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映海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巧用生活中的信息,利用信息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具有重要意義。聯(lián)系實際教學,就物理課巧用信息,讓物理課堂充滿活力談幾點看法。
巧用信息物理課堂活力一、讓自然的、生活化信息走進物理課堂,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俗話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讓自然的、生活化信息走進物理課堂,走進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能使學生初步領略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保持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知識的價值,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例如,我在講授影響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我將同學們搬運器材時的信息帶到課堂。永昌六中購置了一些實驗器材,老師讓你去推一個放在地面的箱子,有的同學很費力,有的同學找來幾個圓木放在下面一下子輕松了許多,你在推箱子這個信息中體會到了什么?小明同學發(fā)現運動鞋穿久了容易打滑從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小明同學乘火車去旅游,“火車開動”前、后他一真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地看著火車外的景物,他發(fā)現路旁的“樹正在飛快地后退”。這段話中加引號的3種運動信息情況,各以什么為參照物。讓“讓物理知識到生活信息中去”,走近生活,使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巧用社會熱點信息,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隨著信息量的日益增多,學生不僅對時事新聞、社會熱點信息,十分好奇,而且對其中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將信息融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抽象、不可見、難理解原理,可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信息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我在上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一課時,引入信息。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第一次載人飛船在甘肅省酒泉載人航天城發(fā)射成功,實現了中國人民幾千年的“飛天夢”。同學們想想飛船隨火箭一起離開發(fā)射塔飛向太空時,動能和勢能怎樣變化、飛船是否受平衡力的作用、當飛船著陸時,“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如何變化。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誘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巧用信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在講授“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時”,老師播放了一段視頻信息,一女士開車經過天安門廣場國旗旗桿正前方時的速度是100KM/h,被正在值勤的交警發(fā)現,要求接受處罰,這位女士狡辯到“不可能,我從家里開車出來還不到十分鐘呢!”假如你是這位交警該如何回答?一下學生活躍起來,經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分析、使學生明白了速度概念。科學始于問題,問題源于發(fā)現,利用信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在講授液體壓強時,巧用信息,陸地上為什么見不著活的帶魚?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的壓強,同學們想一想,你游泳時,在水下有什么感覺?猜想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出示帶魚信息。帶魚屬于深海魚,深海魚適宜在液體壓強較大大海深處的環(huán)境中生存。在那里魚體內外壓強相等。如果魚被捕撈上來后,體外壓強較小,體內較大的壓強會把魚腹脹破,所以捕撈上來的帶魚沒有一條是活的。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巧設信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和探究的欲望,激活物理課堂。
又如,我在上“運動快慢”一節(jié)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信息情景的,大家一定還記得“動物運動會”龜兔賽跑情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認為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的快,但由于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通過比較什么來判定最先達到終點的烏龜取勝的?并請同學們提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在新課程理念下,巧設信息激活物理課堂,已經成為實踐物理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有利于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
四、精選、巧用信息,切忌濫用
實踐證明,精選巧用信息,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會對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勢必會給物理課堂教學帶來負面的影響。一些公開課,信息、課件內容較多,一節(jié)課安排得很滿。盲目加大信息、知識量,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能力培養(yǎng),不能給學生留下思考和反饋的時間,長此以往,學生能力逐漸降低。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不斷地深入發(fā)展,我們將不斷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巧用“信息”激活課堂,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物理課堂更具活力。
參考文獻:
[1]廖伯琴,張大昌.初中物理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