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務要分層分類
劉臻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網絡中心主任
在 “十二五”期間,北京師范大學的信息化專項規(guī)劃中已經考慮了云。我們希望校園IT基礎設施、應用系統(tǒng)和資源服務等能夠向“云”過渡。
在云服務實踐中,我們優(yōu)先考慮了需求強烈的IT基礎設施服務,如計算與存儲資源,隨后公共軟件和一些應用系統(tǒng)移步到云。
幾年中,我們主要就IT基礎設施的云服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在2012年推出“師大云盤”,為師生、校內單位以及科研學術團隊提供云存儲的服務,以大規(guī)模建設的虛擬服務器和云計算服務資源等為校內各單位網站及信息系統(tǒng)建設提供服務器資源。
在一些用于教學、科研和辦公的工具軟件中,北京師范大學也考慮了云服務,先后購買了類似于微軟Office的一些云應用軟件,方便師生使用。當然我們也在應用系統(tǒng)的構建和數字資源服務方面盡可能體現(xiàn)云服務的理念,包括我們建設的“校園統(tǒng)一通信平臺”、數字資源門戶和“IPv6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支持系統(tǒng)”。這兩年我們開展的一些校園網絡安全技術服務公共平臺建設方面優(yōu)先考慮云服務的模式。
高校開展云服務,我認為,需要考慮的問題主要有:
1.需求依然是基礎,包括差異性需求。在開展云服務建設前一定要進行需求調研,并且要求云服務的應用需求要清晰,不能盲目建設。建設模式、云服務的范圍也可以根據需求的差異性提供多樣性的建設模式和服務,提供分層分類的云服務。
2.要綜合考慮技術發(fā)展、投入和產出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3.還需要考慮用戶使用便利和數據信息安全等因素。在選擇公有云服務還是構建自己的私有云方面,此問題需要重點考慮。
云服務依然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這是由技術發(fā)展、需求驅動和社會分工細分等因素決定的。國外大學,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高校非常重視,也較早地在IT領域推出云服務。他們的做法也是首先建設IT基礎設施的云服務,這目前在美國很多大學都比較普及。其次是一些軟件服務和數據及資源服務。他們也非常重視給師生提供云服務,如很多大學都為學生提供了在線的學術計算、存儲以及各種專業(yè)軟件的云服務。當然一些大學也逐漸將一些校內的IT服務轉向公有云服務,或者將校內的私有云服務與公有云服務之間建立良好的對接,如電子郵件和日常辦公應用。美國有一個高等教育機構的信息庫IPEDS,這個信息庫可以為高校提供信息服務。美國還有一個面向學生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這套信息系統(tǒng)涵蓋了大多數高校學生從注冊到每學期的成績,以及到畢業(yè)整個環(huán)節(jié)的所有信息。這個信息系統(tǒng)就含有一定的云服務概念和模式,解決了原來各個高校分散的電子校務的問題,在國家層面上建立一套信息系統(tǒng),學生只需登錄系統(tǒng),就可以獲取與自身相關的信息。
總體來說,教育有哪些方面可以以“云”的方式提供?
第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網絡服務、網絡技術、存儲服務、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模式等。
第二,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包括電子校務、應用系統(tǒng)、軟件服務。
第三,圍繞科研和教學的資源,包括各種網絡課程,課件或者是面向科研服務的數據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