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珉
在14世紀的中國,公元1348年到1368年這二十年時間里,爆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zhàn)爭,其規(guī)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幾乎遍及全國,且無一幸免。
在當時的中華大地上,從東南到西北,從西北到中南,到處都有農民起義軍的身影。按照當時的局面,由于農民起義軍太多了,元朝的官員們也管不過來,因此到最后,他們只認一個“死理”: 只要你敢稱王稱霸,他們就派兵打你,絕不能容忍另外一個政權存在;反之,你只要踏踏實實地埋頭造反,明明地盤賊大,軍隊也絕對夠多,但就是不稱王,元朝政府也不理你,更不會派兵圍剿你。
在這種奇怪的邏輯下,當時的豪杰朱元璋,就是占了這么一個理 (緩稱王),結果撿了一個大便宜,才最終得到了天下。
這就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秘密。
但是,如果您真得相信了這個理由,那么恭喜您,您就中計了。
朱元璋成功的真正秘密,要比這復雜得多。
要知道,當時的朱元璋,坐擁百萬雄兵,占據(jù)江南半壁江山,元朝政府不可能對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他們更不會不管不顧,就這樣看著朱元璋變大、變強。
但是,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還是得益于朱元璋強大的公關能力。
在討伐南方諸侯的時候,朱元璋一直采用遠交近攻的政策,并且一直給元朝政府送禮,去收買那些腐敗的官僚,讓他們替自己進言求情,說自己是一個老農民朱某某,就是一個胸無大志、啥也不懂的鄉(xiāng)巴佬,只要元朝給自己一點好處,封自己個一官半職,這個人就會替元朝死心塌地繼續(xù)賣命。
最后,在朱元璋完美的公關下,再配上王保保(擴廓帖木兒)在北面的胡亂“折騰”,這位元順帝真的“天真”地以為: 朱元璋就是一只 “求包養(yǎng)”的貓,只要給他足夠的貓糧,他就會乖乖聽話,最后變成一只完全服從、溫順的貓,去替自己抓那些討厭的小老鼠(陳友諒、張士誠)。
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元順帝才徹底明白了,他眼中的這只 “寵物”,根本就不是百依百順的小貓,而是一只叢林之王——老虎!且到了這個時候,那些柔弱渺小的小老鼠們,根本就滿足不了這只“大貓”的胃口,他需要更多、更強的獵物!這個幅員遼闊、繁榮富庶的大元帝國,才是這只“大貓”最好的獵物。
可見,元順帝的分析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差!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怪元順帝,畢竟在那個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場合,誰都有可能犯錯。即使是那些聞名天下的智者、猛將們,他們也會犯這種低級的失誤。
兩百多年后,在這個問題上,一個在當時光耀史冊、萬人敬仰的 “智將”,他也犯了這么一回傻。在他的那個時代里,此人也扶植、包養(yǎng)了一只“貓”,并且讓他替自己到處抓“老鼠”。
這個將領叫李成梁,而那只被他包養(yǎng)的“貓”,就是未來推翻大明王朝、建立一個全新王朝的清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