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善生 蘇桂花 簡峰 覃連紅 何元強
(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南寧 530007)
·調查研究·
油茶膏藥病和木蠹蛾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
歐善生 蘇桂花 簡峰 覃連紅 何元強
(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南寧 530007)
【目的】為制定油茶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方案提供科學依據?!痉椒ā坎扇藴蕵拥卣{查法對不同樹齡油茶樹的病蟲害進行了逐月調查。【內容】調查廣西油茶主要產區(qū)金秀縣桐木鎮(zhèn)、三角鄉(xiāng)等3個鄉(xiāng)鎮(zhèn)油茶種植園油茶膏藥病及相思擬木蠹蛾發(fā)生規(guī)律調查研究。【結果】為害廣西油茶樹主要病蟲害有油茶膏藥病、相思擬木蠹蛾,這兩種病蟲發(fā)生和危害程度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結論】油茶膏藥病的發(fā)生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于木蠹蛾幼蟲為隱蔽為害的蟲態(tài),受外界干擾不大。
油茶;膏藥?。荒倔级?;發(fā)生規(guī)律
油茶是我國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植物油料樹種,是與油棕、橄欖、椰子齊名的世界四大油源樹種之一,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廣西目前現有的種植面積約達35萬公頃,在栽培面積、產量排名中,目前處于全國第三位,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1]。
膏藥病(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在全國油茶生產區(qū)均有發(fā)生,廣西金秀縣部分油茶樹膏藥病較為嚴重。發(fā)病部位主要在枝條和根莖部,在枝干上形成厚菌膜,致使樹勢衰弱,甚至枝條枯死,危害果蒂,降低產量和品質。常見的膏藥病有白色膏藥病、褐色膏藥病兩種。白色膏藥病,初生白色綿毛狀物,后轉為暗灰色,中間暗褐色。稍厚,四周較薄,表面光滑[2]。濕度大時,上面覆蓋一層白粉狀物。褐色膏藥病,在枝條或根莖部形成橢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厚菌膜,像膏藥一樣貼附在枝條上,栗褐色,較灰色膏藥病稍厚,表面絲絨狀,較粗糙,邊緣有一圈窄灰白色帶,后期表面龜裂,易脫落。膏藥病除了為害油茶,還為害板栗、柑橘、核桃、獼猴桃等植物。樹叢隱蔽濕度大的老茶園易發(fā)病,介殼蟲為害嚴重的茶園發(fā)病重。山谷的油茶樹發(fā)生膏藥病比山坡重。老年茶樹比幼年茶樹病重。
相思擬木蠹蛾[Lepidarbela baibarana(Matsumura]是油茶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在金秀縣油茶林中調查發(fā)現,相思擬木蠹蛾危害嚴重,相思擬木蠹蛾多從油茶樹分叉枝干基部附近啃食樹皮,繼而于分叉枝干基部斷裂處鉆蛀危害,蟲糞排于洞外,數粒成塊連成一體,中空整體如同隧道形狀一樣,整塊緊貼在樹干上,便于幼蟲隱蔽取食。油茶樹被害株上可發(fā)生多蟲危害,樹干上有4~5個蛀孔,有時一個蛀孔洞內有2~3頭幼蟲,嚴重影響油茶的產量和質量。
控制油茶膏藥病及相思擬木蠹蛾為害可有效地提升油茶的產量和質量,然而,它們的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乃是制定油茶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的主要依據。在國內,唐泉富[3]最先報道了中國油茶害蟲的種類、為害情況與防治方法,隨后鄧卓喜[4]對油茶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狀況及其防治措施進行了總結,鄭學慧[5]介紹了油茶病蟲害的發(fā)生現狀、環(huán)境影響因子和防治措施。由于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生態(tài)群落特點、氣候條件與已報道的油茶病蟲害所發(fā)生的地區(qū)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不同地區(qū)油茶病蟲害種類和危害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經查閱,顏權、楊衛(wèi)星、鄧艷等已有報道“廣西油茶病蟲害調查初報及防控建議”[6],然而,尚未有人對油茶膏藥病及木蠹蛾的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開展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因此,課題組開展油茶膏藥病及相思擬木蠹蛾發(fā)生規(guī)律調查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油茶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奠定基礎?,F將油茶膏藥病和相思擬木蠹蛾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調查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調查地點為廣西來賓市金秀縣,金秀縣為廣西油茶主產區(qū)之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部。屬南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嚴寒期較短,霜雪很少,四季均可栽培農作物。年平均氣溫17℃,年日照時數為1209.2h,年降雨量1860.2mm,多集中在5~8月(為1173mm),占全年降雨量的63.3%。油茶喜溫暖,怕寒冷,因此,金秀縣非常適合種植油茶[7]。2014年油茶在金秀縣的種植面積達到了6670ha。但是近年來,隨著油茶種植面積的擴大和種植年限的延長,生態(tài)群落發(fā)生了改變,油茶病蟲害發(fā)生逐年嚴重,對當地的油茶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制約了當地油茶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1 調查方法
1.1.1 調查時間和地點 調查時間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調查地區(qū)選擇廣西油茶主要產區(qū)金秀縣油茶高產栽培示范種植園,調查地點為金秀縣桐木鎮(zhèn)、三角鄉(xiāng)、七建鄉(xiāng)3個鄉(xiāng)鎮(zhèn)油茶種植園,分別選定10年與20年樹齡油茶樹林,距離樹林邊緣200m內,五點抽樣選定50株作為調查對象。
1.1.2 調查方法 采取標準樣地調查法對不同樹齡油茶樹的病蟲害進行了逐月調查。根據前期踏查的結果,這3個地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標準樣地,間隔20d對選定的調查點油茶膏藥病和木蠹蛾進行調查統(tǒng)計,記載不同樹齡以及不同地勢油茶樹膏藥病的病情嚴重度和木蠹蛾的蟲口數,從而計算出膏藥病的發(fā)病率、病情指數以及木蠹蛾蟲口密度,同時,記錄當地不同月份的月均溫和月降雨總量。其中為害油茶的相思擬木蠹蛾蟲口調查方法是調查記錄為害蟲態(tài)幼蟲的數量,根據油茶樹每段樹干上幼蟲蛀孔口是否有新鮮蟲糞排出來判斷是否有幼蟲為害,以有新鮮蟲糞排出的孔口數作為選定調查株木蠹蛾幼蟲的數量。而油茶膏藥病調查時,病情嚴重度分級參照標準如下(以單一植株為單位):
0級:調查油茶植株無病斑;
1級:調查植株的病斑總面積占所在植株枝干表面積的0%~20%;
3級:調查植株的病斑總面積占所在植株枝干表面積的21%~40%;
5級:調查植株的病斑總面積占所在植株枝干表面積的41%~60%;
7級:調查植株的病斑總面積占所在植株枝干表面積的61%~80%;
9級:調查植株的病斑總面積占所在植株枝干表面積的81%~100%.
1.2 計算膏藥病發(fā)病率、病情指數及木蠹蛾蟲口密度相關公式
2.1 油茶膏藥病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各物候期里,分別調查不同樹齡、不同生境的油茶在各物候期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1、圖1。
圖1 油茶在各物候期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
表1 在各物候期油茶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
表2 在各月降雨量影響下油茶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
從圖1得知,油茶樹膏藥病從春梢期開始發(fā)生,逐漸變得嚴重,到果實膨大期到達一個高峰,從果實膨大期至冬梢期,膏藥病發(fā)生處于緩慢增長狀態(tài),在進入冬梢期病情達到一年之中的最高峰。不管是10年樹齡的油茶樹還是20年樹齡的油茶樹,生長在山谷的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在油茶各物候期中均比生長在山坡的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要高。
表3 在各月均溫影響下油茶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
圖2 在各月降雨量影響下油茶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
分別調查不同樹齡、不同生境的油茶在各月降雨量影響下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2、圖2。
由圖2得知,隨著1月份至4月份的月降雨總量增加,油茶膏藥病的病情指數迅速升高,在4~12月份中,盡管各月份降雨量動態(tài)變化,但膏藥病的病情指數處于緩慢增長的狀態(tài),到12月份達到一年之中的最高峰。在相同降雨量影響下,生長在山谷的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均比生長在山坡的相同樹齡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高出5.0以上。
分別調查不同樹齡、不同生境的油茶在各月均溫影響下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3、圖3。
從圖3中得知,在1月份氣溫較低時,膏藥病病情指數也相對比較低;但是從2月份開始,隨著氣溫逐漸回暖,膏藥病病情指數也迅速升高,尤其是以2~4月這段時間的變化尤為顯著,而4~11月各月的月均溫差值基本上維持在±7.0的范圍內,在這段時間內,膏藥病病情指數表現為穩(wěn)中有升,12月份盡管月均溫降低,但膏藥病病情指數略有升高。在相同月均溫作用下,無論是10年樹齡還是20年樹齡,在山谷生長的油茶樹膏藥病的病情指數均比在山坡生長的同齡油茶樹膏藥病的病情指數要高。
圖3 在各月均溫影響下油茶膏藥病病情指數消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
2.2 油茶木蠹蛾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各物候期里,分別調查不同樹齡、不同生境的油茶植株上相思擬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4、圖4。
從圖4可知,在廣西金秀縣油茶樹的幼果期至果實膨大期這段時間,不見油茶木蠹蛾幼蟲出現,油茶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為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從始發(fā)期發(fā)展為高峰期的重要時期,但從成熟期至冬梢期木蠹蛾幼蟲發(fā)生逐漸減少。同時,相同樹齡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在油茶樹各生育期里,在山谷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與在山坡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基本一致,但老齡樹上木蠹蛾蟲口密度比低齡樹上木蠹蛾蟲口密度高出1.1頭/株。
表4 在各物候期油茶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
圖4 在各物候期油茶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
分別調查不同樹齡、不同生境的油茶在各月降雨量影響下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5、圖5。
從圖5可知,油茶樹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大小與各月降雨量多少沒有明顯相關性,同時,相同樹齡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在不同月降雨總量的影響下,在山谷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與在山坡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基本一致,但老齡樹上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比低齡樹上木蠹蛾蟲口密度高出1.1頭/株。
調查不同樹齡、不同生境的油茶植株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在各月均溫作用下消長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6、圖6。
表5 在各月降雨量影響下油茶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
從圖6可知,油茶樹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大小與同年各月均溫高低沒有明顯相關性,同時,相同樹齡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在不同月均溫作用下,在山谷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與在山坡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基本一致,但老齡樹上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比低齡樹上木蠹蛾蟲口密度高出1.1頭/株。
圖5 在各月降雨量影響下油茶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
3.1 小結
油茶樹膏藥病從春梢期開始發(fā)生,逐漸變得嚴重,到果實膨大期到達一個高峰,從果實膨大期至冬梢期,膏藥病發(fā)生處于緩慢增長狀態(tài),在進入冬梢期油茶膏藥病病情達到一年之中的最高峰。在1月份氣溫較低時,膏藥病病情指數也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從2月份開始,隨著氣溫逐漸回暖,2~4月膏藥病病情指數也迅速升高,而4~11月膏藥病病情指數表現為穩(wěn)中有升,12月份盡管月均溫降低,但膏藥病病情指數略有升高。在4~12月中,盡管各月份降雨量變化不定,但膏藥病的病情指數處于緩慢增長的狀態(tài),到12月份達到一年之中的最高峰。在相同降雨量或相同月均溫作用下,生長在山谷的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均比生長在山坡的相同樹齡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平均高出5.0以上。
表6 在各月均溫作用下油茶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
圖6 在各月均溫作用下油茶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消長動態(tài)變化曲線
在廣西金秀縣油茶樹的幼果期至果實膨大期這段時間,不見油茶木蠹蛾幼蟲出現,油茶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為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從始發(fā)期發(fā)展為高峰期的重要時期,但從成熟期至冬梢期木蠹蛾幼蟲發(fā)生逐漸減少。木蠹蛾幼蟲發(fā)生總體表現為:相同樹齡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在不同月降雨總量、不同月均溫作用下,在山谷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與在山坡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基本一致,但老齡樹上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比低齡樹上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高出1.1頭/株。
3.2 討論
“種群數量波動”是指一定空間內種群在時間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數量波動。波動類型:按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可分為兩類,其中按種群數量的變化周期,可分為季節(jié)消長和年間消長兩類?!凹竟?jié)消長”指種群數量隨季節(jié)的波動,而“年間消長”是指種群數量隨年間的波動。本項調查在2013~2014年各月份進行調查,故油茶樹膏藥病病情和木蠹蛾幼蟲的蟲口密度發(fā)生消長應屬年間消長。調查結果表明,油茶樹膏藥病在當地的消長動態(tài)變化周期屬于單峰型,即在4~12月發(fā)生較重;而油茶樹木蠹蛾幼蟲蟲口密度的變化周期屬于雙峰型,即在3月和8~10月發(fā)生量較大。但是關于油茶品種是否對油茶樹膏藥病和木蠹蛾具有一定的抗、耐性,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油茶膏藥病的發(fā)生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例如溫度、降雨量。每年的2~4月降雨量突然增高以及溫度升高后,膏藥病就開始蔓延發(fā)生達到高峰期??赡苁且驗樵?~4月時候的溫度和濕度同時都符合膏藥病的發(fā)病條件,因此而爆發(fā)。隨后的幾個月份雖然濕度和溫度都不穩(wěn)定,但油茶樹林密閉,樹林內小氣候受外界影響不大,因此,膏藥病病情指數都處于緩慢增長的階段;因為山谷的光照不足,陰暗潮濕,因此,無論是低齡還是高齡的油茶,生長在山谷的油茶樹膏藥病病情指數都要比生長在山坡的油茶樹高;而高齡油茶樹樹勢衰退,抗病性差,故高齡油茶樹比低齡油茶樹發(fā)病更重。
由于木蠹蛾幼蟲為隱蔽為害的蟲態(tài),受外界干擾不大。因此田間表現為相同樹齡油茶樹木蠹蛾幼蟲在不同月均溫作用下,在山谷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與在山坡的油茶樹上蟲口密度基本一致。
對于不同地勢的油茶林,病害的種類和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山谷油茶樹受病蟲害為害相對較重;油茶幼林和成林因為植株長勢旺盛、管理到位,相對來說病害種類較少,主要是受到油茶膏藥病和木蠹蛾的危害。
當前的食用油消費市場對茶油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化學農藥的使用逐步得到控制,因此對油茶病蟲害的防治必須掌握它們的發(fā)生規(guī)律,并適時適量地施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為實現油茶優(yōu)質高產,在合理選擇藥劑和施藥時期外,還需采取選擇抗病良種、加強林間管理、增強植株生長勢、清除病株等措施進行保護和預防[8,9],減少農藥的使用。
[1]喻錦繡,聶云安,周剛,等.湖南省油茶主要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4,41(1):94-97.
[2]雷國明.桑樹膏藥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江西農業(yè)科技.1994(2):29-30.
[3]唐泉富.中國油茶害蟲的為害與防治方法[J].浙江林業(yè)科技,1988,8(6):14-17.
[4]鄧卓喜.油茶病蟲害發(fā)生現狀及其防治措施[J].熱帶林業(yè),2011,39(4):42-46.
[5]鄭學慧,郎南軍,黃玨.油茶病蟲害發(fā)生的現狀及其環(huán)境因子研究[J].西部林業(yè)科學,2011,40(4):106-110.
[6]顏權,楊衛(wèi)星,鄧艷,等.廣西油茶病蟲害調查初報及防控建議[J].植物保護,2013,39(2):170-173.
[7]蘇桂花,歐善生,覃連紅,等.廣西金秀縣油茶病蟲及其天敵昆蟲種類調查初報[J].廣西農學報,2014,29(1):37-41.
[8]黃敦元,王森.油茶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15-21.
[9]姜曉裝.油茶病蟲害的防治措施[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1(5):35-36.
The study on infecting camellia plaster disease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wooden moth
OUShan-shenget al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Nanning 530007,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melli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Method】Conducted standard sample survey method for monthly surve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different ages of camellia trees.【Content】Conducted field study on infecting camellia plaster disease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wooden moth in oil-tea plantation in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Tongmu Township,Sanjiao Township in Jinxiu County.【Results】The study showed that mai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camellia plaster disease and acacia wood moth,which has obvious seasonal for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damage degree.【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ng camellia plaster disease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while wooden moth not be interference for wood moth larvae as the insect state like to hidden inside.
Camellia;plaster disease;wooden moth;occurrence regularity
S794.4
A
1003-4374(2016)04-0033-07
2016-02-01
2016-02-10
廣西區(qū)教育廳2013年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金秀縣油茶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桂教高科研[2013LX193)(桂教科研[2013]7號)。
歐善生,男,1968年生,廣西南寧人,農學學士,教授,主要從事植物保護教學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