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
我作畫不擇題材,只跟感覺走。一向少畫花卉,卻作過幾幅紫藤,但并非由于對花容的迷戀。
最先,在蘇州拙政園見到文徵明手植的紫藤,枝葉蔽天,密線織網(wǎng),我自己也被織入網(wǎng)中,其時是秋冬季節(jié),并無花朵。之后的幾年,我前前后后作了幾幅以藤線為主題的畫,都命名為紫藤,點綴了紫色的花朵,并題了款:“偷來名園紫藤,移植自家庭院,手忙腳亂,恐難成活。”紫藤早已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常見題材,子孫繼承遺產(chǎn)者多兮,我恐非嫡系,故只能坦白是偷的。
偷,那是占人成果,應(yīng)該接受審查及懲罰。也許怕被判刑,我在自家庭院竭力“改良品種”,先從干枝構(gòu)架著手,著眼于線的組織,著眼于層次的遞變及穿插,若果能撒下天羅地網(wǎng),那么,點綴色彩只是錦上添花的賞心樂事了。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任何一種色彩有幸被鑲嵌入紛亂活躍的線之水晶宮,當(dāng)搖身一變而為皇室公主,紫藤乎、黃藤乎、赤藤乎……無慮自身本色,都會放射同樣異彩,身價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