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聚會上,喝酒常是最大的主題,有人不知不覺就喝多了,于是同伴就會讓大排檔做一份醒酒的酸辣湯。老板知道我們囊中羞澀,取一塊豬紅切成細條,另加幾片番茄和豆腐,煮滾后用胡椒粉和醋調(diào)味,當(dāng)作敬菜端上來,不另外收錢。
豬紅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食材,但是在市民階層中間又有著難以取代的魅力。我初中時曾在一家紡織廠的食堂搭伙,發(fā)現(xiàn)食堂每天都會有一道豬紅菜肴,或炒或煮,長年不間斷,且優(yōu)先供應(yīng)一線工人。旁人只有等紡織女工買完了,有了多余的,才能買到豬紅換換口味——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是豬紅有清肺除塵的作用,能把塵霾毒素從體內(nèi)裹挾排出,紡織女工每天都會吸入大量微塵,所以豬紅是必不可少的保健菜肴。
但凡能端到臺面上的菜肴都講究色相,須賞心悅目。凝結(jié)的豬血遠遠看去就像一坨污物,即使被煮熟了,也暗沉發(fā)黑。這種先天不足令豬紅無法擁有豪闊的排場,也不能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只有市民階層秉持自己的生活哲學(xué),更看重營養(yǎng)、健康以及美味傳達出的滿足感,并不過分追求菜肴的精致賣相。所以不論是豬紅粥、豬紅粉絲湯,還是酸菜燴豬紅、血腸,豬紅都以一種黯淡無光的背景低調(diào)地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家常烹飪,得有一把柔嫩的韭菜配上豬紅一起炒,才不會虧待了嘴巴。把鍋燒熱,爆香蒜粒和干辣椒,憋一口氣,倒入料酒,把切成小塊的豬紅放進鍋里翻炒。及至出汁,再放韭菜,最末添入少許醬油和糖調(diào)味。這樣,咸鮮、甜辣、嫩滑,一切都恰到好處。
豬紅的特點是就算長時間烹煮亦不失柔嫩鮮滑,故也常被用來煮酸辣湯,作為誘人食欲的引子。當(dāng)然,若配菜豐富,用酸筍調(diào)酸、牛百葉增味、高湯增鮮,味道充足,豬紅酸辣湯完全可以作為主菜。邊吃邊加熱,到最后放一把泡好的粉絲一起煮,就可以填飽肚子,連飯都省了。
或許沒有一種食材像豬紅那樣,能同時抹掉滯留在我們身體和內(nèi)心里的微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