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園藝學校(312039)林慧
多肉植物澆水的技巧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園藝學校(312039)林慧
多肉植物如何養(yǎng)護,特別是怎么澆水,什么時候澆水,澆多少水,這些水分管理方面的知識尤為重要。下面就介紹一些澆水的技巧。
(1)雨淋多肉植物根據生態(tài)習性一般分為冬型、夏型和春秋型。冬型即夏天休眠,冬天生長;夏型即冬天休眠,夏天生長;春秋型即夏、冬休眠,春、秋生長。一般,春季是多肉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春雨也是貴如油的時候,這時可以在下雨時把多肉植物放到室外,直接享受春雨,然后再搬回室內。天然雨水直接淋濕的澆水方式能夠促進多肉植物的自然生長。
(2)沿壁澆水除了春天采用直接淋雨的澆水方式外,最好的方式是沿著花盆邊緣慢慢澆入,不要澆到葉片上。如大部分石蓮花屬的肉肉葉片上都會有白色的粉末。這些粉末是葉片為了遮蔽原產地強烈的陽光而自我保護的結構,如果水噴到或澆到葉片上,白粉就會被沖走,且不會再生,有時甚至會在葉片上留下疤痕。
(3)噴灑肉肉生長旺盛期,可以適當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噴水時要注意水的清潔。噴灑的水如果是自來水可以在陽光下暴曬或室內晾曬2~3天,即可以去除水中的氯氣,這樣可以減少污染或者有害物質,有利于植物的健康;同時,也可以讓水溫接近室溫。噴水時也要注意不直接噴灑在葉片上。夏季高溫時,附在葉片上的細小水珠在烈日灼射下反而會灼傷葉片;冬季低溫時,細小的水珠可能會使葉片發(fā)生凍害。
(4)浸盆浸盆的澆水方式就是將植物放入盛水的托盤或無孔淺盆內,讓水分從盆花底部排水孔由下而上慢慢滲入盆內,直到盆面表土潮濕為止,這時要立即將盆花搬離托盤。肉肉浸盆澆水主要適于三種情況:一是肉肉太大了,遮住了盆口,無法從上面澆水;二是肉肉太小了,剛剛播種的小肉肉,如果從上面澆水可能會使小苗倒伏;三是肉肉剛剛適應了新盆,即服盆發(fā)根的時候,可以用浸盆誘使根系向下生長。
觀察肉肉的生長狀態(tài),首先要了解多肉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多肉植物無論是冬型、夏型,還是春秋型,都有其生長季和休眠期。一般生長季要多澆水,如冬型品種到了一月下旬長得很旺盛,就不要不舍得澆水。而肉肉一旦出現生長停滯的現象,就應該避免植株直接淋雨或不澆水。正常的生長期,每15~20天左右澆一次水;快速生長期特別是在夏季,每6~10天澆一次水,當然夏季休眠的冬型多肉類除外;休眠或生長緩慢期,除冬型的冬天,氣溫低于10攝氏度時,每20~30天左右澆一次水。
觀察肉肉生長狀態(tài)的同時,還要了解天氣、溫度情況。一般,天氣晴朗要多澆水,陰雨天不澆水;氣溫高時要多澆水,氣溫低時要少澆水;夏天清晨澆,冬天晴天中午前澆,春秋季早晚都可澆水。
觀察肉肉的生長狀態(tài),更要看多肉植物的“表情”。有些多肉植物雖然看似正常,但如果是剛買來的,一般是剛種上或剛翻盆的,這個時候一定要緩個半天半月再澆水。主要是因為剛種上或剛翻盆的多肉植物,根系會有損傷,吸收水分的能力會減弱,而且此時的多肉也會暫停生長,除了葉面蒸發(fā)的水分外,其他水分的損耗很少,如果澆水,供大于求,可能會導致爛根。還有些多肉的葉片葉色暗紅,葉尖及老葉干枯,一般會被認為是植物的缺水現象,其實這種現象在陽光暴曬或根部腐爛等情況下也會發(fā)生,此時若澆水,對多肉植物不利。因此,認真仔細觀察并正確判斷肉肉的“表情”很重要,當然這需要經驗的積累。
多肉植物生存環(huán)境主要指它生活的土壤、花盆和外環(huán)境。
種植多肉植物的土壤一般是通過泥炭、蛭石、珍珠巖等不同的配比混合而成的,所以相對于泥炭來說透氣性更強,但保水性也就差一些。
多肉植物選用的花盆材質豐富,大小各異。一般泥盆、陶盆的透氣性較好,但保水性稍差些;瓷盆,容易保水,但不太透氣;木盆透氣、排水性能較好,但應注意木質的防腐和生蟲。種植多肉的花盆一般比較小巧,底部有孔洞,透氣不成問題,但小的花盆保水能力肯定比大的花盆要弱。
多肉植物所處的環(huán)境通風良好則蒸發(fā)也會快些;光照強,土壤表面的溫度相對較高,蒸發(fā)量也會大一些。
因此,澆水的量與肉肉生長的條件和環(huán)境密切相關。澆水過多,土壤始終保持高濕狀態(tài)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引發(fā)植物的死亡;澆水過少,不能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也會使植物枯萎。這就需要肉肉愛好者根據自己的養(yǎng)護環(huán)境,每天觀察土壤和植物的情況,不斷嘗試和總結從而找出一個最適合自己家肉肉澆水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