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菁
(遼寧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32)
?
翅果油樹播種育苗技術
馬冬菁
(遼寧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32)
為發(fā)展遼寧地區(qū)木本油料產業(yè),選育優(yōu)良新品種,對引進的翅果油樹開展了播種育苗技術研究。本文從翅果油樹育苗的試驗地概況,種子處理,苗床準備及播種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能夠為翅果油樹在遼寧地區(qū)的快速發(fā)展提供科技支撐。
翅果油樹;種子處理;播種育苗
翅果油樹(ElaeagnusmollisDiels)屬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小喬木,是經第四世紀冰川作用后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僅在中國陜西、山西兩地有少量分布,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翅果油樹喜光,抗寒、抗風,耐干旱和貧瘠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能力。翅果油脂中亞油酸含量高達45.2%,亞油酸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維持血脂代謝的平衡,從而可以防止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等病癥。翅果油種仁中維生素E含量高達15.58 gkg-1,它能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增強體質,有顯著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另外,維生素C含量為260 mgkg-1。翅果油樹木材棕褐色,有光澤,紋理細致,耐腐蝕,木材堅硬,可稱上等家具是很有前途的用材林樹種。翅果油樹根系發(fā)達,萌蘗力強,這些根系和土壤中的一類放線菌關系密切,在根系上形成了豐富的根瘤,能夠直接吸收,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而轉化為樹體所需的氮素營養(yǎng),因此說,翅果油樹是綠化荒山荒坡,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很好的山地經濟植物,具有重要的造林價值。
育苗地位于遼寧省新民市,沈陽市西北部,處于遼寧城市群中心,地理位置122°27′—123°20′ E,41°42′—42°17′ N。地勢平坦,絕大部分為遼河沖積平原。新民氣候溫和,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干燥、寒冷,多北風和西北風;夏季濕潤多雨,多南風和西南風。平均溫度7.6 ℃,7月最熱,平均氣溫24.3 ℃;1月最冷,平均零下12 ℃。全年降水量600 mm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6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753.2h,日照百分率為52%。 新民地下水資源豐富,水位平均距地面1.5 m左右。
于10月下旬由山西翼城引進翅果油樹種優(yōu)質種源。
于11月上旬,在播種或催芽處理前,先將精選調制好的種子用濃度為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in或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4 h,然后取出陰干,采用室外混沙層積法打破種子休眠[1],此方法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可達90%以上。將消毒好的種子進行拌沙處理,將種子與濕沙以1∶5的比例拌勻,放入提前挖好的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背風背陰的溝里;溝寬80 cm,溝底鋪一層磚,上覆5 cm粗河沙,種沙厚度不超過20 cm,上面加蓋10 cm的濕沙,然后覆土;每隔0.7~1.0 m放一把秫秸,以利通氣,直到翌年春季從坑內取出種子。處理時間為160 d。
苗圃地選好后,于秋季進行深翻,深度一般控制在30~35 cm[2]。翌年春季播種前10 d,將育苗地耱平耙細,并將土壤中的草根和石塊清除,結合整地施腐熟農家肥大約45 thm-2,同時將30~45 kghm-2的75%五氯硝基苯加敵克松混合藥劑與細土拌勻,均勻撒鋪在圃地內并深翻覆蓋,進行土壤消毒。苗床高于地表10~15 cm,床面寬1 m,床長10~20 m,苗床之間步道寬約30~40 cm。
翌年春季播種前將種子從坑里取出,用清水洗凈,將種子放入袋中,進行催芽處理,溫度保持在25~28 ℃,待1/3種子露白時,水洗去沙,將做好的床面摟平,開溝條播。溝間距5~10 m,溝深3 m,溝底要平整,深淺要一致,按照每667 m2播種量為10 kg,將種子均勻散播在溝內,然后覆土2 cm左右,厚薄均勻,耱平,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上覆草簾,澆水保濕。播種時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采用條播方式播種,出苗率達80%以上。
播種后到幼苗尚未出土之前,應保持土壤上層的濕潤,可隔2 d左右噴水1次,到種子開始大量發(fā)芽期,每天應噴水1次,不可缺水,以防止胚芽枯萎;幼苗出土后達10 cm左右時,需要短期遮陰,防止幼苗灼傷;為保證苗木生長整齊健壯,在幼苗高度達5 cm左右時,進行第1次間苗,苗高達10 cm左右時再行第2次間苗,即為定苗,定苗株距10 cm左右;當苗木出齊后進行首次鋤草松土,北方地區(qū)夏季以除草為主,秋季以中耕為主,一般在小苗區(qū)每月可中耕除草2~3次,大苗區(qū),每月中耕1~2次即可;苗木生長期,宜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追肥2~3次,以氮肥為主,每次追肥12~25 kghm-2,追肥后要及時澆水,以防肥害;9月中下旬隨著氣溫下降,苗木基本停止縱向生長,可以停止施肥,水分管理遵循不旱不澆的原則。
育苗過程中,要積極預防病蟲害,治早治小、防重于治的原則。幼苗初期易發(fā)立枯病、白粉病、銹病等,當苗木出齊后,選擇0.5%的硫酸亞鐵或0.5%~1.0%波爾多液噴灑預防,每10 d噴灑1次;如已發(fā)病,可用800倍的代森銨或1 000倍15%的粉繡寧除治。幼苗期間,主要有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以及蚜蟲、天牛、卷葉蟲等食葉害蟲,可采取澆灌1 200倍50%的辛硫磷乳液或1 000倍40%的氧化樂果乳液來毒殺地下害蟲,0.1%~0.125%的氧化樂果藥液噴灑防治食葉害蟲。
由于翅果油樹種子發(fā)芽率低,壽命短,采用室外混沙層積法,打破種子休眠,發(fā)芽率可達90%以上;種子播種采用條播方式,出苗率可達80%以上。翅果油樹作為木本油料植物栽培,通過種子進行播種育苗,解決了苗木大量繁殖的難題,社會效益顯著。特別是遼寧省遼西地區(qū),氣侯干旱,土壤貧瘠,利用這些土地大力發(fā)展木本油料,對提高農民收入、扶持貧困地區(qū)發(fā)展、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改善國民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1] 高軍,范俊崗,顧宇書,等.美國白蠟播種育苗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1(2):32-33
[2] 郝永禎.刺槐播種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3(1):171,180
1005-5215(2016)11-0117-02
2016-10-09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資助項目
馬冬菁(1979-),女,遼寧營口人,大學,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組培育苗工作,Email:413577543@qq.com
S604.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