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錄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世界上出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銀行”,讓人大開眼界。
日本的“食物銀行”
在日本神奈川縣,有一家奇特的銀行——“川崎食物銀行”。它是由一位名叫高橋實生的女士創(chuàng)辦的,旨在救助單親家庭、因精神障礙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人、低保戶等人群。
這家食物銀行的成立,與高橋女士的個人經歷有關。她曾因為無法忍受前夫的家庭暴力,帶著兒子逃了出來。由于長期找不到工作,她的生活很快就陷入困境,一日三餐難以維系,水電曾數次被停掉。后來,在各種援助團體的救助下,她靠擺地攤白手起家,逐漸建立了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公司。2013年1月,她建立了慈善機構——“川崎食物銀行”,為從家暴等虐待中逃脫的人們以及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
“食物銀行”的主要工作是將準備廢棄的食物收集起來(被廢棄的原因通常是快要到達保質期或是包裝印刷錯誤等),然后免費分發(fā)給缺少食物的貧困家庭和社會上的流浪群體。對于貧困家庭,“食物銀行”每周都會給他們送去大米、面包、蔬菜、方便面、罐頭、飲料等物品,社會流浪人員可以直接登門免費領取。
田中一惠女士就是“食物銀行”的受益者之一。她是一位單親媽媽,家里有一個上中學的兒子。她之前的工作是幼師,然而因為慢性病惡化,無法繼續(xù)工作。當她手頭僅剩下幾千日元,每天連飯都吃不飽時,她從報上看到了“川崎食物銀行”的公益廣告,于是提出了救助申請,并很快收到了他們送來的毛毯和食物。
瑞士的“時間銀行”
在瑞士,有一家風靡全國的銀行,儲戶存入或支取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時間銀行”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fā)”,即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在未來自己需要人照顧時,再把存在“時間銀行”里的“時間”支取出來使用。申請者必須具備身體健康、善于溝通、充滿愛心等條件,而且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tǒng)的個人賬戶內。
克里斯蒂娜就是“時間銀行”的一位儲戶。她今年66歲,是一名失獨老人。退休后,克里斯蒂娜來到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申請照顧一位87歲、名叫利薩的老人。按規(guī)定,她每周去利薩家里兩次,每次工作兩個小時,幫老人做些家務,如整理房間、推著老人出去散步、到超市購物、聊天……在服務滿一年后,“時間銀行”就會將她工作的小時數統(tǒng)計起來,并頒發(fā)給她一張“時間銀行卡”。等到她需要照顧的時候,她就可以憑著手里的“時間銀行卡”去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支取她存進去的“時間和時間產生的利息”。屆時,“時間銀行”會每天指派專門義工照顧她。
對于那些已經把時間“存起來”,但最后由于各種原因(如住進養(yǎng)老院等)不使用“時間”的老人,“時間銀行”便把這些小時數折合成一定的金錢或物質獎勵,送還給老人們。瑞士聯邦社保部副部長格爾特耐爾說,“時間銀行”養(yǎng)老服務與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院及“在家養(yǎng)老”服務并不存在競爭關系,它是“在家養(yǎng)老”的一種補充,彌補了瑞士公共養(yǎng)老院的不足,讓古老的傳統(tǒng)重新煥發(fā)魅力。
美國的“糞便銀行”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市,有一家名為OpenBiome 的“糞便銀行”,它成立于2012年,其創(chuàng)辦人為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后馬克·史密斯。
在美國,每年有1.4 萬人死于感染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馬克·史密斯經過研究發(fā)現,健康糞便移植術是目前已知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最有效的療法——一種從捐贈者糞便中獲得有益菌的療法??墒牵】档目晒┮浦驳募S便從哪里來呢?于是,馬克·史密斯成立了這家“糞便銀行”——負責檢測和收集捐贈者捐贈的健康糞便,然后為美國122 家醫(yī)院提供糞便微生物移植手術所需的糞便樣本。
考慮到當前病人只能通用結腸鏡或管道將糞便輸入體內,十分痛苦,史密斯還與美國多家醫(yī)院研發(fā)出“糞便膠囊”,患者僅需服用“糞便膠囊”,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解決了患者擔心因糞便移植手術造成的身體不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