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弟弟小肖放學以后,就跟一幫半大小子往廠子后面的田地里跑,去“撿”花生,“掰”玉米,“抱”西瓜。我曉得,前面用的那些動詞并不恰當,但我畢竟是他親姐,也畢竟是個孔乙己那一路的知識分子,別的不會,偷換概念還是會的,所以我盡量避免用“偷”。
好在當時民風淳樸,小肖在玉米地,看見青紗帳里有個人,他掰著,人家笑瞇瞇地看著,小肖說:“還不趕緊,掰完了趕緊撤!”對方說:“行了,掰幾個就行了吧。”小肖不耐煩,“你管我?!”對方說:“這我家的地兒?!毙⌒ど盗?,抱著玉米扔也不是走也不是,人家說:“吃不要緊,別糟蹋,放開了吃看你能吃幾個?”
表揚一下那個看地人的眼光,能看出來小肖不是個慣犯,小肖和他的小伙伴們去“撿”花生的時候,天已經(jīng)快黑了,小肖同學摸索枝條和葉子,摸了一個小時,一粒花生也沒摸到。后來看到其他同伙展示的戰(zhàn)利品,才醒悟過來,花生是植物的根,埋在地底下的!
說到“偷”,每天下午4點開始,小咪心里就惦記著該偷跑了,她總是能給自己找到提前下班的理由:跟人約了時間做指甲,某家餐廳六點前的下午茶打折,早點走緩解交通擁堵,去超市不用排隊……總之,偷來的時間都算是賺來的,什么東西都不是好偷的,包括小咪的“偷得浮生半日閑”。
小咪發(fā)現(xiàn),每當自己心里癢癢了,同辦公室的小D的嘴就癢癢了,他要么裝作恍然大悟地定睛盯著墻上的鐘表說:“哎呦,才四點半啊!”要么他故意坐在小咪對面,裝作看電腦,喝一口水看一下小咪,那神氣擺明了就是:“至少領導來了我給你打掩護呢,難道你不該跟我說點什么嗎?”小咪就不愛跟小D說軟話,她會提前把包包放在我辦公室,裝作去洗手間,到我辦公室取了包,溜之大吉;或者,裝作出去接電話或送人,從小D警惕的目光里飄出去,再不出現(xiàn)……天長日久,這已經(jīng)演化成了一個盯人游戲,也就是說,如果小咪六點前沒能成功逃離,那她就輸了。
有段時期,小D出差,不用再跟小咪玩盯人游戲了。奇怪的是,小咪并沒有感覺到更開心些,她發(fā)現(xiàn),那種沒有經(jīng)過小D目光掃描的,想幾點走就幾點走的感覺,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爽。大約因為,這些目光給小咪的逃離行動鑲了一個畫框,就像女人的內衣一樣,使得普通的胴體變得旖旎曼妙。同理,有了小D的監(jiān)控,小咪的逃跑就像私奔一樣,有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美感,反之,小咪卻因找不到那種心跳的快感而感到一絲絲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