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的美麗》(Hesitating Beauty)
作者:約書亞·盧茨(JoshuaLutz)
希爾特出版社(scNlt Pubfising),2012年
我們之前介紹過一些以家庭照片為主題的攝影書,大多是對往事的回憶。歲月變遷,往事如煙,“美好的過去時光”是這類作品的主基調。然而本書雖然是家庭故事,但它還包含一個沉重的話題——精神病。同樣是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家庭故事,約書亞盧茨面對的情況要復雜沉重得多。拍攝的手法、表現的方式需要她更仔細地斟酌,而不是隨意地信手拈來。拍攝病人,尤其是精神病人,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zhàn)。
約書亞盧茨出色地完成了這項任務。她的照片隱忍、克制,將對家庭生活的記錄和對親人的感情糅合在照片里。盧茨不但拍攝了家庭故事風格的照片,還準確地把握住了文字的功能,并把它與照片天衣無縫地銜接在一起。書中混合了家庭檔案、書信以及照片,將一個精神病人的家庭故事刻畫得入木三分。這個圖片故事的重點不在于向我們展示故事本身,而是向我們對精神病人的觀念發(fā)起挑戰(zhàn)。
以下是約書亞盧茨的自白:“我堅信自己理智與清醒,同時又對抑郁和精神分裂充滿恐懼,這讓我很難去面對母親的情況。然而過去的幾年里,我經歷了她無數次的偏執(zhí)與沮喪,在與她逐漸磨合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同情和包容,并開始去呵護她。拍攝這部作品的同時,我越來越深地走入母親的內心。我試圖想象一個時間,在那里,過去、現在和將來相互碰撞;我還試圖想象一個地點,在那里,回憶重過現實?!?/p>
你們看,拍照不僅僅是拍照,它是可以療傷的。
《我工作室的窗子》
(The Window of My Studio)
作者:約瑟夫·蘇德克(TosefSudek)
new Torst出版社,2016年
捷克攝影家約瑟夫·蘇德克(1896~1976)頭上有著太多光環(huán),有人稱他為“布拉格的尤金阿杰”,有人稱他為“布拉格詩人”。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加入奧匈帝國的部隊,在戰(zhàn)爭中被炮火炸掉右臂。戰(zhàn)后他繼續(xù)拍攝照片,沒有經過科班學習,僅憑對攝影的一腔熱情,單手創(chuàng)作出滿是詩意的作品。
從1920年中期到他去世的1976年,蘇德克拍攝了眾多題材,這其中包括了歌特和巴洛克式建筑、街景和靜物。蘇德克有著遁世、內斂的性情,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他工作室的窗口拍攝的,他對窗玻璃折射出的光線有著特殊的偏愛。這部《我工作室的窗子》中的作品拍攝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到1950年代前期,大量模糊的影像和陰影出現在作品中,這個時期正是蘇德克向超現實和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深入和轉變的時期,這些作品也見證了他探索攝影語言的歷程。攝影史學家安娜·法羅娃(Anna Farova)為本書撰寫了作品介紹和詳細的傳記年譜,此外,本書還提供了蘇德克所有作品的書目,為想詳細了解這位獨臂“攝影詩人”的讀者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