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楊群力,李仁娜,李 艷,吳永朋,樊 璐
(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 西安 710061)
?
微量元素鋅和錳對紅柄白鵑梅扦插的影響
王 宏,楊群力,李仁娜,李 艷,吳永朋,樊 璐
(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 西安 710061)
在全光照條件下進行不同微量元素及其不同濃度處理的紅柄白鵑梅扦插試驗。結(jié)果表明:硫酸鋅處理差異極顯著的高于硫酸錳和硫酸鋅+硫酸錳的處理。硫酸鋅處理在0.1 g/L處理形成的愈傷組織數(shù)最多,依次是硫酸鋅0.1 g·L-1、硫酸錳0.1 g·L-1、硫酸鋅+硫酸錳0.1 g·L-1的處理,而硫酸錳處理在0.3 g·L-1的處理下最差。
紅柄白鵑梅;硫酸鋅;硫酸錳;處理;扦插
紅柄白鵑梅\%(Exochorda giraldii)\%屬薔薇科白鵑梅屬落葉灌木,花期5月,果期7—8月,是可觀花觀果的優(yōu)良野生園林植物,分布于華北、西北,生于山坡、灌木林中[1]。目前對于紅柄白鵑梅的研究多集中在食用、離體培養(yǎng)及應(yīng)用前景分析方面。它是山區(qū)民間傳統(tǒng)的食用野菜,每年春季采集其嫩莖、幼葉和花蕾,用開水淖后涼拌味道鮮美,清脆可口或者和面蒸食,還可以炒食[2]。根皮樹皮可以強筋壯骨、活血止痛、健胃消食,用于腰骨酸痛、腰肌勞損、消化不良及風(fēng)濕??;花葉煎湯代茶用可生津止渴[3]。白鵑梅種子量少,發(fā)芽率不高[4]。雖然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shù)快速繁殖白鵑梅,速度快,繁殖率高[4],但是在實際園林生產(chǎn)過程中還難以實現(xiàn)。目前這一珍貴的野生植物還處于民間自生狀態(tài),園林綠化中僅有少量應(yīng)用[5]。
陜西省西安植物園1962年從秦嶺引種紅柄白鵑梅,至今沒有擴繁成功,最近幾年通過全光照噴霧扦插試驗觀察,紅柄白鵑梅在扦插過程中幾乎不產(chǎn)生愈傷組織。鋅是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直接參與植物生長素[6],錳參與蛋白質(zhì)和無機酸的代謝、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同化、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胡蘿卜素、核黃素和抗壞血酸的形成等[6]。本試驗通過微量元素鋅和錳對扦插枝條的不同處理,探索其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作用,以期為紅柄白鵑梅的大量繁殖及開發(fā)應(yīng)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1 實驗場地
扦插試驗在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內(nèi)全光照插沙床上進行,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北高南低,距秦嶺北麓 30 km,海拔 429.3~445.6 m,平均年氣溫為13.4 ℃,1月份平均氣溫為-0.8 ℃,7月份平均氣溫為27.5 ℃,年降水量604 mm,無霜期 208 d。
插床基質(zhì)為堆積20 cm的河沙,下部用水泥板架空有利于排水透氣;扦插前用甲醛噴灑,并用塑料薄膜覆蓋進行消毒殺菌。
1.2 試驗材料
紅柄白鵑梅枝條采自陜西省西安植物園內(nèi),枝條選用當年生木質(zhì)化程度較高、無病蟲害的當年生枝條;剪口傾斜45°,插條長度為15 cm,每個插條頂端留取一片完整的葉片。插條于2015年8月18日采集。
1.3 試驗方法
實驗設(shè)硫酸鋅、硫酸錳、硫酸鋅+硫酸錳等3個因素,每個因素設(shè)0.1、0.2、0.3 g·L-1共9個處理,以清水為對照。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每個重復(fù)30個插穗。扦插條于2015年8月18日20:00至次日早8:00進行浸泡處理12 h;于2015年8月19日早晨8:00開始扦插。
1.4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每天早晚各檢查一次插穗水分狀況,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晴天每天上午9:00~10:00空氣濕度小于60%時進行間歇式噴霧,10:00~16:30噴霧全部開啟,防止高溫蒸騰作用強烈而失水。每天清理脫落的葉片,防止脫落葉片引起病害。2015年10月17日統(tǒng)計愈傷組織的形成情況,
2.1 不同微量元素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硫酸鋅在0.1 g·L-1處理下紅柄白鵑梅扦插愈傷組織形最高,依次是硫酸鋅0.2 g·L-1、硫酸錳0.1 g·L-1、硫酸鋅+硫酸錳0.1 g·L-1。
由表2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微量元素、濃度和不同濃度的微量元素的效應(yīng)間差異都是極顯著的,不同的微量元素、不同的濃度對紅柄白鵑梅扦插愈傷組織的形成均有促進作用。
表1 不同微量元素處理下愈傷組織的形成情況
表2 不同微量元素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插穗形成的愈傷組織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該實驗中硫酸鋅處理的愈傷組織形成平均數(shù)差異極顯著高于硫酸錳與硫酸錳+硫酸鋅處理;硫酸錳與硫酸錳+硫酸鋅處理的愈傷組織形成平均數(shù)差異極顯著高于CK;硫酸錳與硫酸錳+硫酸鋅處理的愈傷組織形成平均數(shù)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微量元素處理組合平均數(shù)比較
2.2 不同濃度微量元素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
2.2.1 不同濃度硫酸鋅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濃度的硫酸鋅處理紅柄白鵑梅產(chǎn)生愈傷組織平均為20.7、16、11.3個,各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愈傷組織形成最多的濃度是為0.1 g·L-1,濃度為0.2 g·L-1次之,0.3 g·L-1效果最差。
2.2.2 不同濃度硫酸錳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濃度的硫酸錳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差異顯著,0.1 g·L-1硫酸錳處理形成的愈傷組織最多, 0.2 g·L-1處理次之,0.3 g·L-1處理效果最差。
2.2.3 不同濃度硫酸鋅+硫酸錳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濃度的硫酸鋅+硫酸錳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差異顯著, 0.1 g·L-1硫酸鋅+硫酸錳處理形成的愈傷組織數(shù)為14.3個,最多, 0.2 g·L-1處理形成愈傷組織數(shù)次之,0.3 g·L-1處理平均只產(chǎn)生5.3個愈傷組織,效果最差。
(1)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微量元素鋅、錳和鋅+錳處理對紅柄白鵑梅扦插愈傷組織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其中微量元素鋅濃度在0.1 g·L-1處理組合下效果明顯的高于其它處理組合。在紅柄白鵑梅扦插繁殖過程中建議使用0.1 g·L-1硫酸鋅處理能夠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
(2)微量元素錳以及鋅+錳的組合對紅柄白鵑梅扦插愈傷組織的形成均有促進作用。錳是形成葉綠素和維持葉綠素正常結(jié)構(gòu)的必須元素[7],主要以Mn2+形式被植物吸收。在本次試驗中錳元素對紅柄白鵑梅扦插愈傷組織的形成效果沒有鋅元素的明顯,今后可在低濃度下進行試驗,從而分析出鋅、錳以及鋅+錳在哪個濃度的處理下更有利于實際生產(chǎn)。
[1] 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志[M]36卷.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74.
[2] 魏智學(xué),劉少華,師學(xué)琴,等.紅柄白鵑梅的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J].西北植物學(xué)報,2005,25(8):1675-1660.
[3] 方成武,謝地,張家佳,等.白鵑梅嫩葉及花序中營養(yǎng)成分分析[J].藥物研究,2011,1(7):49-50.
[4] 周麗艷,秦子禹,張興霞,等.白鵑梅離體快繁技術(shù)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8,36(19):8014-8016.
[5] 戢小梅,陳法志,董艷芳,等.野生白鵑梅繁殖技術(shù)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50(20):4225-4227.
[6] 沈惠國.土壤微量元素對植物的影響[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0,4(4):12-14.
[7] 秦靜遠.植物及植物生理[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6:149.
The Effects of Trace Element Zinc and Manganese on the Cuttage of Exochorda giraldii
WANG Hong, YANG Qun-li, LI Ren-na,LI Yan, WU Yong-peng, FAN Lu
(Xi’anBotanicalGarden,Xi’an, 710061,Shaanxi,China)
In full sunlight conditions different trace elements, red handl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xochorda Cutting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zinc sulfat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0.1g / L was the highest; manganese sulfate and manganese sulfate and zinc sulfat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 zinc sulfate manganese sulfate 0.1 g/L and 0.2 g/L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0.1 g/L and 0.3 g/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anganese sulfat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referably 0.1 g/L>0.2 g/L>0.3 g processing / L of .
Red Exochorda, Zinc sulfate, Manganese sulfate, Treated cuttings
2016-05-28
作者簡介:王 宏(1987-),男,陜西商南人,本科學(xué)歷,助理實驗師,主要從事中藥栽培研究。
S 793.90
A
1001-2117(2016)05-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