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礫央
懷念音樂課
※ 礫央
看到讀五年級的兒子課程表里下午有音樂課,一周才一節(jié),音樂課本卻丟在桌子上。我問,為什么不拿音樂課本?
下午音樂課上語文,兒子說。
換課了是吧?
沒有,音樂課經(jīng)常被語文課與數(shù)學課爭奪,您不知道我們有多喜歡音樂課!
怎么會這樣呢?耳邊有歌聲唱起來,我又想起曾經(jīng)的音樂課來了。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支歌首先從心谷裊裊升起,帶著月光的皎潔,露水的瑩澈。這曼妙的歌聲讓我記起了小學二年級的陳生老師。那時我跟舅舅到那所海濱村小讀書。那所小學只有一二年級兩個班,老師也只有兩位,但各門功課都開齊全,陳老師兼任我們的音樂老師。那時候沒有音樂教材,音樂課靠老師將歌曲與歌詞抄在白紙上,上課時懸掛在黑板中央,老師拿著教鞭指著詞曲教唱。無一例外都是先教曲再教詞。陳老師說, 曲子是歌的靈魂,旋律掌握了,哼著都好聽。所以他設法教會我們五線譜,理由是以后看見曲子自己都會唱?,F(xiàn)在想來,著眼于學生未來的老師無疑是值得尊敬的。期末考試時,三人一組走上講臺面對大家唱同一首歌,陳老師坐在下面打分,還逐一指出我們存在的不足?;剡^頭來才發(fā)現(xiàn),這樣的音樂課我們學會的不僅僅是一首首歌,還有一種固本強基的意識,還有在大眾面前的鎮(zhèn)定。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支歌是小學五年級凌老師教的。那時就覺得這首歌彌漫著感傷,春花秋月,小樓東風,人間勝景,卻為沉重往事縈懷無心欣賞。咀嚼著這浸透濃情的字眼,總有一種剪不斷的帶狀東西縈繞眼前,總有一脈綿柔的活水在心谷間潛行,越哼越有味,越想越想哼,這大約就是音樂的魅力吧。后來才曉得那歌詞是南唐后主李煜寫的千古絕唱。于是對宋詞便有了刻骨銘心的愛。我常常想,于青少年而言,盡管把更多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介紹給他們,說不定哪一種可以與他們心靈感應,從而滋生膜拜與追求,可以給他們的人生增添一點亮色,也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找到有生力量。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碑斉_灣校園民謠風靡大陸校園時,我已讀到初中。那些清新中伴著淡淡憂傷的歌曲在音樂老師領(lǐng)唱下顯得魅力無限,青春的傷感全被那些蝴蝶燕子般的節(jié)拍揮發(fā)出來,吟唱的是花樣年華流水一般,感慨的是未來云山霧罩不可捉摸。那些充滿正能量的歌聲多多少少導引我們思考,我們開始攜帶著一顆期待明天會更好的雄心去追趕太陽的步履,做太陽之子。那時的我們,不論繼續(xù)求學或者畢業(yè)還鄉(xiāng),都珍藏著一顆雄心,所以二十五年后我們重新聚首,不管是扎根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我們的生活一樣充滿陽光,想想應該感謝那些播撒陽光的音樂課,讓我們心靈腹地儲備著陽光的種子,時刻尋找著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的機會。
懷念音樂課,其實是對青春歲月里有音樂澆灌那段曼妙時光的感恩,是歌聲安撫了青春的躁動,紓解了生命的困惑。那一段段因歌聲而變得清澈的時光,讓心靈如蝶,戀上知識的百花園;讓心靈如蜂,愛上創(chuàng)造的甜蜜。
時下的音樂課,老師無疑都是科班出身,可是卻形同虛設,誰之過?當至圣先師孔子傳授《樂經(jīng)》實踐以禮樂化成天下的宏圖大志時,當柏拉圖諄諄相告“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shù)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的加以厭惡;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它們,很快樂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yǎng),因此自己的性格也變得高尚優(yōu)美”時,我們還在哪里呢?淺薄的我們,功利的我們,狹隘的我們,對人性的塑造到底知曉了多少或者只是坐而論道缺少夫子起而行之的實干精神?我唯一清楚的是,青春歲月里錯過歌聲陽光般的照拂將是無法彌補的缺憾。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曾經(jīng)深刻指出:沒有音樂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不懂得欣賞音樂的人是不健全的人。
什么時候我才不再懷念過去的音樂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