釣人士看來,美國參議院是決定這個條約是否通過的權力機構,部分參議員可能因為正義感、中美關系、美日商業(yè)上的沖突等因素而對琉球歸還條約提出修正案,更正錯誤,將釣魚臺劃出琉球之外,最好的目標是參院不通過,美國政府重新修改條約,加一個附加條款說明釣魚島不屬于琉球,這是上策。但實現(xiàn)可能微乎其微,因為這樣一來等于說原來的條款無效,又需要日本國會和美國參院重新批準,美國不太可能這么做。中策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向參議院提出建議,在條約中重申一句:“條約的通過并不影響釣魚島的領土主權”,這就給中國爭取釣魚島主權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下策是萬一修改不成功,至少可以使參議院召開的聽證會有關人士對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進行維護的證詞與立場列入美國國會正式記錄。
針對上述目標,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說服工作是沒希望的,因為美國近20年來的亞洲政策是“扶植日本,圍堵中國”,釣魚島事件的發(fā)生,正是這種政策的結果,所以說服美國參院的工作是“與虎謀皮”、與強盜講道理。同時,保釣人士雖然有少數(shù)有美國居民權,但大部分都沒有,且學生居多,既無經(jīng)驗,又無投票選舉權,更無經(jīng)濟力量,因此參院的說服工作很難成功*普(林斯頓)城中國統(tǒng)一行動委員會:《普城通訊》第3期,第22—23頁,文件編號:03-000-027。。
2、具體行動策略及效果反饋
首先,充分了解參議員的背景,“因人而異”。比如“院外游說聯(lián)合小組”了解到參議員McGeven和Gravel對此事都很有興趣,McGeven的助理反應熱烈,立刻拿出地圖問了很多問題,并說“We shall your view”。McGeven自己想競選總統(tǒng),要訪問中國,因此對中國問題關心。Gravel有興趣的原因是想抓一個題目在參院嶄露頭角,“每個參議員都有不同的動機。對我們來說,只要站在我們這一邊,都是一樣?!雹苡秩缙戏降膮⒆h員對紡織品進口非常不滿意,要用這個機會為難日本,要它讓步等。其次,寫信給各州參議員,發(fā)起“一人一電報”運動,打電報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富布賴特簡述“釣魚島是中國的”*《芝(加哥)大釣魚臺快訊》編輯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釣魚臺問題聽證會》,龔忠武、王曉波、林盛中等:《春雷之后》(一),臺北人間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頁。。在州參議員中真的引起了一定的回音。如參議員艾倫·J·艾倫德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保釣會回信說:
我收到了國務院就我提出的關于釣魚島爭端的質(zhì)詢所覆報告的復印件,我很遺憾國務院的回答與你們的觀點并不一致,我希望這個信息將澄清美國政府的立場。正如你們看到的,美國政府認為自從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控制釣魚島(注:與事實有誤)后,任何有關爭端的聲明必須就相關當事方解決。再次對通知我了解這件事表示感謝,我將對你們對釣魚島問題所持觀點記在心上*⑦路州大學保釣會主編:《西南通訊》第3期,第26頁,文件編號:04-000-092。。
負責協(xié)調(diào)國會關系的助理國務卿戴維·阿布希爾在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保釣會回信說到:
某種程度上國際法對一些島嶼是不清晰的,比如釣魚臺列嶼。應該深思熟慮的是,到底大陸架上的這塊島嶼的主權究竟歸哪個國家所有?!爸腥A民國”、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聲稱擁有主權,“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不能代表中國,相應地,臺北當局也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中國。
在一則報道中,“中華民國”的漁民在釣魚島海域被驅(qū)逐,在釣魚臺列嶼某屬島的他們的“國旗”也被撕毀。當?shù)亓鹎虍斁謱掖我笈_灣漁民在沒有被許可的情況下離開釣魚臺列嶼及其水域,他們執(zhí)行的是被美國琉球高級專員批準的法令和規(guī)則(美國琉球高級專員是將釣魚臺列嶼作為琉球群島一部分來治理的)。
我希望上面的信息對于你們保釣委員會有用⑦。
西雅圖保釣會也給當?shù)氐膬擅麉⒆h員Magnuson和Jackson寫信,兩人均回信。Magnuson在回信中說:“我已經(jīng)收到了一份寫給尼克松總統(tǒng)信件的副本即美國政府對于釣魚島主權問題應持有的立場。對于釣魚島問題,你們建議我站在貴會(保釣會)的立場上我表示感謝。我當然會參考你們的意見,在仔細研讀這一問題后給予適當?shù)目剂?。?Magnuson 1971年5月24日給西雅圖保釣會的回信,西雅圖保釣會編:《西雅圖釣運通訊》第4期,第3頁,文件編號03-000-018。Jackson說:“謝謝你們給我寫信,建議我跟貴組織(保釣會)保持一致立場即釣魚島極可能會因某一協(xié)定(《舊金山和約》)而與沖繩群島一并歸還日本,要阻止這種情況發(fā)生。很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但你們首先要確認是否參院的關照(舉行聽證會)會有效阻止可能的條約(《美日歸還琉球條約》)的發(fā)生?!?Jackson 1971年6月3日給西雅圖保釣會的回信,西雅圖保釣會編:《西雅圖釣運通訊》第4期,第3頁,文件編號03-000-018。
僅華盛頓的“院外游說聯(lián)合小組”就找了30多位參議員,用錢致榕的話說,“我們?nèi)cGeven和其他幾位參議員的辦公室時,他們的助理自動告訴我們?nèi)毡敬笫勾蜻^好幾次電話找他們,特別打聽Gravel作證將怎樣提到釣魚臺,并且表示非常不開心,這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錢致榕:《釣運檢討:說服參議員工作》,密西根大學保釣會編:《安娜堡國是大會記錄》,1971年12月,第50頁,文件編號:48-000-003??梢娪握f小組的行動已經(jīng)引起了日本當局的不安。在保釣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美國參議院就釣魚島問題答應從1971年10月27日起舉行4天的聽證會。楊振寧、吳仙標、鄧志雄、約翰·芬查(John Fincher)以及其他6位美籍人士在參院外交委員會作證,為釣魚島屬于中國進行辯護。楊振寧義正詞嚴地說:“(日本)這種武裝擴張曾給世界及日本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在《琉球歸還協(xié)定》中留下模糊不清的態(tài)度而使日本認為美國在爭執(zhí)中完全支持它,這是不是符合我們長遠的利益?播下了美國涉及這項爭執(zhí)的種子,又是不是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讓我在此建議,為糾正這個錯誤,參議院應明確地表示中立,并且應阻止美日海軍企圖在釣魚臺列嶼做成既成事實?!?《芝(加哥)大釣魚臺快訊》編輯部:《楊振寧等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為釣魚臺問題作證》,龔忠武、王曉波、林盛中等:《春雷之后》(一),第64頁。甚至清末著名官員盛宣懷的孫女徐逸女士,拿著慈禧太后將釣魚島與赤尾嶼賜給盛宣懷采藥之用的敕令這一代表清朝時中國最高當局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行使管轄的鐵證來進行辯護*詔書原文是這樣的:皇太后慈諭:太常寺正卿盛宣懷所進藥丸,甚有效驗。據(jù)奏原料藥材采自臺灣海外釣魚島小島,靈藥產(chǎn)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該卿家世設藥局,施診給藥,救濟貧病,殊堪嘉許,即將該釣魚臺、黃尾嶼、赤嶼三小島賞給盛宣懷為產(chǎn)業(yè),供采藥之用。其深體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欽此。光緒十九年十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著:《釣魚臺列嶼問題資料匯編》,臺灣海峽學術出版社2011年版,第377—378頁。)。
可以說,忠誠于祖國的保釣人士已經(jīng)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在竭力爭取來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務卿羅杰斯和國防部副部長戴維·帕卡德代表美政府作證時卻說,“參院宜速批準此項條約,否則對美日關系將有極不利影響。帕卡德則表示琉球歸日后不致危及美在琉球武力,及對西太平洋地區(qū)之防御?!?《蔣經(jīng)國總統(tǒng)文物·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七)》,臺北“國史館”館藏,典藏號:005-010205-00162-001,第1頁。最終參院外交委員會的投票結果是38票支持(批準條約),0票反對。從結果來看,整個參院說服工作并沒有阻止美國批準《歸還沖繩協(xié)定》的步伐。
3、“參院說服”工作對釣魚島主權歸屬的影響
“不以成敗論英雄”。在冷戰(zhàn)背景下美國堅持扶植日本的政策,說服工作不能改變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但就整個過程來說,說服工作確實對維護釣魚島主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首先,整個聽證會的過程和證詞都被列入美國國會正式記錄,中國人民所列證據(jù)充分,白紙黑字,是有據(jù)可查,不容抵賴的。美國政府用歷史記錄的方式承認了中華民族對自己神圣領土釣魚島的主權維護。其次,雖然1971年11月10日美國國會批準了《歸還沖繩協(xié)定》,但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歸還沖繩協(xié)定》審查報告明確說明美國只是將釣魚島的行政權交給日本,至于主權由中日兩國政府自行解決。美國政府承認了日本并不擁有釣魚島的主權,從法理上肯定了中國對釣魚島主權的合理性。這份6頁的審查報告,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當時寄給了時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的錢致榕先生一份,錢先生后來將這份珍貴的文件捐贈給了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室。最后,說服工作宣傳了中國對釣魚島主權的合法性,也得到了部分美國參議員的認可,他們原來對釣魚島不了解,通過說服工作,了解了中國人民主張的合法性與正義性。
上文對保釣運動的貢獻做了論述,除此之外,保釣運動行為本身對維護釣魚島主權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首先,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釣魚島問題。大凡參加過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的人士都公認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說過:“保釣運動就是海外的‘五四運動’”,但具體何時何地說過并沒有定論,大致是周總理在北京會見海外保釣人士時說的。筆者曾就這個問題當面咨詢過臺盟中央副主席、當年的“保釣、統(tǒng)運”干將吳國禎,他確認周總理確實說過這樣類似的話語,至于哪個場合不好斷定。筆者在檢索當年保釣刊物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一句評價的時間斷限。1978年8月出版的第75期《華府春秋》載有李德怡(也是著名的保釣干將)在《簡述釣魚臺的重要性》一文中有下列文字:“保衛(wèi)釣魚臺運動源于海外,敬愛的周總理生前曾說保釣運動可以與當年的‘五四’運動相提并論,此點足證確保釣魚臺對民心的向背?!?李德怡:《簡述釣魚臺的重要性》,華盛頓中國統(tǒng)一促進會編:《華府春秋》第75期,1978年8月,第26頁??梢娭芸偫韺Ρa炦\動的確有過這樣的高度評價。鄧小平同志1974年10月2日會見來北京參加國慶活動的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正在北京探親旅行的華裔人士時說:“釣魚島,日本叫‘尖閣列島’,這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可能放棄。諸位在‘保釣’方面做了大量的積極的工作,很有意義……這個運動是長期的波浪式的?!雹佟多囆∑轿募?1949—1974)》下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85頁。
1970年代的海外保釣運動開啟了中國民間保釣運動的先河,是政府捍衛(wèi)釣魚島主權的有益補充。民間保釣的優(yōu)勢在于強化行動自由和弱化責任承擔,政府層面不便于做的事情,民間保釣則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從而擴大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影響渠道,擴大政府的戰(zhàn)略緩沖空間。時至今日,中國民間保釣已經(jīng)走過40余年,作為中國民間愛國力量的領頭羊,筆者認為保釣運動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最該載入史冊和讓后人緬懷的是,保釣人士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以大無畏的民族氣節(jié)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外御其辱的堅定決心和力量,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保釣運動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愛國運動,有效配合了國家的對日總體戰(zhàn)略,為對釣魚島爭端的解決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其次,民間保釣具有主權宣示作用?!皶r效”是國際法認為的領土取得和變更的傳統(tǒng)方式之一,“時效”是“一國對他國領土進行長期占有之后,在很長時間他國并不對此提出抗議和反對,或曾有過抗議和反對,但已經(jīng)停止這種抗議和反對,從而使該國對他國領土的占有不再受到干擾,占有現(xiàn)狀逐漸符合國際秩序的一種領土取得的行為,而不論最初的占有是否合法或善意?!雹谕蹊F崖:《國際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頁。我國政府針對日方對釣魚島的侵略,進行了有力回擊,如海監(jiān)船維權、公布領海基線、發(fā)布釣魚島海域天氣預報、規(guī)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標準名稱等。同時,兩岸四地民間保釣組織經(jīng)常采取宣傳、游行、示威、出海登島等行動,這些民間行動和國家層面一起宣告了我國對日本非法占有釣魚島的抗議和反對,捍衛(wèi)了國家領土主權。
最后,保釣關乎的是國家民族核心利益,兩岸保釣人士為維護兩岸“共同利益”而聯(lián)手,為政府層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畢竟血濃于水,1970年代保釣運動由最初單純的保釣主題升華到“中國統(tǒng)一運動”。正如一位保釣人士所說:“釣魚臺不是個孤立事件,也不是偶然事件,我們做了這么多事,喊了這么多口號,寫了這么多東西,釣魚臺仍未收回來,我們要問:為什么?我想大家的答案是一樣的,就是因為中國沒有統(tǒng)一,我們希望(探討)如何走上中國統(tǒng)一的路程,來根本解決釣魚臺的問題?!雹蹚堉潜保骸夺烎~臺運動的檢討及展望》,密西根大學保釣會編:《釣運檢討:說服參議員工作》,《安娜堡國是大會記錄》,1971年12月,第53頁,文件編號:48-000-003。從這個層面上說,兩岸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更有助于釣魚島問題徹底解決。
[本文為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民間‘保釣’運動史研究(1970—2014)”(14CZS020)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汪謙干
Study on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Safeguarding the Sovereignty of Diaoyu Islands by the Diaoyu Islands Defense Campaign Overseas in 1970s
LIU Yu-sh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364000,China)
In 1970s,the Diaoyu Islands Defense Campaign overse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safeguarding the sovereignty of Diaoyu Islands from two aspects,namely “Academic Measures for Safeguarding Diaoyu Islands” and “Practical Measures for Safeguarding Diaoyu Islands”.The “Academic Measures for Safeguarding Diaoyu Island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 accordance with respective content.One is to collect document literatures with historic evidences specifying that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belongs to China”,the other one is to write relevant articles that specifying that the fact.While th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Safeguarding Diaoyu Islands” refer to all the contributions for safeguarding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that have been made by patriots through crying for help actively,such as parades and demonstrations,open letters with joint signatures to Jiang Jieshi,Nixon as well as American congressman,and lobbying the Senate.The Diaoyu Islands Defense Campaign has demonstrated the determina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people on resisting the disgrace from foreign invaders,thus US had to envisage the “public opinions” when returning Liuqiu Islands and Diaoyu Islands to Japan.The statement is merely the transition of “regimes”;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shall be settle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mselves.
Academic Measures for Safeguarding Diaoyu Islands;Practical Measures for Safeguarding Diaoyu Islands;regimes;contributions
K827
A
1005-605X(2016)06-0103-11
劉玉山(1979- ),男,安徽蚌埠人,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