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寧
?
淺析智能手機時代下外語學習手段的多樣化
趙 寧
河南經貿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8
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手機智能化的繁榮發(fā)展,網絡4G時代的高速化,無線網絡的覆蓋全面積化,深入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包括學習方式。外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已經是互聯網時代形成的地球村不可回避的要求,而面對新生活方式的沖擊下所產生的多樣的學習手段,如何取舍,將通過三方面的分析來闡述傳統(tǒng)學習手段和流行化學習手段的相互補充和揚長避短的相互作用下,形成適合個體自我學習的學習方案。
手機智能化;語言學習;學習手段
互聯網把人類帶到了地球村時代,智能手機平臺讓人們體會到了個體的存在感,互聯網+時代讓地球村的個體相互交融,互通有無,最重要的是革新了各個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各種沖擊我們固有生活工作學習的新方程式在不斷衍生。地球村個體間的相互交流離不開語言的溝通,跨越語言障礙的需求也再次變得更為迫切。而智能手機的“街機”化,也使得一切提高外語學習速度成效的可能成為現實。[1]
1.1 智能手機帶來的新時代革新
智能手機的概念由來已久,而蘋果手機的引入加速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遍化。而華為和小米等民族品牌順勢將智能手機打造為“街機”。再加之4G時代和無線網絡的催化劑作用,智能手機已成為中國人生活學習工作的必備品,更是在悄然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互聯網調研中心(IDC)于2011年年初給出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普及率高達50.3%,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20億,手機上網使用率為90.1%。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移動互聯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移動網民的日常生活。手機是帶動網民規(guī)模增長的主要設備,新增手機網民,使用率為71.5%。無線網絡覆蓋明顯提升,網民WIFI使用率達到91.8%。[2]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移動網絡速率大幅提高,帶動手機3G/4G 網絡使用率不斷提高。[3]
而這樣一系列真實的數據再次用事實向我們證明智能手機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開,而這樣的現狀也再次傳遞出新型生活方式的革新已在星星之火之勢在不斷燎原。
1.2 移動學習的大勢所趨
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敏感度極強的教育研究先鋒早已經把移動學習納入研究領域。無時空限制的,以靈活方式進行學習將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催生的信息大爆發(fā),交流溝通的便利使得生活節(jié)奏越發(fā)緊湊,傳統(tǒng)的單一的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模式的課堂教學將無法滿足生于網絡時代,成長于網絡時代的年輕人對新鮮事物了解掌握的渴望?;ヂ摼W調研中心(IDC)于2016年年初對90后網民的調查發(fā)現:(1)中國的新生代在互聯網和手機互聯網用戶中占了很大比重。他們伴隨互聯網長大,非常適應在網上嘗試新的服務,并花大量時間上網。(2)中國的新生代具有更開放的價值觀,所以他們與前幾代人的行為和消費方式截然不同。(3)中國的新生代喜歡在家中生活、工作和娛樂,這將帶動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衍生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4)中國的新生代眼界開闊,并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這就帶來了更多的海外消費模式。這樣的大數據智能化時代背景再次證明了90后高校學生對移動學習的熱衷。
基于以上若干條件使得學習者借助手中的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系列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開展移動學習。學習者所學知識主要是為了提供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自我知識構建的能力。傳統(tǒng)課堂上灌輸式的教學無法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仿真情境進而提供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而在中國互聯網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越發(fā)堅實。從基礎的娛樂溝通、信息查詢,到商務交易、網絡金融,再到醫(yī)療、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務,移動互聯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移動網民的日常生活。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將更加貼近生活。因此充分利用手機網絡功能進一步突出移動教育的優(yōu)勢勢在必行。[4]
2.1 學習主體的不同
在現在高度網絡化的時代,國際交流的頻繁與密切,促使各類人群對語言學習的熱衷度急劇升溫。小到幼兒教育,大到老年大學都不斷地增加語言學習的頻率和比重。尤其是英語學習的深入度更是入微。教育部在高考新政中提出英語不再參加每年六月份的“一考定終身”的高考。而是將其納入社會考試體系。這樣的改革形式看上去是弱化了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實則是英語學習已經進入了全民型學習狀態(tài),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接受度已經深入社會各個層面。
目前,嬰幼兒英語教育,雙語幼兒園等形式的盛行正是英語學習低齡化的寫照;從業(yè)人員更是為了獲得更多升職機會或者出國深造學習的機會,英語已然成為其最重要的打開廣闊天地的一把鑰匙;處于退休狀態(tài)的老年人也為了能夠適應這個“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時代,而不被時代遺忘,也在以不同形式獲取現代化的流行語,流行生活方式,英語也成為其獲取新生活的方式之一。
在這樣的互聯網+時代,生活方式的革新時代,外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已經悄然影響著所有人的生活,雖然各個群體學習目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形式會有所不同,但是這樣的不同正是能夠催化新型學習方式產生的加速劑。
2.2 學習重點、學習方式的不同
高度的國際融合,拉近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尤其是普通人之間的交流。網絡的發(fā)達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很多新鮮的看世界的窗口,比如說,國外的綜藝節(jié)目,影視作品和社交網站的國際化。尤其是英美電視作品背景和拍攝角度的不同吸引了廣大的粉絲。這是很好地了解異國文化的有效方式。同時,網絡電子商務的強筋覆蓋,大量英美優(yōu)秀教育作品也不斷地進入到國內。新理念的不斷沖擊,英語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要求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轉變。不同群體對語言學習的需求不同,其接受程度和方式也不盡相同。少兒英語學習大多出自父母之意,而大多父母也是為了提供更好地英語氛圍,盡早讓孩子接觸外來語言,更好地適應這種陌生的語言。因此,少兒英語主要是啟蒙式和感受式,簡單,易懂,感受——興趣引導才是少兒英語的重難點;當孩子進入正式學習階段,也就是小學階段,學習本身帶有一定的任務性,純啟發(fā)式的游戲性的語言設置不能滿足學習者需求,而青少年又處在記憶力的旺盛期,模仿能力最為明顯,因此,中小學英語學習主要是日常應用和知識積累型學習——體驗和積累才是重點;而在進入大學甚至是之后的語言學習更多的是為日后的工作打基礎,因此,成人英語學習更多的是目的性較強的實用型學習——高效和實用最為推崇。面對不同的語言學習主體,語言學習的重點也就有所不同。
由于不同受眾的學習重點不同,那么對應的學習方式也就不盡相同。少兒英語學習大多以活動和游戲為主;中小學初級階段以聽說模仿為主,高級階段以積累辨識為主,因此在英語教學設計上要兼顧場景性體驗,又要關注知識維度的擴展性。對于成年語言學習者而言,知識的專業(yè)性和應用性,職業(yè)場景性都是需要注意的方向。
面對面的傳統(tǒng)課堂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社會各個群體學習語言的真實需求。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語言學習者主要指在小的大中小學生,除此以外的語言學習群體很少。在過去幾十年,有限的學習條件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已經發(fā)揮了其巨大作用,但是,網絡的全面覆蓋已經改變了語言學習的方式,更準確地說是極大地豐富和補充了語言學習的有效手段。傳統(tǒng)的面授方式大多以“一對多”的形式進行,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記為輔,這樣的手段對簡單知識的普及是很有效果的。而語言,作為交流的最直接有效工具,沒有了交流使用的場景,所學知識就會失去語言的活力,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下形成的學習方式所發(fā)揮的作用極其有限。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間,語言學習方式也在不斷地豐富,最早的廣播,后來的卡帶機,復錄機,都是有效地輔助手段。但這些對語言學習還遠遠不夠,因為語言失去了情境就是去了意義,所以,最好的語言學習方式就是“浸泡式”滲透性學習。但這種要求是必須將學習者送往所學語言的國度,這種方式對絕大多數語言學習者而言是難以實現的。那么,模擬創(chuàng)造相應的情境將成為語言學習最為有效可行的理念。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手機智能化的社會化的條件下,實施這種理念的條件就已具備。目前,語言學習可以通過網絡實現的形式很多,比如聊天室,既可以是語音也可以是文字形式的,文字形式的適合剛進入的人群不太熟悉,語音更合適于較熟練的參與者;比如英語學習網站,他們可以提供各種英語學習信息知識,如影視作品節(jié)選、新聞講演素材、職場應用案例等,學習方法策略,文化切入引申,也可以是語言本事的分類如聽力、翻譯、背誦、詞匯、閱讀寫作等。而現在智能手機平臺可以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無線網絡使得電子字典即時化、掌心化,隨用隨查,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速度,也就降低了語言學習者的抵觸或放棄心里,甚至如中國日報的英文版本和字典直接可以鏈接,任何時候在閱讀中出現的新詞都可以隨時查找;各種APP英語學習應用軟件使用,有關于發(fā)音的、閱讀的、翻譯默寫的、詞匯背誦的等等,也有關于考試的,如四六級考試復習的、雅思托福GRE出國強化的、職場場景練習的,還有興趣愛好的,如旅游訊息節(jié)目、英文歌曲練唱、英美影視作品欣賞,新聞勵志講演的TED、模仿配音的。而且這些內容大多都原汁原味,非常地道。而這樣一些新型,且更加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學習方式將會成為未來語言學習的熱門選項。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學習手段也隨之不斷地更新和合理化、人性化,面對多樣的語言學習手段和細化的受眾,語言學習效果會顯著改善。那面對多樣的學習手段,語言學習者又將該如何選擇,這也將成為下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傳統(tǒng)生活學習工作方式顛覆式的革新,給我們個體自我學習提升帶來了極大的機遇。語言學習成為最為熱門的選項,在這個落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語言學習的方式也隨著不斷地更新豐富。
傳統(tǒng)學習方式雖然已顯示出它極大的弊端,但是幾代人的經歷,說明它存在的價值。因此,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現在的時代依然不能丟,學習者的學習依然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解惑答疑。網絡時代,智能手機平臺社會化的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新型的語言學習方式方法確實極大地提高了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比如說,“英語趣配音”,其節(jié)選各種類型的原聲視頻,由易到難分五星級別的難度,學習者可自選,逐句配音,直到滿意為止,作品可上傳分享給自己任何圈子里,供大家品鑒,在得到不同圈子的回復之后,興趣和自信心的積累,會提高自我配音的水平。這個過程也就無意間提高了自我的英語使用水平。但是這種自我學習的手段,大多需要自己做出判斷,不太容易得到第三方較為客觀權威的評判,因此,這種手段可以作為語言學習的輔助手段或方法之一。老師作為離學習者最近的知識權威者,在語言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可以以最快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給予客觀準確的評價,這樣的反饋對語言學習者的學習質量的提高是事半功倍的。因此,傳統(tǒng)課堂中的主角雖然應該回到輔助的位置上來,但是傳統(tǒng)學習模式中的課堂,同學和老師不可或缺,當然為了能夠很好地規(guī)避傳統(tǒng)課堂帶來的弊端,現代化的學習手段不可忽視。充分利用傳統(tǒng)課堂學習條件,結合不同受眾群體,不同群體不同階段的需求,使用新型的學習方式,揚長避短,有效地結合傳統(tǒng)與現代,而不能極端地“取舍”之一,這樣才能夠極大地發(fā)揮新型學習手段的積極作用。
總之,快速的互聯網4G時代,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下,新生活方式的不斷衍生,學習方式也必然有革新發(fā)生,面對新型的眾多的學習方法,學習咨詢和學習內容,如何有效“取舍”,才是這個時代最為難做的選擇題,結合以上分析,關于語言學習手段多樣化的“取舍”,合理的方法是要理性分析合理選擇,以自我條件為基準,選擇適合自我學習提高的方式,不可盲目跟從。最好能將傳統(tǒng)的精華方式和充滿活力的新型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為己所用。
[1]楊浩,高嶺,寧玉文.基于移動終端的非正式學習資源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2(03):27-29.
[2]熊志剛.移動學習及其資源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朱守業(yè).面向移動學習的課程設計和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8(12):67-70.
[4]樊心月.移動學習內容設計與評估規(guī)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an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f the Era of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Zhao Ning
Henan Professional Business Institute,Henan Zhengzhou 450018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and the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boom,high-speed network 4G era,wireless network coverage of the overall product,profoundly changing our way of life,including the way of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especially learning English is already formed in the Internet era of global village can not be avoided,in the face of new way of life under the impact of a variety of ways of learning,how to choose the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to elaborate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and flow for learning mean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 weaknesses of the interactions,the formation of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progres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schem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language learning;learning methods
H316
A
1009-6434(2016)6-0001-04
趙寧,女,出生于1981年05月09日。籍貫,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F任河南經貿職業(yè)學院外語旅游系英語教師,講師,2015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英語文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化對比與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