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
[摘要]文學巨作《紅樓夢》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傾其所有精力與畢生經歷的一部偉大小說,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藝術性的經典文學上的瑰寶,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而《紅樓夢》這匹千里馬在1987年被著名詞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樂價值,在電視劇《紅樓夢》中創(chuàng)作的全劇音樂旋律優(yōu)美、主題鮮明,將《紅樓夢》這一名著的思想與情感重新演繹了出來,被認為是最精彩的紅樓主體音樂,至今還被廣大音樂愛好者傳唱。
[關鍵詞]王立平;作曲家;《紅樓夢》;藝術特色;創(chuàng)作思想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17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所以不斷地有藝術家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藝術表演形式對其進行演繹,其中87版電視劇《紅樓夢》就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該音樂作品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情深意切又優(yōu)美動聽,蘊含豐富的哲理和文化品位?;诖?,本文對王立平創(chuàng)作《紅樓夢》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及創(chuàng)作思想進行探討與研究。
一、王立平的作品簡介與個人風格
(一)作品簡介
王立平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與藝術家,既富音樂才華又飽讀文學詩書。多年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影視音樂作品,個人代表作主要有:紀錄電影音樂《鴿子》、《潛海姑娘》等;故事片音樂《少林寺》、《香魂女》及《戴手銬的旅客》等;電視片音樂《太興豐碑》、《生命科學探索》等;電視連續(xù)劇音樂《聊齋》、《花木蘭》、《李大釗》和《紅樓夢》等;歌曲《牧羊曲》、《駝鈴》、《大海啊故鄉(xiāng)》及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與《葬花吟》等。
(二)個人風格
王立平的作品詞曲兼長,旋律曲折委婉、優(yōu)美大氣,在語言中又蘊含了樸素美、含蓄美和內在美,民族性與情感色彩濃重,在樸實無華的音調中卻給聽眾帶來了一種從生命深處發(fā)出的詠嘆和呼喚,能引起傾聽者內心的共鳴,即如聞自己生命律動、如聽鄉(xiāng)音、如說人生長短的哀嘆。王立平先生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真誠對待生活,能為人民創(chuàng)作是我的幸福與責任?!币彩沁@樣的一種嚴謹、認真又對音樂飽含熱情的態(tài)度,才使得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深入人心。
二、王立平關于《紅樓夢》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
《紅樓夢》音樂是作曲家王立平為1987年版的三十六集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所譜寫的作品,同時也是作曲家王立平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劇音樂主題鮮明、凄婉深沉,帶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藝術特色,使人聽起來便走進了小說中描述的那個時代,感到自然又親切,音樂旋律隨著絲竹、管弦慢慢流出,帶來了一場聽覺上的藝術盛宴。
王立平的《紅樓夢》全劇音樂保留了我國傳統(tǒng)的五聲音階特色,即“宮、商、角、徵、羽”,又在使用了古典不常用的“7”這個半音上有所突破,使所有樂曲聽起來更加哀怨和委婉。如在樂曲中運用的“古琴”和“云鐘”,代表著紅樓夢女主人公的嘆息;二胡及弦樂等,體現(xiàn)了一種低吟與哀怨;古琴的運用使得音韻中增加了女主人公命運多舛的哀婉,這是民族樂器最擅長表現(xiàn)的藝術特色,所以王立平利用多種民族樂器更好地表現(xiàn)出了名著《紅樓夢》的全篇主題,旋律優(yōu)美又情感動人,具有極高的震撼力和藝術價值。
三、關于《紅樓夢》音樂的創(chuàng)作思想
王立平在創(chuàng)作《紅樓夢》這部音樂作品時,不僅與個人藝術風格息息相關,而且與王立平對《紅樓夢》原著藝術思想上的理解也是密切聯(lián)系的。
(一)音樂創(chuàng)作基調的確定
自《紅樓夢》一書公布于世,被世人廣泛閱讀并深入研究后,書中的藝術形象已經被逐漸肯定化,其中主要人物在每個人的心目中也都有了自己的想象,而這部名著里面并沒有出現(xiàn)具體的音樂音符,作曲家只能根據(jù)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及對該名著的理解,來進行透明的音符進行譜曲。王立平先生在接受為《紅樓夢》譜曲的任務時說,“我一生為人謹慎,不鋌而走險。如果說當初做了一件膽大妄為的事,就是我決定為《紅樓夢》作曲?!痹诿媾R巨大的壓力狀況下,王立平反復思量確定了該音樂的基調——“滿腔惆悵,無限感慨”,即音樂中既要表達出古人的惆悵,又要反映出現(xiàn)代人對書中那個時代的感慨。抱著對音樂這樣的想法,王立平初步確定好了《紅樓夢》這一音樂的創(chuàng)作基調。
(二)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的確定
創(chuàng)作的過程不僅是創(chuàng)作者對作品進行體驗、品位的過程,更是進行深入理解的過程。對該作品進行反復的推敲、對原著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行仔細品味及對人物性格及命運進行深入理解后,王立平先生將《紅樓夢》音樂的創(chuàng)作風格初步確定為真正中國的,能讓人們擺脫掉心中的那個林黛玉和賈寶玉,理解且能接受音樂中塑造的真正的人物的形象。且這部音樂作品不能太接近戲曲、民歌與說唱,也不能太靠近流行歌曲、藝術歌曲及歌劇,只能是專屬于《紅樓夢》的一種語言及風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溝通故事人物和現(xiàn)在的聽眾,才能真正地把《紅樓夢》這部作品中的傳統(tǒng)文化詮釋出來。
(三)音樂主題曲的確定
《紅樓夢》中的歌曲種類眾多,主要以描寫人物命運為主,如《葬花吟》,主要吟唱林黛玉的才情;《枉凝眉》,描寫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再如嘆晴雯的《晴雯歌》和寫香菱的《嘆香菱》等,如何才能通過音樂表達出人物的性格與命運,是王立平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首要思考的問題。王立平通過翻閱《紅樓夢》的各種版本,最終確定了以《枉凝眉》一曲作為《紅樓夢》全劇的主題歌,一是揭示了林黛玉與賈寶玉愛情的主線;二是預示了愛情中的悲慘結局;三是詞句的優(yōu)美,歌詞可詠可嘆。該首音樂體現(xiàn)了王立平對《紅樓夢》主題的正確理解,得到了音樂專業(yè)人士及評論家、學問家的一致認同。
四、王立平關于《紅樓夢》音樂的創(chuàng)作方式
(一)以民族風格的音樂話語為基礎
第一,《紅樓夢》全劇音樂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五聲音階特色,采用了傳統(tǒng)風格的方式言敘,并在其基礎上采用了五聲性的音調,使旋律更具特色,對人物的情感表達上更加多樣化及整首樂曲聽起來更加委婉哀怨。第二,《紅樓夢》的主題音樂主要是以歌曲的表現(xiàn)為主,出現(xiàn)了大部分的場景音樂和轉場音樂,所以王立平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線性化旋律,在曲子上具有主觀性強、抒情性強和歌唱性強的藝術特點,能恰到好處地表達某些相關的人物情感交流和情緒變化。這種線性旋律在創(chuàng)作時,代表了作曲家對原著文化意蘊的深層次的領悟,也是王立平主觀上對《紅樓夢》情感的表達,從而使得主題音樂與《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命運及情感互相滲透,形成和諧的精神與理念共鳴。第三,《紅樓夢》音樂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民族樂器,這些樂器在配置上都充滿了寫意式的色彩。王立平在作曲中主要采用了一種或者兩三種樂器,如一位詩人在云淡風輕地吟唱著旋律,帶來了一股清新文雅又樸實純凈的民族之風,如《香菱悟詩境》場景中古箏的輕語及《黛玉別父進京》場景中有簫的獨白,這些樂器的使用使聽眾更能融入到其中。
(二)以表現(xiàn)悲情的關學為原則
《紅樓夢》音樂上獨特的藝術特色,因為在其獨特的文化語境中,王立平內心有一種超然的情懷,是他在潛心鉆研中收獲到的感悟,即“滿腔惆悵,無限感慨”,這是一種表現(xiàn)悲情的美學,以悲情美為音樂審美取向,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以悲情表現(xiàn)為美的《紅樓夢》音樂,表達了一種細膩含蓄而不受約束的內心情感,使得劇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和情感表達在自然之中流露出來,符合了觀眾的審美心理,如《葬花吟》的凄美感傷、《嘆香菱》的悠長悲切及《分骨肉》的坦蕩悲涼等,每首音樂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愁悲愁,正是這樣的惆悵與感慨,王立平才將美學情懷作為創(chuàng)作原則,將《紅樓夢》音樂融入了這種悲劇性的且無法解脫的惆悵與感慨中,一遍一遍的勾住了眾人的心弦。
結束語
《紅樓夢》音樂作品的一出世,便成為了影視音樂中的典范之作,其成功背后是王立平作曲家獨特的音樂創(chuàng)作思想和音樂敘事方式,即音樂創(chuàng)作基調的確定、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的確定及音樂主題曲的確定,而以民族風格的音樂話語為基礎與以表現(xiàn)悲情的美學為原則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得創(chuàng)作出的紅樓夢音樂,極具民族性與情感性,給聽眾帶來了一場撩人心弦、獨具風格的藝術盛宴,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順應了中國民眾的審美心理與音樂愛好?!都t樓夢》音樂從孕育到今天,仍被大眾認可與喜愛,并且清晰又長久的保存在心中,可見其獨特、雋永的藝術魅力。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