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負性傾向的類型及成因

      2016-12-10 03:10:38
      決策與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負面新聞消極負性

      鄧 威

      蚌埠市第三中學 安徽蚌埠 233000

      淺析負性傾向的類型及成因

      鄧 威

      蚌埠市第三中學 安徽蚌埠 233000

      本文回顧了負性傾向的理論研究及其四個方面的概念,并從社會生活中的負面新聞入手,參考前人理論、所做過的實驗,針對負面傾向的成因、影響負面傾向程度的因素做了深入探討,并創(chuàng)新地提出負面程度、內容類別、文化環(huán)境等自變量對于負面傾向程度的影響。

      負性傾向;負性新聞;偏好

      在生活中,往往會存在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相同情況下,人們對負面新聞的關注度高于其他新聞。筆者通過查找資料、閱讀文獻,發(fā)現(xiàn)負性傾向(negativity bias)這一專業(yè)術語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xiàn)象。所以,本文將介紹負性傾向的概念、類型,回顧前人所做過的相關、類似的研究,最后提出相應的原因猜想。

      一、負性傾向的概念

      負性傾向(negativity bias),也稱負面效應(negativity effect),是指在同等強度下,比起中性或者積極屬性的事件,消極屬性的事件對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心理過程會產(chǎn)生更大影響的一種概念。

      二、負性傾向的類型

      Paul和Edward(2001)提出了負性傾向的四個主要方面(aspect),包括負面效價(Negative Potency)、更陡峭的負性變化率(GreaterSteepnessof NegativeGradients)、負性優(yōu)勢(Negativity Dominance)和負性差異的顯著性(Greater Negative Differentiation)。這四個方面比較全面地概括了負性傾向的類型。

      (一)負面效價(Negative Potency)

      負面效價指在給定兩個客觀上同等重要但是內容相反的消極和積極事件,主觀上消極事件比積極事件更有力和引人注目。這是風險規(guī)避現(xiàn)象的核心(Kahneman&Tversky, 1979; Tversky&Kahneman, 1991)。比如在政治領域,人們的行為會隨短期經(jīng)濟狀況變化。在經(jīng)濟蕭條時期,人們通常會減少在美國總統(tǒng)競選中的投票,然而在經(jīng)濟發(fā)展時期卻并無影響。這可能是風險規(guī)避現(xiàn)象最純粹和有力的實例(Kahneman, Knetsch&Thaler,1990)——比起為了得到某物的付出,人們常常需要更多來放棄自己所擁有。風險規(guī)避已經(jīng)在諸多領域得到證明,但并不經(jīng)常發(fā)生。

      由于缺乏對消極事件和積極事件的客觀等價性建立一個量化標準(通常是錢),負面效價的證明也受到極大限制。

      (二)更陡峭的負性變化率(GreaterSteepnessof NegativeGradients)

      證據(jù)證明,在空間或時間上臨近時,消極事件比負性上的增長比積極事件在正性上的增長更迅速。該理論雖然目前只被一部分經(jīng)驗性的實驗證明,但是有潛在的重要性。Cacioppo和他的同事(Cacioppo&Bernston, 1994; Cacioppo, Gardner, &Bernston, 1997, 1999)將這種不對稱性融入他們評價空間的計算模型中,假定更陡峭的負性變化率,同時,在極其微弱的消極和積極輸入下,有一個凈積極輸出的趨勢。他們還引用了印象文學的證據(jù),證明只有在兩者都很顯著的情況下,消極事件才占據(jù)主導地位。

      (三)負性優(yōu)勢(Negativity Dominance)

      根據(jù)負性優(yōu)勢理論,對于兩個合并的消極事件和積極事件,整體性的感知和評價比個體主觀價值的代數(shù)和更負面。代數(shù)相加的個體不是促進因素,而是賦值量。所以只有當我們排除了負性效價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時,負性優(yōu)勢才會發(fā)生。負性優(yōu)勢被認為是負性傾向最有力也是最常見的例證。文章認為區(qū)分負性優(yōu)勢的共時表現(xiàn)形式和歷時表現(xiàn)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共時表現(xiàn)形式指對一個個體的消極和積極評價同時發(fā)生;在這種情況下,在決定整體評價時,消極成分比積極成分更有影響力。在另一方面,歷時表現(xiàn)形式指積極事件的影響力被后來的消極事件相抵消,反之亦然。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領域,負性優(yōu)勢都為解釋消極積極事件的不對稱性的核心提供了有效的證明方法。

      (四)負性差異的顯著性(Greater Negative Differentiation)

      負性差異的顯著性指消極因子往往比對應的積極因子更加復雜,更加差異化。這種現(xiàn)象即是負性傾向的另一個方面。對這一現(xiàn)象最可靠的證明是人類的詞匯。當評價價值上的消極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人們的詞匯比評價積極事件時來得更加豐富多樣(Peeters, 1971)。這證明人們對消極事件的認知是更加復雜且有規(guī)律的(Czapinski,1985)。

      三、前人研究

      國內有學者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現(xiàn)實,同樣對負性偏好做出過大量研究,筆者選取了與本文研究內容相近的幾篇代表性文章進行了分析學習。

      《網(wǎng)絡新聞受眾負面偏向的關注度研究——基于傳播心理學視角》這篇文章通過對鳳凰與網(wǎng)易兩個傳統(tǒng)門戶網(wǎng)站的新聞報道做內容分析,探究受眾對不同性質的新聞的偏好程度,在此基礎上,又立足傳播心理學的視角,從受眾的信息獲取、主觀評價和社會態(tài)度三個方面分析了受眾產(chǎn)生負面偏向的心理原因。調查過程中,這篇文章以新聞后的評論量與回帖量作為受眾對新聞關注度的衡量標準,發(fā)現(xiàn)相比中性與正性信息,受眾更偏好于負性信息,其偏好存在顯著性差異。

      國內的另一篇文章,《中國受眾的信息需求與滿足》,從不同的角度對受眾的負性偏好做了調查。這篇論文以焦點群體訪談為研究方法,在北京與金華(意在取樣于大都市與小城鎮(zhèn))取樣,并將樣本分為高收入受眾、低收入受眾、記者、公關人員等幾種類型,調查其對不同性質新聞的偏好程度,其最終所得結論如下:第一,總體來看,大多數(shù)人不偏好或兼好正面和負面信息,其次是偏好負面信息,最低比例是偏好正面信息;第二,不同地區(qū)受眾對新聞正負性的偏好不同,其差異接近顯著程度;不同類型人群對于新聞正負性的偏好也存在顯著差異。

      而另一篇文章,《受眾對負面新聞的接受心理分析》,以《中國受眾的信息需求與滿足》中的調查數(shù)據(jù)為基礎,分析了受眾偏好負面新聞的可能心理。首先是好奇心理引發(fā)的潘多拉效應,導致人們總是對反常的事件有強烈的知曉欲望;其次是恐懼心理,負面新聞可以看作是民眾恐懼心理的一種表達,所以其可以給民眾提供一種釋放壓力的渠道;最后是體驗心理,認為受眾在接觸這些負面新聞的時候,在心理層面上把可能破壞我們日常生活的意外事件體驗了一遍,有利于自身防范意識的提高。

      四、相關實驗

      (一)實驗一:腦電位——Kimberley J. Duff的實驗:

      Kimberley通過后正電位(LPPs)的大小來證實負面偏見存在,其實驗步驟如下:

      1、把中性的、正性的和負性的刺激放入中性刺激的環(huán)境中。

      2、這些中性刺激是盤子、吹風機,或者是一個電源插座的照片。

      3、正性刺激是紅色法拉利跑車、正在享受滑雪的人的照片。

      4、負性刺激包括殘缺面孔的照片或一把瞄準照相機的手槍的照片。

      5、要求參加者看每一張照片,并考慮它是正性的、負性的還是中性的,然后通過按鍵的方式來顯示他們的評價。

      6、在他們看照片和對照片作出反應的時候,記錄了他們大腦的電活動。

      7、該活動(被稱為后正電位,簡稱為LPPs),負責對一個刺激作出喜歡或不喜歡的最初的決定。

      結果表明,與正性刺激相比,負性刺激產(chǎn)生了較大的LPPs。總之,以中性面孔為背景的條件下,與友好的、狡猾的、悲傷的面孔比較,人們對威脅的面孔的識別更快、更準確。這個發(fā)現(xiàn)為負面偏見(對負面刺激或信息的敏感性更強)的存在提供了證據(jù)。

      (二)實驗二:腦電圖儀的記錄與事件相關腦電位(ERP)引起的視覺刺激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recording of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反映了認知過程中大腦的神經(jīng)電生理的變化,也被稱為認知電位。與正性的,中性的事件相比,處理負面事件時,ERP區(qū)域的活動有更高的振幅和更短的延遲。

      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遞給受試者50美元,受試者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賭一把,賭局的概率是有40%的機會可以把50元都拿走,60%的機會一分都拿不到。另一個選擇是不賭,直接拿其中20元走人。實驗結果是大多數(shù)人選擇直接拿20元走人,只有42%的人選擇冒險。如果第二個選擇換個說法:改成“直接損失30元”,則62%的人選擇賭。這是典型的損失規(guī)避。

      但這個實驗的關鍵之處是,當受試者權衡選擇的時候,實驗人員正在用核磁共振觀察他們的大腦。他們發(fā)現(xiàn),在跟第二組實驗受試者說“損失”時,他們大腦中的一個特定區(qū)域——杏仁核體(amygdala)興奮。這個區(qū)域的特點是一旦興奮就會產(chǎn)生一種負面的感情。

      五、原因猜想

      針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根據(jù)本學期所學知識,對其產(chǎn)生的可能原因進行了如下猜想:

      (一)認知失調與負面傾向

      認知失調是指當人們的態(tài)度與行為不一致,并且無法對自己的行為找出外部理由時,常常會引起個體的心里緊張的現(xiàn)象。我們知道,大部分的負面新聞都是與社會所宣揚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相背的,所以閱讀這樣的新聞常常會與我們的固有態(tài)度產(chǎn)生沖突,進而引發(fā)認知失調。為了克服這種由認知失調引發(fā)的心里緊張,人們常常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改變態(tài)度、改變行為、增加新的認知。

      接下來,筆者將要論證,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在這種情況下常常選擇增加新認知的方法,由此產(chǎn)生了信息處理中的負面傾向。

      在面對負面信息帶給我們的認知失調時,如果我們選擇改變態(tài)度來減少緊張感,這就要求我們看到負面新聞就要改變自身固有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這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行的;如果我們選擇改變行為,這需要我們立即停止看負面新聞這個行為,這與人的社會性是相背的,因此現(xiàn)實中也是不可行的;所以,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采用增加新認知的方法,也就是在看到負面新聞時,會主動去了解這則新聞更多的內容與細節(jié),最大程度上緩和自己的固有認知和負面新聞之間的沖突矛盾。正是這個原因,人們在處理信息時才會有負面傾向,更多地關注那些負面的信息。正面新聞由于不會使人產(chǎn)生認知失調,所以人們對正面新聞的關注度不如負面新聞高。

      (二)第三人效應、從眾心理與負面傾向

      第三人效應是指人們傾向于高估大眾媒體對他人的認知和行為的影響。具體到筆者所研究的問題中,這個效應又可以作如下表述:對于負面信息,受眾認為自己受到的影響很小,而別人會輕信媒體報道從而受到較大影響,例如受眾在看到飛機事故的報道后,常常不會改變自己乘坐飛機的行為,而是傾向于認為飛機事故更可能發(fā)生在別人身上,別人會因為事故的報道而減少乘坐飛機;對于正面消息,受眾則會認為自己受到了很大影響,而他人受到較小影響,例如看到股市利好消息時,受眾常常覺得自己能通過這個信息獲利,而意識不到他人也能通過這個消息獲利。

      從眾心理指個體在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下改變行為與信念的傾向,也可以看作是個體對知覺到的團體壓力的一種屈服傾向。從眾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常常有規(guī)范性因素和信息性因素兩種,前者我們希望被別人喜歡、接受與支持的愿望;后者指我們希望獲得準確性信息,以在給定情境下做出正確反應的愿望。這兩個因素導致從眾心理在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

      [1]張威.中西比較: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J].國際新聞界,1999年01期.

      [2]劉雨花.從傳播心理學角度分析當今社會的審丑現(xiàn)象[J].新聞世界,2014年10期.

      [3]王麗麗.負面報道注意力資源占有現(xiàn)狀的受眾心理學解讀[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93-96.

      [4]王眾.負面新聞如何獲得正面效應[J].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13期.

      [5]劉毅.基于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分析網(wǎng)絡輿論引導[J].當代傳播,2008(3):18-20.

      [6]張良君.如何挖掘負面新聞報道中的正面輿論效應[J].傳媒觀察,2011(9):34-35.

      [7]李賢斌.受眾對負面新聞的接受心理分析[J].青年記者,2015(5):14-15.

      [8]易嘉.挖掘負面新聞的正面效應[J].Chinese Journalist,2010(9):63-64.

      [9]李強,蘇慧麗.網(wǎng)絡新聞受眾負面偏向的關注度研究——基于傳播心理學視角[J].當代傳播,2014(1).

      [10]張國良,廖圣清.中國受眾的信息需求與滿足[J].新聞記者,2004(11):42-44.

      猜你喜歡
      負面新聞消極負性
      避免消極溝通
      負面新聞對債券利差的影響
      非負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互聯(lián)網(wǎng)負面新聞偏好對患方信任的影響——基于網(wǎng)絡新聞大數(shù)據(jù)與CSS2013的實證研究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34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負面新聞的社會影響及其報道方式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的積極作用分析
      大學生孤獨感、負性情緒與手機成癮的關系
      家庭教育:你種的是積極樹還是消極樹?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
      “消極保護”不如“積極改變”
      黄平县| 宁津县| 乌拉特中旗| 株洲县| 沈阳市| 澄江县| 阜宁县| 珲春市| 长泰县| 西青区| 芮城县| 江油市| 会泽县| 斗六市| 罗甸县| 旬邑县| 库车县| 铁力市| 广安市| 化州市| 大新县| 广安市| 合水县| 延安市| 夏邑县| 潜山县| 巴彦淖尔市| 交城县| 垫江县| 卓尼县| 中山市| 黄大仙区| 永修县| 景宁| 元谋县| 眉山市| 鄂托克旗| 库尔勒市| 周口市| 敦化市|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