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 桑
(西藏大學 財經(jīng)學院,拉薩 850000)
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扎桑
(西藏大學 財經(jīng)學院,拉薩 850000)
審計學是在人們實踐應用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一門學科,但在目前的審計教學中,教師偏重理論知識講授,忽視培養(yǎng)學生面對繁雜的審計事項的實踐能力,導致學生步入社會實踐時,無具體操作經(jīng)驗,一時難以勝任審計工作,因此,改善當前審計教學方法,縮小教學和審計實務之間的距離,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將審計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案例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促進審計教學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首先分析案例教學法的特點,然后結(jié)合審計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案例教學法;審計教學;應用
審計學作為會計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重點闡述了審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實務操作等內(nèi)容,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因此在學習中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會計知識,理解和分析審計實務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以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識為基礎,強調(diào)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在審計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而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積極引入案例教學法,這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教學法就是指依據(jù)教學目的及內(nèi)容要求,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探討等形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自被哈佛商學院首先在管理類課程教學中運用之后,就一直被認為是“成功的管理學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1案例教學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在審計教學中,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需要在課前準確分析當前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目的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后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結(jié)合審計學科的知識要求學生進行實際的分析與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在實際的知識應用中逐步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教師在學生進行分析與談論案例中,要及時組織與引導學生拓寬思路,舉一反三,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同時還要防止學生出現(xiàn)偏離主體的問題或冷場等現(xiàn)象。
1.2學生對案例分析的角度不同,實現(xiàn)答案多元化
審計教學中的案例是教師根據(jù)實踐工作中的具體情景而提煉出來的,它能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審計課程,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能形成自己的答案,另外,這種開放式的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加深學生對審計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案例的鮮活性,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在審計教學中,教師選取社會中的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案例,這能增強學生對實際審計工作的理解,通過這些真實案例的再現(xiàn),學生能運用自己所學的審計知識來具體分析這些熱點問題,這是深化審計理論知識的良好方式,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對審計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學生在分析案例過程中,能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專業(yè)基礎。
2.1審計教材多理論,少案例
現(xiàn)有審計教材的框架主要是根據(jù)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編制的,它的目的是要求注冊會計師應必須掌握執(zhí)業(yè)所依據(jù)的審計準則。準則編寫并沒有設置案例,很多用語也是直接翻譯國外準則條款的,比較難以理解。以此為模板的審計教材也主要是準則條款,案例很少。只有在審計實務部分,才有個別涉及程序的案例,理論部分,幾乎沒有案例支持,初學者對審計理論的學習感到枯燥,難以理解。
2.2教學案例的選取和設計與實際工作難以銜接
教師在審計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首先面臨著教學案例的選擇問題,它既要適合審計教學目標,又要與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相適應,而在目前的審計案例教材中,許多案例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滯后性,從而使教學案例的選用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再者就是當前選取的審計案例庫基本以外國的公司作為背景,導致案例與我國的審計環(huán)境不相適應,使得審計教學中案例選取方面出現(xiàn)較大困難。除此之外,由于當前我國審計事項很多處于保密狀態(tài),教學案例難以獲取,所以在教學案例的設計中難以與審計實務相一致,導致審計案例教學出現(xiàn)適得其反、背離教學目標的現(xiàn)象。
2.3在審計案例教學中出現(xiàn)形式單一化的問題
在當前的審計案例教學中,主要出現(xiàn)兩個方面的形式單一化問題,第一個方面是教師運用理論知識的講授方式進行案例教學,使得案例難以發(fā)揮其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同時使得案例教學變成案例證明理論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教師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導致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缺乏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只是單純地分析案例,在整個案例分析中,教師難以把握學生對審計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使得審計案例分析變成了學生對案例的主觀臆斷,沒有達到審計案例教學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效果。
2.4審計案例教學中教師自身素質(zhì)有待提高
在審計案例的教學中,教師自身素質(zhì)是制約案例教學質(zhì)量的有一個關鍵點,在高校中,許多審計教師本身沒有實際參與審計實務的工作,他們基本是從學生到教師的直接轉(zhuǎn)變,缺乏解決審計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因此,在審計案例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根據(jù)理論分析案例,或者是總結(jié)學生案例分析的結(jié)果,難以給出比較恰當?shù)脑u價與引導,從而給審計案例教學的效果也帶來不良影響。
3.1保證案例的真實性
在審計案例的教學中,案例的選擇是一個關鍵部分,教師只有為學生提供真實可靠的案例,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鮮活的案例,將審計的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工作的運用中,使教學案例真實地反映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體驗審計工作的實際操作情況;如果教師提供一個不可靠的案例或者是主觀編寫的案例,將給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帶來一定困擾,甚至會使學生對審計的相關知識產(chǎn)生誤解,那么審計案例教學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3.2審計案例的選擇需要注重時效性與針對性
教師要將社會生活中最近發(fā)生的事例作為審計教學的案例,突出案例的時效性,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案例信息以及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這有利于學生對案例產(chǎn)生共鳴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案例分析與討論;另一方面教師可減少介紹案例的時間。審計根據(jù)實際工作的需要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年代比較久遠,難以反映近幾年剛出現(xiàn)的審計業(yè)務,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中要注重時效性,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積極性。此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教師選擇審計案例要符合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同時考慮案例的難易程度,若案例太難,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如果案例過于簡單,學生又不愿意參與討論,因此,教師要選擇難易適中的審計案例,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3審計教師要積極建立案例資料庫
審計案例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需要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中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同時審計案例的質(zhì)量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要建立審計案例的資料庫,這可以為教師節(jié)省尋找審計案例的時間。在建立案例資料時,教師要根據(jù)審計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多途徑地收集與整理案例,如通過時時閱讀報紙、期刊雜志、書籍、電視媒體及網(wǎng)絡信息等途徑,獲得更多資料,不斷充實審計案例的資料庫,教師在整理資料時,可有效將審計課程中的知識融入其中,對學生分析這些案例提供有效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案例的基礎上延伸知識,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思維。
3.4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模式
在審計課程中教師引入案例教學法,可以實現(xiàn)審計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豐富審計教學內(nèi)容,因此,在案例操作中,教師要從審計這門學科的要求與目標出發(fā),重新分配授課時間,縮短理論方面的教學時間,給學生的案例分析預留更多時間,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在案例總結(jié)階段,重點將學生未理解的審計知識做補充講解。此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模式應隨著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而做出適當改變,如將傳統(tǒng)的考試占據(jù)總體的分數(shù)實施分化,可以增加一部分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中、在平時作業(yè)的完成質(zhì)量方面,而不是所有的分數(shù)都集中在考試的最后得分,這使得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案例分析活動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3.5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在審計案例教學法中,教師要提升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審計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實際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師對案例審計的課堂組織以及控制能力,在這兩個方面的能力中,前者為后者奠定了良好基礎,而后者能夠保障前者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提升專業(yè)知識,還可以走出學校參與審計實踐,或者是參加相關培訓,在提高自己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增加自身實踐經(jīng)驗。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與同專業(yè)的教師開展交流活動,多多觀摩其他教師的教學方式,從中吸取寶貴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再者,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是直接接受教師的教學方式與知識的對象,因此,學生也能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許多有用的建議,使教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更加適應學生學習審計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
在審計課程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審計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特點,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學法,這是審計教師根據(jù)理論與實踐需要結(jié)合的思想做出教學方法的改變,這一改變有利于學生在比較枯燥的審計理論知識學習中增強學習的興趣,加強對審計知識的理解。當前這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施中還出現(xiàn)一些問題,教師要積極完善審計案例教學法,通過建立審計案例資源庫,增強案例的針對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模式,促進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成功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菁婉.高職《基礎審計》實踐教學平臺的構(gòu)建與應用[J].淮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6(1).
[2]呂珺,何玉嶺,楊元貴.多元化教學方法在會計學專業(y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商業(yè)會計,2014(14).
[3]全滿慧.高校審計學教學中合作學習式教學法的應用[J].財經(jīng)界,2014(8).
[4]宋秀云,趙寶芳.審計實務教學中案例分析法與六步教學法的結(jié)合應用[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4(5).
[5]李兆東.審計案例教學的誤區(qū)與再造[J].中國大學教學,2014(8).
[6]王旻,周在霞,姜汝川.利用案例教學法解決會計專業(yè)審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0
F239.0-4
A
1673-0194(2016)14-0249-02
2016-06-02
2014年西藏自治區(qū)哲社項目(14BKS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