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玉彤 張 娟 劉長武
(通化市園藝研究所 吉林 通化 134001)
狹葉蕁麻栽培與應用
● 蘇玉彤 張 娟 劉長武
(通化市園藝研究所 吉林 通化 134001)
狹葉蕁麻(UrticaangustifoliaFish.ex Horu)又名哈拉海、螫麻子,是蕁麻科蕁麻屬中以其嫩莖葉供食用的多年生植物。但因其身上有短硬的毛而不受人們的歡迎。其用途僅限于藥用、作飼料和纖維。但近年來,通過對其廣泛研究,發(fā)現(xiàn)其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極少受病蟲危害、不用施用農(nóng)藥,其產(chǎn)品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它作為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狹葉蕁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具棱,株高40~150cm,不分枝或稍有分枝。全株密被短柔毛及疏生螫毛。根狀莖匍匐狀。單葉,對生,披針形,長8~12cm、寬1.5~3.0cm,基部圓形或心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有3條微凹入的主脈,背面葉脈隆起,沿脈生有短毛。葉柄長0.8~1.7cm,托葉線形,膜質,叢生于葉腋。雌雄異株,花絮呈狹長的圓錐狀,分枝,具伏毛或螫毛。雄花花被4片,深裂,雄蕊4枚;雌花花被4片,有2片花后增大,緊包瘦果。瘦果卵形,黃色?;ㄆ?~8月,果期8~9月。
狹葉蕁麻適應性強,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河北及內蒙古等地;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在吉林省通化地區(qū)各市、縣均有分布。生于林內多陰地、林緣路旁、疏林下溪流附近,海拔400~800m。
選擇種植區(qū)域的氣候條件必須達到年降水量800~1000mm,1月平均氣溫-18℃,7、8月平均氣溫20~21℃。無霜期90~140天。周圍無污染、距公路主干道200m以上,水源、大氣和土壤符合《環(huán)境質量標準》的國家二級標準。交通方便、水電充足、便于集散。
選好地塊后,于秋季深耕30cm以上,以凍死土壤中的病蟲源。翌春耙細整平,趟起60cm大壟。將趟起的大壟兩壟做1個苗床。床寬1.2m、高10~15cm,長度適中。結合整地,每畝(667m2,下同)施入優(yōu)質農(nóng)家肥2000kg,充分混合均勻后施入20cm耕層中。要求苗床無石塊、雜草和大土塊。播種前一天將苗床澆足底水,待用。
狹葉蕁麻的耐寒性較強,播種可在早春進行。播種前用清水將種子浸泡48小時,撈出陰干至種子表面無水即可播種。每畝播種量在500g左右。通常采用條播或穴播。因其種子細小,要求床面整平,播種要淺,上覆1cm細土后稍加鎮(zhèn)壓即可。條播行距30cm,穴播株距30cm。無性繁殖是將野外的幼苗挖回移栽到苗床中,較易成活,但緩苗時間長,也不適宜大面積栽植。
種子出土前后要及時除草,切不可形成草荒。一般播后15天左右畦面萌發(fā)出子葉,逐漸進入苗狹葉蕁麻適應性較強,生長旺盛,幾乎不用多加管理。一般在休眠期,把餅肥或腐熟好的豬糞,在土壤結凍前后覆蓋在清理干凈的床面上。狹葉蕁麻以幼苗、嫩莖葉為產(chǎn)品,應勤澆水,保持較高的含水量,使產(chǎn)品柔嫩。
人工栽培的狹葉蕁麻從4月即可采收,直到7月。幼苗長到16cm以上時,采收其嫩莖嫩尖,沸水焯后可做湯、做餡、涼拌及炒菜。7、8月采收全草,陰干供藥用。9月可割取地上部分剝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狹葉蕁麻有螫刺,采摘時要戴手套,以免螫傷。
狹葉蕁麻每100g嫩莖葉中含水分77.88g、粗蛋白4.66g、脂肪0.62g、粗纖維4.34g、碳水化合物9.64g,還含有較高的鐵、鈣等礦物質及豐富的胡蘿卜素和VC,其含有的葉綠素也高于其他蔬菜。
狹葉蕁麻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濕、止驚風、解毒、通便的功效,主治風濕作痛、產(chǎn)后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后遺癥、高血壓、消化不良及便秘。外用治毒蛇咬傷和蕁麻疹初起。
狹葉蕁麻的莖皮纖維強韌,可供紡織、制繩和制人造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