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浩
在我們的生活里有個常見的觀念:凡是“純天然”的產(chǎn)品都比“人工”的好。大到人參靈芝這類名貴中藥,小到豬肉雞蛋這類日常食物都是如此。就連化妝品、沐浴露這些衛(wèi)浴用品,也都是個個宣稱自己的產(chǎn)品原料“100%純天然”。
說“純天然”一定比“人工”好,其實沒有什么道理。
古人只吃“純天然”的藥物,可靠這些藥物根本治不好肺炎、肺結核等感染類疾病。這類病在中國古代都屬于絕癥,只能靜養(yǎng)等死。我們在書中??吹焦湃恕翱┭馈?,這種人基本上就是得了肺結核。今天我們不怕這些病了,是因為我們有了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平時有點小感染,輸個液就能好,根本不用當回事。這說明在有些情況下,“人工”要比“純天然”更好。
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崇拜“純天然”。這種“純天然”的情結,歸根結底來自古人類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想象:認為人和自然萬物之間有一種神秘的聯(lián)系。比如原始部落有生吃猛獸的內臟、佩戴猛獸的頭骨的習俗,認為自己就能因此得到猛獸的力量。
這種情結直接影響到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中國古人長久以來認為大自然和人類之間的關系是完美的,和諧的,大自然原本的樣子最符合人的本性。天然的食物就是最理想的食物。比如地里的白菜、蘿卜、黃瓜,直接拔出來洗洗吃了,這是最健康的。要是送到工廠里,磨碎了、加了人工添加劑、制作成餅干、送到超市里,這就不太自然,不太健康了。
中國的道家、儒家、佛家的學者都相信這個說法,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主張過“天人合一”。
然而,他們錯了。
中國古代的那些學者們不知道進化論,不知道人類和大自然還有一個進化的過程。他們以為白菜、蘿卜、黃瓜在宇宙之初就長成這樣了。其實不是的。在人類誕生之前,白菜、蘿卜、黃瓜以及一切人類可以食用的植物,都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它們全都瘦小、干癟、皮硬少肉、苦澀難吃,甚至有不少是有毒不能食用的。
比如,我們今天吃的麥子就和它的祖先大不一樣。原始的麥子結出來的麥粒又少又難吃不說,麥粒成熟以后不像今天那樣結成沉沉的麥穗,而是自動掉到地上。這樣麥粒才可以生根發(fā)芽,繁衍出下一代,但掉到地上的麥粒很難被人類收集食用。原始人在種植麥子的時候,刻意選擇那些麥粒大又好吃,成熟后麥粒不會掉落到地上的品種,久而久之,麥子才變成了今天我們熟悉的樣子。這樣的麥子再種到野外,是沒法生存的。
再比如,豌豆和油菜的祖先是外貌普通的雜草,萵苣(萵筍)的祖先有毒,它們的野生狀態(tài)都沒法食用。
再比如今天的綿羊長得很可愛吧?四腳短小,渾身圓咕隆咚又毛茸茸的,而且性格呆萌。這樣的生物,是怎么在遍布猛獸的大自然里生存下來的呢?其實在人類馴化之前,綿羊根本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綿羊祖先的長相和現(xiàn)在的野生山羊差不多:有堅硬彎曲的長角、身上的毛并非白色而是棕色、毛又短又硬、警惕性很高、奔跑能力強、勇猛好斗,它那硬角能輕而易舉地把人頂趴下。
不僅是綿羊,人類飼養(yǎng)的所有家禽家畜,什么雞啊、豬啊、狗啊、貓啊,原本都兇猛狡猾。原始人在養(yǎng)它們的時候,故意挑那些肉多、味美、性格溫順、長相可愛的后代飼養(yǎng)。所以這些動物就逐漸變得越來越貪吃貪睡,缺乏警惕性,還特別喜歡賣萌,再放回到大自然卻已經(jīng)無法生存了。
中國的養(yǎng)生學家們講究“追求自然”,殊不知我們今天吃到的每一種“純天然”食物,其實都是原始人類人工改造過的版本。在大自然看來,這些動植物都是沒有生存能力的異類,早就是徹頭徹尾的“不自然”了。
沒有這些“不自然”的動植物,就不會有人類文明。
編者注:此文原標題為《為什么人類不養(yǎng)老虎當寵物?——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摘自《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1》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圖/胡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