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訪者跟我聊到整理房間的話題,他說他的臥室已經快塞不下任何東西了。每天晚上睡覺時,他得把床上的書搬到椅子上,等到白天要用椅子的時候再搬回去。他明明知道整理房間只需一個小時,可他日復一日地維持著現(xiàn)狀,眼看著床上的小山越堆越高。
“為什么不能整理一下呢?”我問。
他搖搖頭:“我太懶了?!?/p>
任何想做沒做的事情都可以用“懶”搪塞過去,但它解釋了什么嗎?除了懶本身以及個人品德方面的些許指責,這個解釋并沒有提供任何額外的信息。
在我看來,一個人想做并且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事卻沒有做,很可能是他其實沒有那么想做。但是為什么他意識不到自己不想做的一面?
“舍友前幾天在整理房間,我看了煩躁得很?!彼€在糾結。
“你煩躁的是什么?”
他嘆了口氣:“我看到他想到什么馬上就能做,而我只能坐在那里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什么都做不了,覺得自己特別沒用。”
“你有想過跟著他動起來嗎?”
他點點頭:“腦子里想了一下,但是連屁股都沒有抬。”
“是什么擋住你了?”我問。
他低下頭,好像認真想了想,然后搖搖頭。
在來找我咨詢的大學生中,有越來越多這種“一點小事都做不到”的年輕人,有的無法整理房間,有的不能按照預定的計劃完成作業(yè),有的每天上課總要遲到幾分鐘,有的甚至連老師的來電都要一躲再躲。一方面明明下定了決心要洗心革面,另一方面又一再維持原來的狀態(tài)。明明沒有外在的阻力,卻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見的東西把他們擋住了一樣。
我想起自己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整理辦公桌了,亂七八糟的書籍和資料堆得幾乎只剩一點點能用來辦公的縫隙,既有礙觀瞻,也不利于心情。我說要動手整理,但拖了好幾個月都不見動靜。我開始自我分析:如果我現(xiàn)在就挽起袖子整理辦公桌會怎么樣?似乎也不是不能。但是整理之后又怎么樣呢?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無意義感。
我隨口問他:“如果今天你真把房間整理好了,生活會有什么不一樣?”
來訪者愣了一下:“好像……并沒有什么不一樣?!?/p>
“有什么別的事情想做嗎?”
他搖搖頭:“還是每天做一樣的事啊,吃飯,睡覺,在宿舍里看書,上我一點都不喜歡的專業(yè)課,可能一直到期末都是這種狀態(tài)。”
我說:“你沒有辦法讓生活變得更好?”
他好像想到了什么,說:“剛剛我想到把房間整理好的樣子,忽然有一點心慌……那時我可能還會有點懷念現(xiàn)在的樣子,最起碼現(xiàn)在我的生活還有一點改善的空間?!?/p>
“起碼你還有一個房間可以整理?!蔽艺f。
“現(xiàn)在我有點明白,不是什么擋住了我,而是我用不想整理房間這件事?lián)踝×艘恍┪也辉该鎸Φ臇|西?!?/p>
整理房間這種小事像一道護城河,一旦跨過去,他就要直面生活中更大的課題——無意義感。
來訪者走后,我問自己:擋住我的又是什么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