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廣泛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是什么事兒都不能干過度了,否則物極必反。
首先,浪費錢財。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四百多位皇帝,只有七位皇帝活過了70歲,這七位皇帝中有四位活過了80歲,梁武帝就是其中之一。
梁武帝是“南朝四百八十寺”里面梁朝的皇帝,人稱“菩薩皇帝”。梁武帝吃素不吃肉,所以從他開始,中國的僧人就開始不吃肉了。以前的僧人是可以吃肉的,連佛祖釋迦牟尼都吃,化緣的時候人家給什么他就吃什么,而且人們都認為給肉是最好的。所以南傳佛教——東南亞的小乘佛教的僧人吃肉,西藏的僧人吃肉,日本僧人也吃,只有漢傳佛教的中國僧人才不吃肉。
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意思是皇帝想捐錢修廟,但是自己沒錢,只好把自個兒賣了。大臣一上朝,見皇帝已經(jīng)跑廟里去了,這可怎么辦,得請回來?。≌埛鹑菀?,請皇帝可不容易,你得給同泰寺布施,說穿了就是捐錢。然后大臣們拿錢去贖皇帝,第一次一億,第二次兩億,第三次三億?;实廴紊嵘硗┧?,同泰寺就弄到了六億,這些錢從哪來?自然是老百姓身上。
其次,出家影響國家的發(fā)展。出家就是無家,無家就無老婆,不能繁育后代。古代要“田野辟、戶口增”,理論上是要增加戶口,但是出家導致的是戶口數(shù)量往下減。打仗沒人了,勞動沒人了,最重要的是交稅沒人了——很多農(nóng)民出家就是為了躲避賦稅。
如此一來,官府傻眼了。唐朝的時候極盛時期有600萬人口,后來佛教盛行,人人出家,國家光有版圖沒有可用人口,朝廷讓誰供?非但國家不能發(fā)展,人種都要滅絕了。
再者,佛教發(fā)展過度,出現(xiàn)了寺廟廣占田宅、與官府爭奪勞動力等情況,農(nóng)民負擔加重。
基于以上三點,有人就起來反佛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