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艷華摘譯
(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315)
印度甘蔗赤腐病、凋萎病和黑穗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藍艷華摘譯
(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315)
甘蔗;赤腐?。坏蛭?;黑穗??;防治
印度的主要甘蔗病害赤腐病、凋萎病和黑穗病,可造成甘蔗產(chǎn)量損失10%~25%。除了產(chǎn)量損失外,還會導致蔗汁質(zhì)量嚴重變質(zhì),并且會在蔗汁加工期間出現(xiàn)很多問題,致使糖品質(zhì)進一步下降。據(jù)印度甘蔗研究所科研人員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由鐮形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FalctumWent)引發(fā)的甘蔗赤腐病是影響印度亞熱帶地區(qū)甘蔗種植經(jīng)濟收益的主要限制因素。田間病變的甘蔗是赤腐病的主要來源,發(fā)病使得活芽減少致使萌芽率降低,種苗干枯使得種苗存活率低,最終導致甘蔗產(chǎn)量下降。
印度在積極選育抗病蟲品種的同時,還使用熱療法,特別是濕熱空氣處理(MHAT)來防治甘蔗赤腐病。具體為推薦用54℃或2.5小時的濕熱空氣處理種苗。采用生菌散(微生物殺菌劑)多倍培養(yǎng)的形式施用T-37(Trichoderma harzianum)20千克/公頃,已被證明是有效降低赤腐病發(fā)病率的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實施健康栽培管理是防治這些病害的唯一有效途徑。印度主要是通過栽種高抗甘蔗品種來減輕這些病害引起的損失。
印度的科研人員在普薩(比哈爾)甘蔗研究所農(nóng)場用36個試驗品種進行田間試驗,以篩選出具抗赤腐病、凋萎病和黑穗病的甘蔗品種。對于赤腐病的評估標準是:0.0~2.0為抗病品種(R),2.1~4.0為中抗品種(MR),4.1~6.0為中感品種,6.1~8.0為感染品種(S),8.0以上為高感品種(HS)。對于黑穗病的評估標準是:0%為抗病品種,0.1%~10%為中抗品種,10.1%~20%為中感品種,20.1%~30%為感染品種,超過30%為高感品種。對于凋萎病的評價標準是凋萎病平均嚴重程度指數(shù)=單莖凋萎總數(shù)/采樣莖數(shù)。
試驗結(jié)果是中抗病品種具有良好的農(nóng)藝性狀可作為一般栽培品種推廣,其余抗性基因型甘蔗品種可作為抗源用于育種方案(詳見表1)。
表1 36個甘蔗品種對赤腐病、凋萎病和黑穗病的抗病性
續(xù)表1
本文摘譯自2010年第4期和2011年第5期《印度糖業(yè)》。
S566.108
B
2095-820X(2016)01-02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