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友松翻譯活動研究

      2016-12-14 09:41:13廖楊佳
      經(jīng)濟研究導(dǎo)刊 2016年28期
      關(guān)鍵詞:民國

      廖楊佳

      摘 要:翻譯家研究是翻譯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對翻譯家翻譯行為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特定地點出現(xiàn)的原因及其與社會變遷的關(guān)系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翻譯家張友松是馬克·吐溫作品在我國的最大譯家,其所處的新中國解放前后時期是文化史和翻譯史上最活躍的時期之一。對張友松生前翻譯作品進(jìn)行匯總,并結(jié)合其所處時代社會文化背景,分時期對其生前的翻譯活動做出描述和闡釋。研究發(fā)現(xiàn),其所處時期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對其翻譯活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這次研究是對翻譯家張友松翻譯生涯研究的空白填補,并為民國時期的翻譯活動研究做出補充。

      關(guān)鍵詞:翻譯家;翻譯史;張友松;民國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8-0136-02

      一、翻譯家研究的含義

      翻譯家研究是翻譯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翻譯家的翻譯行為是一種個體行為,也是一種社會行為。通過研究翻譯行為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特定地點出現(xiàn)的原因及其與社會變遷的關(guān)系,可以為翻譯研究中其他領(lǐng)域的研究提供論據(jù)和思路(Pym,2007)。翻譯家張友松所處時代是新中國解放前后時期,社會環(huán)境復(fù)雜多變,文化活動和翻譯活動正值活躍時期。

      目前對于翻譯家張友松的研究主要限于國內(nèi),暫無系統(tǒng)研究。本文擬通過梳理、匯整相關(guān)文獻(xiàn),對其生前各時期的翻譯活動做出描述,同時嘗試結(jié)合其所處時代社會文化背景及其自身生活狀況對其翻譯活動進(jìn)行闡釋。

      二、張友松翻譯活動研究

      (一)張友松生平簡介

      張友松(1903—1995年),原名張鵬,曾用筆名常健、松子、張鶴。1903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24年,張友松考入北京大學(xué)英文系,課余發(fā)表翻譯作品,從此開始了他投入畢生精力的翻譯生涯。1925年第8期的《小說月報》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安徒生評傳》的文章,這是張友松第一次公開發(fā)表的譯作。

      (二)張友松生前各時期翻譯活動情況

      筆者根據(jù)對張友松生平經(jīng)歷,以及對其翻譯作品出版情況,將其生前翻譯活動分為5個時期。同時,筆者將每一時期每年出版譯作的平均值算出,以便于討論和比較。

      1.第一個時期:1925—1931年。1925—1931年是譯者生前翻譯工作的高峰期。從1925年8月第一次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安徒生評傳》一文,到1931年譯者離開上海赴山東任教,這七年時間里共翻譯出版了17部作品,均值為2.43部/年,是所有時期中的最大值。

      這一時期是中國文化運動的活躍期,且作者主要活動區(qū)域在上海。當(dāng)時的文化交流、傳播以推介海外文化為主導(dǎo),故翻譯活動異?;钴S,翻譯作品的發(fā)表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是當(dāng)時文化活動的中心城市之一,出版社數(shù)量龐大,很多著名的作家和文化工作者都聚集上海,如魯迅、郁達(dá)夫、林語堂等。因此,上海為譯者翻譯作品的出版提供了地利和人和的條件。其次,譯者于1925年初次發(fā)表譯作,這一時期的翻譯活動尚屬初期。這時期的翻譯活動有兩個特點:一方面,譯者有著極大熱情。另一方面,當(dāng)時“剛開始從事翻譯工作時,主要是為了解決家庭和個人的生計問題。著筆時一味求快,顧不上仔細(xì)推敲”(張立蓮,1996),因此翻譯作品的速度很快。

      2.第二個時期:1932—1950年。這一時期是作者翻譯作品出版的低谷期。二十二年中只有3部譯作出版,均值0.23。這既與當(dāng)時社會環(huán)境相關(guān),也與譯者自身境遇有關(guān)。這一時期可分為兩個時期加以探討。(1)1931—1936年。六年間譯者于山東濟南高中任教,沒有出版譯作。(2)1937—1950年。這十四年間譯者有3部譯作出版,分別在1943年、1945年和1946年5月,均值0.21。

      始于1937年7月的抗日戰(zhàn)爭終于1945年8月,譯者這段時間出版作品1部。緊接著是始于1946年6月的內(nèi)戰(zhàn),譯者于1946年5月出版的1部作品,正處于兩次戰(zhàn)爭的間隔時段。于1945年出版的作品具體時間不可考,但較大可能是發(fā)表于抗戰(zhàn)末期,或兩次戰(zhàn)爭的間隔時段。

      從譯者在這一時期之后的翻譯活動可知,自1954年起譯者主要從事馬克·吐溫作品翻譯,是其翻譯生涯的新起點。而這一轉(zhuǎn)向是譯者在1954年加入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后應(yīng)其工作要求而實現(xiàn)的。因此,這期間所發(fā)表的馬克·吐溫作品翻譯不可能在1954年之前完成。由此可見,這一時期除了出版的3部譯作,譯者很有可能沒有翻譯其他作品。

      同時,譯者于1943年在重慶創(chuàng)辦的晨光書局倒閉于1947年??梢?,兩次戰(zhàn)爭對出版業(yè)及文化活動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造成了不利影響。

      3.第三個時期:1951—1965年。歷史上這一時期是新中國解放初期,國人建國熱情高漲,文化交流和傳播活動在戰(zhàn)后重新活躍起來。但這一歷史時期有其自身的復(fù)雜性,筆者擬將這一時期劃分為四個階段探討。(1)1951—1953年。譯者在北京參加英文版《中國建設(shè)》的編譯工作,沒有譯作出版。(2)1954—1957年。1954年,譯者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聘為特約編譯員,動手為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翻譯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作品,這是張友松文學(xué)作品工作的新起點。這四年里,譯者發(fā)表譯作5部,全系馬克·吐溫作品的翻譯,均值1.25。(3)1958—1960年。1957年張友松被劃為右派,張友松用筆名“常健”進(jìn)行翻譯活動,1958年9月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密士失必河上》是其用筆名“常健”發(fā)表的首部譯作。這三年間譯者翻譯出版譯作共7部,均值達(dá)2.33,僅次于第一時期。這一時期對譯者是十分重要的時期。首先,譯者確定了自己翻譯活動的主要方向,即馬克·吐溫作品翻譯,“在文學(xué)翻譯生涯中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張友松,1982),開始成為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專職翻譯家之一(孫致禮,2009)。其次,由于譯者專職翻譯,同時又有主攻方向,對原作者的風(fēng)格日趨了解,所以這一時期的譯作質(zhì)量有所提高(張友松,1982)。1954—1960年,張友松的翻譯活動處于活躍并趨于成熟的時期,均值為1.71,是其翻譯生涯中的黃金時代。同時,即使在“整風(fēng)”時期被劃為右派,但除需改用筆名從事翻譯外,其翻譯活動并沒有受到影響??梢姡瑥堄阉伤诘娜嗣裎膶W(xué)出版社在當(dāng)時國內(nèi)政治情勢動蕩的時期提供了必要的保護,為其保障了較便利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4)1961—1965年這五年間譯者無譯作出版。

      4.第四個時期:1966—1978年。張友松在這一時期遭受了各種苦難,生活之動蕩、窘迫在很多資料上都見記載。然而,這一時期譯者仍在進(jìn)行翻譯活動,但譯作無法出版?!熬褪窃谶@種困境中,父親還編寫了一些學(xué)習(xí)英語的輔導(dǎo)材料,但也只能是自娛自樂罷了,絕沒有發(fā)表的機會?!睆埩⑸彛?996)在回憶張友松那段時期生活時提到。

      另外,張立蓮還提到在20世紀(jì)70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約父親譯美國現(xiàn)代作品《一脈相承》及英國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但未出版,社里也沒付賠償費。直到父親去世前不久,《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才由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張立蓮,1996)。據(jù)筆者考察,《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一書初版見于1991年1月,由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梢?,譯者翻譯此書實于70年代后期,而當(dāng)時無法出版。

      由此可見,這一時期譯者并沒有間斷翻譯活動,十三年間未見譯作出版的原因應(yīng)歸于這一時期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

      5.第五個時期:1979—1991年。1979—1991年的十三年間譯者出版譯作9部,均值0.69。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新時期,文化活動重新活躍,煥發(fā)生機。然而,譯者的翻譯活動因其困苦的生活境況而遇到了較大阻力。

      張友松于1979年得以“改正”,時年已76歲高齡。“改正”后的生活狀況并沒有得到太多改善,生活困苦。1984年由北京遷居成都,生活起居均由長女照料。其生前最后完成翻譯并出版的作品是《巾幗英雄貞德傳》,于1989年6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張友松生前翻譯活動及譯作出版情況

      由以上討論,在張友松的翻譯生涯中作品較為盛產(chǎn)的階段有兩個:1925—1931年和1954—1960年,均值分別為2.43和1.71。1925—1931年是作者開始投身翻譯活動的初期,其自身對翻譯的熱愛、當(dāng)時文化活動的活躍以及處于文化運動中心的上海,共同促成了這一格局。而1954—1960年這一時期,是張友松翻譯生涯趨于成熟的黃金時期,其翻譯活動重心轉(zhuǎn)向馬克·吐溫作品翻譯,完成了大量高質(zhì)量的譯作,成為馬克·吐溫作品在我國的最大譯家。

      三、結(jié)語

      由本文對翻譯家張友松生平及其生前各時期翻譯活動情況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張友松一生所譯作品數(shù)量眾多,且確立了自己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典型的專職翻譯家,為馬克·吐溫作品在我國的譯介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是馬克·吐溫作品在我國的最大譯家。本文通過統(tǒng)計其譯作出版狀況,并結(jié)合其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分時期對其翻譯活動做出闡釋,對張友松生前的翻譯活動進(jìn)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也是對民國這一特殊時期里翻譯活動狀況的探討。

      參考文獻(xiàn):

      [1] Pym,Anthony.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2007.

      [2] 符家欽.信是人間重晚情:記張友松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0-10-19.

      [3] 孟昭毅,李載道.中國翻譯文學(xué)史[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4] 《上海出版志》編纂委員會.上海出版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0.

      [5] 孫致禮.中國的英美文學(xué)翻譯(1949—2008)[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6] 徐伏鋼.張友松——藏在魯迅日記里的翻譯大家[EB/OL].豆瓣小組,2008-02-11.

      [7] 曾伯炎.翻譯家張友松窮死成都[J].魯迅研究月刊,1998,(6):57.

      [8] 張立蓮.懷念我的父親張友松[J].新文學(xué)史料,1996,(2):141-150.

      [9] 張友松.文學(xué)翻譯漫談[C]//王壽蘭.當(dāng)代文學(xué)翻譯百家談.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9:430-440.

      [10] 朱正.魯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二)[J].魯迅研究月刊,2010,(2):54-65.

      [責(zé)任編輯 劉 瑤]

      猜你喜歡
      民國
      民國八卦 小報
      趣味(語文)(2021年5期)2021-10-14 07:55:52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劇目十一種
      中華戲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52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花樣年華 民國之戀
      民國老廣告讓你腦洞大開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以稀為貴 這些民國錢幣能換豪車!
      海峽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8
      民國風(fēng)煙,尺素纏綿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fēng)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rèn)識
      锡林郭勒盟| 靖边县| 香港 | 利津县| 忻州市| 正定县| 合江县| 微博| 裕民县| 宜君县| 两当县| 遂溪县| 满城县| 江安县| 桃源县| 博乐市| 克什克腾旗| 云南省| 宜川县| 怀来县| 西青区| 类乌齐县| 四会市| 乐昌市| 清徐县| 东平县| 昭觉县| 武冈市| 离岛区| 金溪县| 固始县| 伊宁县| 衡南县| 句容市| 建湖县| 安福县| 清流县| 星子县| 宁德市| 建阳市| 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