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琰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打造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2—0087—01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是否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個雙向激發(fā)的愉悅交往過程。下面,筆者就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在備課上下功夫
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教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布局,就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還要備好教學對象。一節(jié)課教師雖然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如果不符合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系課堂教學效率能否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故而教師要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考慮,還要針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需的教具、課件及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要想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必須優(yōu)化教學過程。筆者認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力求實現“五化”。一是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檢查和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依據。因此,構建有利于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關鍵一步。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適當、明確。二是教學內容生活化。數學與生活是無法剝離的,教師在課堂上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三是教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就不同。在數學教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具有實效。四是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措施。多媒體教學體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五是課堂結構高效化。課堂結構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節(jié)奏和高要求,一個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課堂結構,應該是一個“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同時還要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fā)和激勵學生,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學,使學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
三、在反思中引領教學的改進
反思歷來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新課標提倡的教學理念,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筆者認為,教學反思包括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三類。
1. 教前反思——優(yōu)化教學設計(能否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能否尋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反思過去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寫出教學設計方案。
2. 教中反思——教師敏銳地體察學生的反饋信息,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實踐證明從學生的角度認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3. 教后反思——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理性分析,不只是提供一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或程序去學習,而是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最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教師必須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