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都患上恐懼焦慮癥
第一百二十五回
有請笑笑先生接著講
巴黎連環(huán)恐襲嚇壞異鄉(xiāng)人尼斯國慶慘案震驚全世界
對于法國的尼斯,笑笑的腦海里一直是這樣的畫面:潔白的沙灘,蔚藍的海水,穿著各色泳衣度假的男女……偶爾走上街道,會看到普通人家滿墻的鮮花盛開。這樣的景色,真不負“全球度假勝地”的美譽。
而巴黎,不用笑笑描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想象的畫面。那些畫面用一句廣告語說就是:浪漫之都,藝術(shù)天堂。
然而,一年半來發(fā)生的一切,把浪漫兩個字徹底打碎,法國也變成了全球無數(shù)人的驚魂之地。
在笑笑的印象中,法國南部有兩個地方最值得一去,一是馬賽,二是尼斯。馬賽的陽光古堡與尼斯的英國人漫步大道,一直是笑笑特別愛向人推薦的旅游地。
英國人漫步大道是特別有味道的一條街,也是尼斯城的主要景觀。它面向地中海,一年四季鮮花盛開。大道長達5公里,路旁散布著藝術(shù)畫廊、商店以及一些豪華酒店。笑笑當年也曾在這個大道旁的酒店短暫旅居。
這樣一個城市,有陽光、有沙灘、有藝術(shù)、有美女、有法式熱吻……如果沒有那場恐怖襲擊,尼斯是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
然而,7月14日,一切都改變了。
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1998年的國慶節(jié),笑笑恰巧也在法國。當年法國人獲得了足球世界杯冠軍,給法國國慶貢獻了一份厚禮,國慶節(jié)的慶?;顒臃浅J⒋蟆?/p>
轉(zhuǎn)眼18年過去,法國人的國慶節(jié)一點也不遜于當年。這個國家的焰火舉世聞名,國民當然也會在這天享受焰火的盛宴。
跟我們國家一樣,法國國慶節(jié)也是全體休假,所以很多人愿意去往南部的尼斯,享受他們的海灘假期,順便欣賞這里精彩的焰火。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就在今年的7月14日22點40分,慘劇發(fā)生了。
新聞里是這樣描述這場慘劇的——
當時人們正在看焰火表演,街上都是游人。突然,一輛貨車以每小時60~70公里的速度沖向人群??梢韵胂笏纳⑻用娜巳寒敃r的驚慌。貨車沖人群軋過去,在馬路上橫沖直撞,躲閃不及的人們慘死在車輪之下。貨車并不理會,像一匹野馬,繼續(xù)朝著人群軋過去。
有人倒下了,有人踩著尸體逃離現(xiàn)場。
警方終于趕到,將貨車司機擊斃。清點發(fā)現(xiàn),這一天晚上,死難84人,還有數(shù)百人受傷。度假勝地一時間血腥滿城,英國人漫步大道瞬間成了死亡大道。
尼斯慘案震驚了全世界。
人們更震驚的是,當時的法國還處在歐洲杯之后的緊急狀態(tài)。全國緊急狀態(tài)之下都能出現(xiàn)這樣的慘案,法國何處還能保證平民的安全?
法國的緊急狀態(tài)本來應(yīng)該在7月底結(jié)束,尼斯慘案讓政府不得不做出決定,全國緊急狀態(tài)再延長3個月。
總統(tǒng)奧朗德當晚發(fā)表電視講話:“我們無法否認這是一場恐怖襲擊?!?/p>
承認也好,否認也罷,問題是,法國不再安全。
為什么擁有各類先進武器和最值得炫耀的海陸空軍團的法國,卻沒有抵擋住只有一輛卡車和手槍的恐怖組織的襲擊?法國人在問,全世界也在問。
尼斯慘案,說明法國從此不再安全。
實際上,法國這些年從來就不安全。
1998年,笑笑在法國也曾遇到過被搶劫的事件,事發(fā)的地點是人來人往的地鐵站內(nèi)。也正是這次被搶事件,笑笑對法國警察處置事件的能力和法國的治安狀況有了許多顧慮。
笑笑注意到,中國游客和外來的公眾人物是法國劫匪的主要目標。笑笑印象很深的是,當年,法國警察對我本人只是詳細地做了筆錄,之后就再無音信了。也就是說,他們對外國人在巴黎被搶,已經(jīng)習以為常。
果不其然,近年來,發(fā)生在巴黎的惡性案件越來越多。
從2015年1月份法國《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總部被襲擊開始算起,到尼斯慘案發(fā)生,短短的一年半時間,法國有上百人在恐怖襲擊中死亡。
這里再回放一下巴黎被連環(huán)恐怖襲擊的場景。
去年11月13日晚上,法蘭西體育場內(nèi)正在進行一場東道主法國隊與德國隊的足球比賽,突然體育場外響起爆炸聲。那天晚上,在場內(nèi)看比賽的不光是普通球迷,還有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
體育場不同方向響了兩次爆炸后歸于沉寂,但人們陸續(xù)得到外面?zhèn)鱽淼南ⅲ喊屠?個地方都遭到恐怖襲擊。最大傷亡發(fā)生在一家音樂廳,槍手在那里劫持了100多人,并一一射殺!可以想象,被射殺的人們在最后一刻是怎樣的崩潰!
對于那一夜的慘案,官方的統(tǒng)計是,有129人死亡,還有352受傷,有99人情況危重。
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當即宣布法國全境進入緊急狀態(tài),法國全面關(guān)閉邊境,他本人取消了出席G20峰會的計劃。巴黎也從那天起,實施了最高級別的紅色宵禁。
紅色宵禁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要在晚上待在家里,不得外出。巴黎,一時血雨腥風,仿佛回到戰(zhàn)爭年代。
要知道,巴黎全城宵禁上一次實施是在1944年,當時全世界正處于二戰(zhàn)時期。
說到這兒,你還會把巴黎當作浪漫之都嗎?你本來想象的巴黎是塞納河上的游船、巴黎歌劇院的奢華、香榭麗舍大街的繁盛和巴黎圣母院的神秘,誰知道,你真正面臨的卻是血腥、恐怖以及宵禁。
法國人徹底被這幾個連環(huán)襲擊打蒙了。
這是誰干的?幾天后,人們終于知道,這件血腥事件的制造者,是一個叫做ISIS的組織。這個組織的目的就是制造恐懼。
在中東的敘利亞,有一個總統(tǒng)叫阿薩德。不過,他不怎么受歡迎,于是就有了許多反政府武裝。敘利亞有個鄰居叫伊拉克,政府對面也有許多反政府武裝,其中最厲害的一支叫“伊拉克的伊斯蘭國”,據(jù)說薩達姆被美國干掉之后,好多舊部精英都加入了這個組織,這個組織與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中的一支非常投機,于是干脆就聯(lián)合成立了一個“伊斯蘭國”,這就是ISIS。
ISIS之所以瞄上法國,是因為,法國人在敘利亞內(nèi)戰(zhàn)后,接納了許多逃往法國境內(nèi)的難民。在ISIS眼里,法國人并不能真正接納中東難民,只是假慈悲的把他們當成“二等公民”。實際上也是這樣,在這個國家,一些來自阿拉伯國家的青年有強烈的邊緣化感覺,他們感到自己的文化不被尊重,職場上很難成功。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來自中東國家的年輕人在法國生活得非常不快樂。
而恐怖組織也會適時抓住時機,吹響了惡魔的笛子,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就此找了道兒。
有一部法國喜劇電影《意大利人》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在這部電影里,一個叫做穆罕默德的男子,找工作非常不順利,簡歷投放了一家又一家,但沒有人愿意接受他,最后他心生一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意大利名字,終于如愿以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年輕人從小生長在法國,可是發(fā)現(xiàn),由于民族問題,自己無論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像真正土生土長的法國人那樣得到高端一些的工作,除了保安、收銀員這樣的低級工作,自己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仇恨的種子就是這樣播撒下來。在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里,就有一個在法國長大的穆斯林青年的名字。
說完了恐怖組織,再說說法國政府。
法國的一些安保措施嚴重不到位,也是恐怖襲擊有機可趁的原因。
說到這兒,人們應(yīng)該大致明白了:實際上,恐怖組織與法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矛盾是文化沖突。而文化沖突直接導(dǎo)致了恐怖襲擊,恐怖襲擊又使一些平民百姓成為受害者。
不過,不管怎么說,拿平民百姓開刀本身就是恐怖主義,ISIS再強調(diào)文化沖突,世人也不能接受,他們必將受到法律的審判。人們期望和平,希望浪漫之都回歸寧靜,也祝愿那些逝去的生命能夠安息。
這正是:
塞納河畔燈火紅,夜半?yún)s聞槍彈聲。
市民驚魂游人恐,血雨腥風起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