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如何影響中國經濟?
——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析
Point
過去的六個月,“供給側改革”成為中國政商會場、主流媒體的高頻詞匯。從2015年11月在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它第一次被習近平主席提及開始,這個略帶學術色彩的經濟學詞匯迅速成為網絡熱詞。半年之后,舉國上下都在開展一場參與“供給側改革”的經濟結構性調整,房地產、金融、農業(yè)等行業(yè)紛紛進入改革試水階段,經濟學專家在媒體上頻頻發(fā)言: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這場改革息息相關。
這場提升中國經濟動力、影響我們生活就業(yè)的改革的重要性你是否了解?它在什么經濟背景下提出?又與過去的宏觀政策有何不同?哪些行業(yè)在市場中面臨著重組、淘汰的緊迫局面?這場改革又會在哪些領域激發(fā)新的潛能?有人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與危機賽跑的制度重構,是面對新形勢按下的經濟結構轉型“快進鍵”,那么,如何讀解這場群策齊發(fā)的改革新政?本文將從基礎概念、政策背景、改革重點、歷史借鑒四個方面來觀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