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嘉易 路暢
摘要:情報分析的第一步便是對用戶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界定,由情報用戶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出情報分析的目標,進而進行全部的情報分析流程。不同的用戶對于同一目標所提出的問題不盡相同,問題規(guī)定了情報分析結果產出的時間、形式、用途等。然而,情報分析過程中常常出現得出的結果不是用戶所需求的例子,在這些案例中,情報分析人員主要的失誤便集中于最開始的問題界定,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如何界定情報分析中的問題,為情報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情報分析;問題;界定
一、為什么需要對情報問題進行界定
(1)情報問題的定義
情報分析是基于所分析的目標所展開的,情報目標是一種復雜的網絡,具有多面性。一個情報目標所能產生的信息量以及信息廣度是非常廣的,所以,不同的人群對于同一目標會產生不同的興趣,從而提出不同的問題需要情報分析人員來解答,這里的問題便是我們今天所探討的情報分析問題。
(2)問題的誤導性
用戶向情報分析人員所提供的問題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具有一定的誤導性,這里要引出一個定義
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指即便用戶將等量的原始信息進行羅技重組之后能得出完全相反的邏輯框架,用戶還是會趨向于按照我們所提供的邏輯框架去思考問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將技術水平相同的醫(yī)生分成兩組進行完全相同的兩臺手術,給第一組醫(yī)生的信息是這個手術的成功幾率有93%。給第二組醫(yī)生的信息是手術的失敗幾率是7%。兩組醫(yī)生對于手術的趨向性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組醫(yī)生趨向于進行手術,而第二組醫(yī)生則趨向于不進行手術。這便是框架效應的典型體現。
(3)情報問題界定的必要性
從上文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情報分析人員很容易受到框架效應的影響,我們往往會按照用戶提出問題的思維邏輯去思考分析問題,但是,用戶往往并不能表達清楚其所思所想,這邊造成了情報分析產出的產品不符合用戶需求的問題,所以,在情報分析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對情報問題進行詳細的界定,從而減少情報分析過程中所出現的失誤,是情報分析的產出更符合情報用戶的需求,提升情報分析的質量。
二、界定情報問題的方法
(1)確定何時需要提交結果
在傳統(tǒng)的情報分析工作中經常出現情報分析結果提交過晚的情況,通常情況下,情報用戶在決策的同時是需要一定量情報分析結果的支持的,但是,情報用戶自己也不清楚在何時需要何等數量的情報,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情報分析人員與情報分析用戶隔離開來,所以,界定情報分析問題的第一個部分便是確定情報分析需要提交的時間,在合適的時間將合適的情報分析結果提交給用戶,使之可以在正確的時間擁有足夠多的情報資源供其做出決策。
(2)確定情報用戶
情報分析的流程是一個交互性的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情報會經過很多單位的手,這導致了情報會在一定程度上用戶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情報,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情報泄露的危險,所以界定一個情報問題的第二步便是明確這個情報問題所服務的用戶是誰。用戶以其本身的特殊性會決定了對于一個情報目標其需要回答的問題到底是什么,時刻牢記情報用戶可以使情報人員更準確的分析情報用戶的立場,需求,從而達到準確分析問題的目的。
(3)情報問題的用途
用戶使用情報分析產品的用途往往決定了情報分析產品的廣度,我們不能單單只對情報問題本身進行分析,對其連帶的問題也要進行分析,例如,一家用戶需要分析自身產品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對于這個情報問題,用戶不同的用途所需要的情報分析產品是不同的。假如,用戶使用其主要是為了改進自身產品的質量,那么情報分析產品中不能只單單給予用戶一個受歡迎的百分比,而是我們要加上不受歡迎的點在哪里,用戶更希望在我們的產品上看到哪些更好的品質等。如果用戶是為了使用這個產品去制定如何擊敗敵對公司的產品,那么情報分析產品中應當加入敵對公司產品受歡迎以及不足的點在哪里,以及提供一些適當的改進建議。從上述論證中可以看出,如果情報問題的用途不同,其所對應的產出也應當不同,明確情報分析額用途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對用戶所提出的訴求進行分析。
(4)用戶需要什么形式的情報產品
一般而言,書面報告是情報工作的一般產出方式,但是,對于一些特定的用戶問題而言,書面報告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在很多案例中,情報失誤的原因主要是最高層人員并沒有去閱讀書面報告,而是下層人員閱讀后的轉述,在這樣的過程中,很容易對情報分析結果造成一定量的曲解,從而降低了情報分析的準確程度,其次,在很多情況下,高層決策人員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書面報告的具體內涵,這樣的情況下也不適宜用書面報告的形式。在很多案例中,我們可以用口頭報告的形式去替代書面報告,在口頭報告的過程中,用戶可以針對不明確的地方進行提問,達到情報交互的目的。
三、結語
情報分析的流程是復雜而精密的,現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決策依賴于情報分析的準確程度,為了更高的明確情報用戶的需求,需要更好的去定義情報用戶所提出的問題,是情報分析準度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