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敏
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精確闡釋了“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很明顯,“新課程”把“語文素養(yǎng)”作為中學教育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中學教育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高中語文教學提升語文素養(yǎng)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筆者在教學實踐、教育改革和進修學習中,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理念和做法。
一、教師要革新理念,積極轉變角色
我感覺以往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等等舊理念,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中學語文教學了。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成為課堂的積極組織者、引導者。于是我轉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八伎剂褪歉偁幜Α薄吧鐣罹褪亲詈玫恼Z文讀本”“傳承文化和傳遞正能量”。這是刊物《三悅文摘》的三個理念,分別從思維層面、內容層面和能量層面,表達了我向往的教學理念和方向。通過《三悅文摘》,我與學生一起,不斷地通過開啟視野,積累了思想素材,激活了思考方式,增強了思維能力;不斷地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表達邏輯;不斷地通過寫作實踐,培養(yǎng)著寫作興趣,不斷地將思考、閱讀、寫作與知識積累整合為一種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從此,我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主動同學生做朋友,做學生的知心人。通過兩年努力,學生自主讀寫能力顯著提高,素養(yǎng)明顯提升。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人們一旦對某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進入高中階段以后,知識、經驗、技能不斷豐富,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認識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的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以诮虒W中,選擇了從“興趣”出發(fā),貫串以“悅讀、悅思、悅寫”為理念的《三悅文摘》作為課堂讀物。它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充分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每當新報紙帶著墨香呈現在眼前時,同學們總會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聚焦在它身上,看得津津有味,遇到分歧,他們各抒己見,請老師來評判,不知不覺中,常規(guī)的語文課變成了時事評論課,變成了圖文欣賞課,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因有活水的注入而變得空前活躍。
三、有源頭活水,方添語文課堂活力
氣氛活躍、新穎獨特本應是語文課堂的標簽,可是困擾語文教師的是,語文課堂幾乎成為學生的睡覺場。有人把語文教學這種現狀歸咎于語文教師。我不否認,我們有很多應該改進的地方,但是正如學者葉開所言:語文教材的死板生硬也是語文學科逐漸沒落的重要因素。以“思考力就是競爭力”“社會生活就是最好的語文讀本”“傳承文化和傳遞正能量”為理念的《三悅文摘》解決了教材枯燥這個問題?!度龕偽恼贰叭宋镏尽卑婷?,以最近的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成功人為素材,從精神層面和作文素材等角度切入,給高中生以心靈的啟迪,激發(fā)他們追求成功的期望,同時對材料進行觀點提煉、論據概括和寫作示范,方便學生“為我所用”。我每周用兩節(jié)課來著重分析人物事例,先安排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并寫出在不同角度下對“人物志”的不同理解,對事例進行充分發(fā)掘,這正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這樣,不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他們對人物事例的印象,同時培養(yǎng)他們善于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四、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高低,關鍵在于這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廣泛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量,培養(yǎng)語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閱讀時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讓兩者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這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部分。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重視識記背誦達到的境界。所以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五、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審美情趣等
語文教育不僅在于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美好健康的情感認知。這也是我們提倡的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內容。比如有的學生不會寫作文,老師可推薦葉圣陶和夏丏尊先生的《文心》“題目與內容”一章,通過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意愿去寫,有內容可寫。
《文心》中“題目與內容”這一章,有《新秋景色》和《寫給母校教師的信》兩個題目,要求從中選一個題目作文。葉先生這樣引導:“我們經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季,這十幾天來天氣逐漸涼快……請想想看,有沒有這種感覺?”一個學生說:“我家里種著牽?;?,爬得滿墻……我就想到天氣轉涼了,我就想到這是初秋了”。葉先生說:“你如果做《新秋景色》這一個題目,你將說些什么呢?”學生回答:“我就說牽?;?,牽牛花經得起太陽光照了,這是新秋的景色?!比~先生指著這名學生對其他同學說:“這是他的文字內容。這個內容不是他自己原來就有的嗎?你們感覺新秋的到來當然未必由于牽牛花,但是一定有各自的感覺;也就是說,各人的文字各自有原來就有的內容,大家拿出來就是了。這是最便利的事情,也是最正當的事情?!边@一段對寫作的引導堪稱典范,從學生看到、感受到的東西發(fā)散開來,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形成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是有感而發(fā)。
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語文學習習慣包括內容很多,最基本的聽、說,讀、寫。比如字要認真寫,文章要有表情朗讀,并認真品味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做。如經常收集信息及趣聞的習慣,經常搜集名言、格言、諺語的習慣;閱讀文章有寫隨筆的習慣等。當然還有其他學習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復習的習慣。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性活動,借助節(jié)假日去外出踏青,回來寫游記等,這些良好習慣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陳平原說:“學好語文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基本功。”人們通過語文的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fā)自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教師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采取多種形式,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套適合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平原教育論文集.
[2]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