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1941年,日軍采取惡毒的“疲勞轟炸”策略,以三五架飛機為一隊,輪番不斷進入重慶上空,進行狂轟濫炸。而國民政府的防空部隊只有有限的幾門高射炮,根本沒有迎戰(zhàn)的能力,重慶成為沒有防空能力的城市。
6月的某一天,天氣晴朗,一大早防空哨就放出防空警報。高高的巖壁上或高樹上都掛起了警報紅球。在敵機飛來途中,掛一個紅球,表示一般警報狀態(tài)。如敵機飛臨市區(qū)上空,就改掛三個紅球,表示緊急狀態(tài)。
市民們慌了,都往就近的防空洞去躲藏。
那較場口有個大隧道,數(shù)不清的市民都涌向這個大隧道……
涂有太陽標徽的日機,呼嘯著向較場口附近俯沖,旋即拉起來,隨后就丟下一顆顆炸彈。
10分鐘,20分鐘,半小時,1個小時過去了。隧道里人貼人,人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僅有的幾個通風口根本不夠用,洞里擁擠窒悶,入口的鐵門緊緊關著。
往常,這時該發(fā)解除警報了,但今天仍然沒有。有人喊:“人暈過去了!”里面的人都騷動起來,更使有限的空氣加速減少。先是洞底體弱的人倒下去,然后像倒骨牌似的,一排排的人都壓在先倒下去的人身上,層層疊疊,下面的人已死去……洞口的人拼命敲打鐵門,高喊:“里面死人了!”“趕快開門,放我們出去!”
守衛(wèi)隊伍打電話給防空副司令胡伯翰:“大隧道里空氣不好,能否放群眾出來換換空氣?”
胡伯翰自稱是警報紅球的發(fā)明者(事實上那是衛(wèi)戍總部通信科的集體成果),軍委會頒發(fā)給他勛章。這人一向頑固自負,有幾次他判斷敵機不會飛臨重慶上空,居然被他猜中。因此他很有威信,誰也不敢和他爭論。他回答:“警報沒有解除,不準放人。你們應維持秩序,不許群眾亂動!”
隧道里的情況更加惡化,鐵門擂得山響。
守衛(wèi)部隊又連續(xù)打了三次電話給胡伯翰:“里面已經(jīng)死人了,再不放人不行!”防空司令部也有人向胡伯翰建議:“發(fā)解除警報吧。許多大機關的防空洞不是也讓人出來換空氣嗎?”
胡伯翰瞪著眼睛,說:“呸!你們知道什么。老百姓可不會像機關里的人這樣守秩序,一放出來就滿街亂跑,再說馬上敵機再來,我們發(fā)了解除警報……誰能負這個責任?”
隧道深處,又有一些人窒息死了,又有一些人被別人壓死了……
有人高喊:“在里面是死路一條,我們大家沖出去,沖倒鐵門,或許有活路!”“對!這說得對!”有人回答。
無數(shù)的人沖向鐵門,鐵門搖動了,軋軋作響,就要倒下去……
守衛(wèi)部隊正在打電話給胡伯翰,鐵門已經(jīng)倒下,不少人向外面涌。
這時胡伯翰才下令解除緊急警報,仍保持空襲一般警報狀態(tài)(只掛一個紅球),但為時已晚。沖到洞口的群眾,一接觸新鮮空氣竟然就倒在洞口不能動。后面的人拼命爬出來,壓在前面的人身上。這樣越壓越多。洞口又在地平面以下,很快就被阻塞,后面的人再也不能出來,氣力耗盡又加上缺氧,都死在洞里。
除了少數(shù)幾個人幸存外,大隧道里死亡枕藉,慘不忍睹!
(摘自“搜狐讀書”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