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志 / 廣西貴港市平南縣中學
談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梁國志 / 廣西貴港市平南縣中學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主體性,發(fā)揮其主動性,形成良性互動,關注師生間情感交流,把握知識不是學習生活的全部,而是要學會學習,學會體驗,學會生活。
高中化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化學課程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未來發(fā)展所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環(huán)境、熱愛生活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當前教育者思考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和認識,談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認識。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跟著教師的步調(diào),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問題的觀點與看法,更談不上教師與學生對化學知識問題的討論,師生之間缺乏了“真誠”與平等的“對話”。因此,改善目前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為了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們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對教學過程的質(zhì)疑、對教師知識的質(zhì)疑,讓其在教學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此應該使用肯定的語言進行評價,允許學生對教師提意見,并自由地參與到日常的教學中來,共同討論教學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個人學習、做事的關鍵。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學習化學,在實驗中學習化學”是學習化學最好的方法,在做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實驗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中出現(xiàn)的很多“特殊有趣”的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fā)他們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使其感受無限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可以通過詼諧有趣的語言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語言的魅力,通過有趣的話題引導和設置“陷阱”的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入課堂的主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發(fā)散思維;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借助網(wǎng)絡資源,利用動漫等實際的例子解決課本中的抽象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興趣之余,學生會自己通過網(wǎng)絡尋找學習資料,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
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科學探究,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科學探究,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比如上氨氣易溶于水時,可先通過課本的噴泉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形成噴泉實驗的原理,什么原因能形成紅色的噴泉,如果要形成白色、黑色的噴泉,又是怎么做?如果沒有膠頭滴管,能否引發(fā)噴泉,如果可以,又應如何操作;如果不是氨氣,而是二氧化碳,能否形成噴泉實驗?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呢?一步步引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這樣可以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的求知欲,從而主動的去學,通過網(wǎng)絡或課外資料、同學之間討論,從而提高自主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介紹具體知識時,應該系統(tǒng)地進行講解,讓學生從感悟和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歸納和演繹的具體方法有三種。第一,個別與一般。在元素知識點的歸納中,引導學生從一個元素性質(zhì)推理出一族元素的共有屬性,然后用推理的方法掌握此類元素中其他元素的性質(zhì)。如在學習《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時,通過對氯氣的性質(zhì),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而酸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從而得出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而與氯元素同一族的溴單質(zhì),結構與氯氣相似,也會有類似于氯氣的性質(zhì),而氟氣卻又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增加學生的演繹能力。第二,對立與統(tǒng)一。在歸納化學知識時,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認識物質(zhì)的相互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酸和堿、化合和分解等等關系中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第三,宏觀與微觀性質(zhì)。宏觀性質(zhì)是物質(zhì)結構的外部表現(xiàn),微觀性質(zhì)則是物質(zhì)內(nèi)部的表現(xiàn),比如在學《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時,要學生充分意識到“物質(zhì)的量”是連接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橋粱,讓學生知道這是學習化學的重要物理量。
以往,很多老師都是通過大量的、重復性的試題雖然提高了學生解題的正確率,但是卻使學生的思想僵化,而題型的適度開放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廣闊的空間。例如在學完銅與硝酸的反應后,學生知道,銅能與硝酸反應而不與稀硫酸反應,我安排了這樣一道題:“將0.3mol銅投入到100mL0.2mol/L的硝酸和0.2mol/L硫酸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溶液中的銅離子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多少(假設體積不變),而從讓學生討論,銅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而硝酸銅與硫酸不反應,銅也與稀硫酸不反應,三者混在一起呢?讓學生知道反應的實質(zhì)是銅與氫離子、硝酸根離子反應。(1)由于題型的開放,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技巧。(2)由于設計的問題是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的,學生可獲得各種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3)尋求答案的過程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評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學生把握學習起點有著促進作用,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來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學習評價方式的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學習評價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診斷性評價、合理的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等等,無論選擇哪種評價方式,其宗旨都是從全方位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針對高中化學而言,對學生的評價要將學習的過程發(fā)展作為重點,讓學生參與到自身評價和互評中。這樣既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又能夠使他們形成客觀的評價認知體系,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在沒有心里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真正的有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的體驗與感悟,把感悟作為學習的基礎。感悟是學生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內(nèi)化,是頭腦對事物的重新組合,他的主體是學生本身,這是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郭思樂教授說:“學生不只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資源,依靠學生的內(nèi)部自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釋放學生能量。”課堂教學過程必須盡量減少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占領,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生產(chǎn)”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生產(chǎn)”出來的知識才是有生命力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在與知識的“相遇”中,使知識融入生命。教師在“點化”學生的過程中也在“點化”自己,學生與教師共同提升。學習必修2《化學能與熱能》一節(jié)時,先列出學習提綱,讓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自己給出結果,教師總評價,最后讓學生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與感受。
由此可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質(zhì)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效果、效益。只有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潛能的開發(fā)、聰明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時又有利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讓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