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其實,人們的身體健康也離不開太陽。特別對于老年人來講,在寒冷季節(jié)曬曬太陽,不僅給身體帶來溫暖,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機體對鈣、磷的吸收,有利于防治骨質疏松,還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老年人易發(fā)的精神抑郁癥等。
美國醫(yī)學專家曾對244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分組對比研究,結果發(fā)現:那些長期待在室內、很少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的人,普遍出現維生素D缺乏癥,主要表現為身體虛弱、反應遲鈍及骨骼質量下降等。研究還證實:那些盡管常在窗前曬太陽但不出門的老人,也同樣表現出維生素D缺乏癥狀。其原因是窗戶玻璃濾掉了部分陽光中的紫外線(如P紫外線等),而這些紫外線對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德國學者研究指出:維生素D參與人體血液循環(huán),除能促進鈣的吸收、增強骨骼健康外,還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他們專門做過試驗——讓一些高血壓患者接受每個療程為6~8周的自然光療法,幾個月后患者血壓明顯下降,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有較大程度的降低。維生素D 還能減少某些癌癥的發(fā)病率:如可使患乳腺癌的危險性降低30%~40%,甚至更多;可使患前列腺癌的幾率下降50%~65%,因維生素D能夠促進前列腺細胞的正常生長,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入侵擴散。所以,冬天老年人經常到戶外曬曬太陽,多活動活動身體,將有利于預防老年骨質疏松、血壓升高及某些惡性腫瘤等病癥的發(fā)生。
有關研究表明:隆冬季節(jié)白天光照強度及時間相對減少,加上氣候寒冷、草木枯萎、環(huán)境蕭條,老年人更容易出現精神抑郁癥,表現為精神疲憊、情緒低落、萎靡不振、大腦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及昏昏欲睡等癥狀。專家認為:這除了與冬季氣候和活動量較其他季節(jié)減少有關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冬日老年人接受陽光不足所致。因為,陽光是一種電磁波,猶如一種天然的“興奮劑”,有人譽稱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郁藥物”。陽光照射到人體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如紅外線的“熱”效應,會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增進新陳代謝;紫外線可以使體內褪黑激素分泌減少(該激素可通過神經遞質影響人的情緒——增多時會使人顯得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反應也變得遲鈍),皮膚中維生素D和組胺增高,可加強胃酸分泌,還會使血液里的血紅蛋白、鈣、磷、鎂等含量上升等等。同時,陽光通過眼睛與神經纖維相聯系,還能促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它們是喚起人體細胞工作的激素)等激素增多??梢姡訌娙照蘸凸庹?,能使整個機體的各種功能保持在一個良好狀態(tài),對防治老年人出現冬日抑郁大有裨益。
如果冬季人們減少曬太陽,結果是體內維生素D合成減少,可使維生素A攝取不足,因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流感等疾病的侵襲;同時,曬太陽少就意味著無法充分利用太陽的殺菌功能,從而給了流感等病毒繁殖攻擊的機會。專家指出:每天曬15~20分鐘的太陽是預防流感的一種很好方法。澳大利亞科學家發(fā)現:陽光能有效預防和緩解哮喘的癥狀(而哮喘是老年人群的多發(fā)病)。在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試驗鼠暴露在陽光下,每天一次接受15~20分鐘的照射,結果哮喘癥狀明顯緩解。即使沒有患哮喘的試驗鼠每天接受陽光照射,其患哮喘的幾率也大大下降。此外,陽光還可降低病人對身體的疼痛感知,減少他(她)們對止痛藥的依賴性。臨床調查顯示:增強病房內的陽光,能減輕病人的痛感,少用止痛藥。白天曬一會兒太陽,還有助于夜里的睡眠。每天接受2個小時日光照射的老年癡呆癥患者,與在同一時間段內處于昏暗光線下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相比,睡眠質量有所提高,癥狀也有所改善。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切莫貪戀居室,只要身體和天氣許可,就要盡量多到戶外選擇一個背風、清潔、安靜之處曬曬太陽,并適當做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這不僅有助于調節(jié)老年人的心情,也有利于預防疾病、保護身心健康。冬日曬太陽,最好選擇在上午9~10時和下午3~5時進行,因這兩個時間段空氣較清潔,人體“生物鐘”較穩(wěn)定,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和抵抗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