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美,陳愛妹,盧萬俊,張 敏,蔣 燕
?
輕度認知障礙病人的抑郁情緒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研究
于金美,陳愛妹,盧萬俊,張 敏,蔣 燕
[目的]探討輕度認知障礙病人的抑郁情緒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關系。[方法]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對200例輕度認知障礙病人進行調查,根據是否存在抑郁,分為抑郁組(79例)和非抑郁組(121例)。比較兩組病人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差異,并進行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評分與抑郁的相關性分析。[結果]抑郁組實際親密度和實際適應性評分均低于非抑郁組病人(P<0.05),親密度不滿意程度和適應性不滿意程度評分均高于非抑郁組病人(P<0.05)。抑郁與實際親密度和實際適應性均呈負相關(P<0.05),與親密度不滿意程度和適應性不滿意程度呈正相關。[結論]輕度認知障礙病人的抑郁情緒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有密切關系,改善家庭功能,可能會延緩認知損害的進程,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輕度認知障礙;抑郁;家庭親密度;家庭適應性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但目前AD的病因病機尚未明確,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因此,早期干預可延緩或阻止病情進展為AD。近年來,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成為研究熱點問題。目前認為MCI是處于AD前期狀態(tài)[1]。研究顯示,MCI病人轉化為AD的危險性是認知功能正常者的4.5倍~5.0倍,MCI病人以每年10%~15%的速度發(fā)展為AD[2]。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推廣,以家庭功能理論為指導的護理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3]。家庭功能對個體的健康狀況或者疾病的轉歸及預后有著重要的作用[4]。MCI病人更易出現(xiàn)抑郁癥狀,抑郁不僅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還可加速MCI進展為癡呆[5]。有關
MCI病人的家庭功能對其抑郁不良情緒的影響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MCI病人的抑郁情緒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關系,旨在為臨床提供更合理的護理干預。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200例符合輕度認知損害診斷標準[6]的病人。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65歲;②病人或家屬提供,有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減退主訴;③有客觀認知功能損害表現(xiàn),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總分<26分,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ini Mental Statue Examination,MMSE)總分24分~26分,臨床癡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0.5分;④日常生活能力評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正?;蜉p度損害(14分~22分);⑤Hachinski缺血量表評分<7。排除標準:①有視力、聽力、言語、肢體功能障礙,不能完成量表評估;②有嚴重心肺腎疾病者、血液與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及惡性腫瘤者;③有癡呆家族史,酒精和(或)藥物依賴史,已經明確診斷的精神類疾病者,服用改善認知及抗抑郁、焦慮和抗精神病藥物。所有研究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臨床資料收集 采用自制調查表,收集所有研究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腦卒中病史、冠心病史、醫(yī)療保險(分為自費和醫(yī)保)、婚姻狀況(分為在婚、離異/喪偶)、經濟能力(家庭人均<1 000元/月為低收入)、子女孝順情況(分為孝順和不孝順)等。
1.2.2 抑郁情緒評估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病人的抑郁程度。劃分標準:總分≤7分,提示無抑郁癥狀;總分8分~17分,可能有抑郁癥;總分18分~24分,肯定有抑郁癥;總分>24分,提示嚴重抑郁。
1.2.3 家庭功能評估 采用由Olson等于1982年編制,費立鵬等[7]翻譯的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作為測評工具,該量表為自評量表,主要用于評價親密度和適應性兩方面的家庭功能。家庭親密度包括實際家庭親密度、理想家庭親密度、親密度不滿意程度;家庭適應性包括實際適應性、理想適應性、適應性不滿意程度。每項30個條目。每個條目有“不是”“偶爾”“有時”“經常”和“總是”5級評分,分別計為1分、2分、3分、4分、5分。親密度和適應性的不滿意程度=實際感受得分-理想狀況得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各指標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CI病人抑郁組與非抑郁組一般資料比較 200例MCI病人,抑郁評分為(15.17±1.36)分,其中79例HAMD>17分(抑郁組),占39.50%,121例HAMD≤17分(非抑郁組),占60.50%。兩組間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CI病人抑郁組與非抑郁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MCI病人抑郁組與非抑郁組家庭功能比較 MCI病人中抑郁組實際親密度和實際適應性評分均低于非抑郁組病人(P<0.05),親密度不滿意程度和適應性不滿意程度評分均高于非抑郁組病人(P<0.05)。見表2。
表2 MCI病人抑郁組與非抑郁組家庭功能比較 分
2.3 相關性分析 抑郁與實際親密度和實際適應性均呈負相關(r=-0.654,P=0.025;r=-0.623,P=0.042),與親密度不滿意程度和適應性不滿意程度均呈正相關(r=0.647,P=0.032;r=0.622,P=0.043)。
MCI病人的心理癥狀最常見的是抑郁、焦慮、煩躁不安等[8]。本研究結果顯示,MCI病人的抑郁患病率為39.5%。國內有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群中抑郁癥發(fā)病率為13.5%,而MCI病人抑郁癥患病率顯著高于普通老年人群[9]。McCabe等[10]調查研究顯示,38.9%的MCI病人合并抑郁。導致上述結果差異的原因,可能為研究樣本量和研究方法等,但總體提示MCI病人更易發(fā)生抑郁[11]。Monastero等[12]的系統(tǒng)回顧研究顯示,抑郁癥可能是MCI的危險因素,或是轉化為阿爾茨海默氏癥的預測因子,嚴重降低MCI病人的生活質量[5]。吉利春[13]研究顯示,心理護理不僅能提高MCI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還能延緩MCI病情進展,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因此,有可能通過干預MCI病人的抑郁來延緩認知功能的減退,減少AD的發(fā)生。
本研究中兩組間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相關干擾因素,結果顯示MCI病人合并抑郁者其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顯著低于非抑郁組。家庭主要功能是滿足家庭成員各種需求,家庭成員間相互愛護、相互支持、彼此間情感溝通,共同承擔對生活事件的壓力[14]。家庭親密度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具體表現(xiàn)為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支持、相親相愛、融洽和諧的關系[15]。家庭適應性是指家庭體系隨家庭處境和家庭不同發(fā)展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而相應改變的能力[15]。國內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的家庭功能障礙,病人在面對疾病所致的生理痛苦與家庭壓力下易伴發(fā)抑郁與焦慮不良情緒,認知障礙病人對家庭支持的需求更高[16]。Ryan等[17]比較正常人、MCI病人、癡呆病人及他們的照顧者的社交和健康服務需要發(fā)現(xiàn),MCI病人和癡呆病人的照顧者比正常人的照顧者有更多的服務需要。國內有研究指出,病人家庭的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對病人的身心健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參與、社會支持可以提高MCI病人的生活質量[18-19]。本研究相關性分析:抑郁與實際親密度和實際適應性均呈負相關,與親密度不滿意程度和適應性不滿意程度均呈正相關,進一步明確家庭功能與MCI病人的抑郁有相關性。
因此,在治療MCI病人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對病人家屬進行家庭支持作用的知識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屬的對疾病認知,從而減少病人的不良情緒產生,延緩認知損害的進程,從而提高其生活適應能力。
[1] Ashford JW.Screening for memory disorders,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J].Ageing and Health,2008,4(4):399-342.
[2] Busse A,Bischkopf J,Riedel-Heller SG,etal.Subclassifications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revalence and predictive validity[J].Psyehol Med,2003,33:1029-1038.
[3] 高俠麗,侯春在.家庭功能理論的研究進展[J].社會心理科學,2008,23(3):29-33.
[4] Gyseds M,Evans N,Meaca A,etal.Culture is a priority for research in end-of-life care in Europe:a research agenda[J].J Pain Symptom Manage,2012,44(2):285-294.
[5] Chan SS,Lam LC,Tam CW,etal.Preval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n epidemiologic sample of community-dwelling elders with milder form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Hang Kong SAR[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6):611-617.
[6] Winblad B,Palmer K,Kivipelto M,et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beyond controverisies,towards a consensus: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mild cognitive Impariment[J].J Inter Med,2004,25:240-246.
[7] 費立鵬,鄭延平,鄒定輝.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142-149.
[8] Werner P.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caregiver burden:a critical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L].Public Health Reviews,2012,34(2):1-14.http://www.Public health reviews.Eu/show/f/97.
[9] 劉紅軍,孟琛,湯哲,等.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癥狀的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11):794-795.
[10] McCabe MP,Davison T,Mellor D,etal.Depression among older peopl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revalence and detection[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6,21(7):6335-6414.
[11] 木斯·巴雅合買提,趙榮,江巴哈古麗.烏魯木齊市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的抑郁情緒[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5):368-369.
[12] Monastero R,Mangialasche F,Camarda C,et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Alzheimers Dis,2009,18(1):11-30.
[13] 吉利春.心理護理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影響[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4):137-139.
[14] 王永卿,修旭日,張翠茹.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倦怠與家庭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2):10-11.
[15] 孫德娟,焦陽,王艷慧.腦卒中患者配偶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的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1,19(1):114-116.
[16] 劉金玉,肖露,吳結梅.康復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2):24-25.
[17] Ryan KA,Weldon A,Huby NM,etal.Caregiver support service needs for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 disease[J].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10,24(2):171-176.
[18] 楊秀坤.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家庭功能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12):125-127.
[19] 鄭立學,李怡,高鵬,等.血管性癡呆患者家庭功能與不良情緒關系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4):54-56.
(本文編輯孫玉梅)
Study on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ir family intimacy and adaptability
Yu Jinmei,Chen Aimei,Lu Wanjun,e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225200 China)
于金美,主管護師,本科,單位:225200,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揚州市江都人民醫(yī)院);陳愛妹、盧萬俊(通訊作者)、張敏、蔣燕單位:225200,揚州大學附屬醫(yī)院(揚州市江都人民醫(yī)院)。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4.041
1009-6493(2016)12A-4350-03
2016-02-03;
2016-09-06)
引用信息 于金美,陳愛妹,盧萬俊,等.輕度認知障礙病人的抑郁情緒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2A):4350-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