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子
《爸爸去哪兒4》中的“董力阿拉蕾組合”,因為涉及幼女和成年男子同睡、開情侶玩笑、節(jié)目組發(fā)布“蕾力父女又要虐狗”等情色暗示宣傳、輿論炒作二人是cp等,最近一直備受爭議。目前,相關(guān)內(nèi)容已被大量刪除,其中涉及午睡、阿拉蕾說“我長大后媽媽就把我嫁給你啦”的對話、阿拉蕾穿董力衣服等鏡頭。當(dāng)然,許多感動網(wǎng)友的暖心對話也隨之消失了。
然而,這一刪絕對值得。從保護兒童的角度來說,這些鏡頭,哪怕只是細枝末節(jié),哪怕只是賣萌搞笑,但它們依然“死得其所”。畢竟,三四歲幼童正處在“建立性別意識”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這個階段十分重要,任何誤導(dǎo)都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幼童建立性別意識是怎樣的?和被刪鏡頭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當(dāng)幼童長到3~5歲,他們會逐漸發(fā)現(xiàn)有些人和自己不一樣。在家里,異性父母跟自己有區(qū)別;在幼兒園,小朋友被分為男女兩群,身體長得不一樣,行為不一樣(比如上廁所的姿勢),規(guī)范要求也不一樣(女孩子穿裙子,男孩子不能穿)……在這些比較中,孩子會產(chǎn)生性別概念,并對其他性別很好奇,喜歡觀察異性的生殖器、排泄的樣子等。
在態(tài)度上,他們會對陌生人保持開放,戒心不強,容易信任對方,因為他們需要探索世界。
在心理上,幼童會對異性產(chǎn)生性欲投注,但不同于成人的是,這時的投注往往和“親密”相關(guān)。例如,很多男孩子都會說“我長大會娶媽媽”,很多女孩子也想過嫁給爸爸。他們會選擇異性父母,很少選擇同性父母,這說明,他們隱隱約約知道世界上有嫁娶(性)這回事,是在異性間進行的,但同時,他們又十分模糊。
這些特點很容易被孌童者利用,他們會以“游戲”為名,誘惑幼童脫下衣服,觀察彼此的身體,并進行性侵犯;會以糖果等物品博取幼童好感,然后要求進一步“親密”。這類案例屢見不鮮。
正因為社會上存在這些潛在威脅,家長和老師才會從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強化幼童的性別意識,幫助他們劃清界線,避免傷害。這些界線包括—
身體的界線:讓孩子明白,男孩女孩的身體是不同的,有些部位屬于隱私,外人絕對不能看不能碰。之前,有個讀者說,先生帶孩子時啥都肯干,但從女兒兩歲開始,先生就盡量不給她洗澡洗屁股,讓媽媽來做,目的就是讓女兒建立清晰的性別概念。我認為,這種方法很值得借鑒。
行為的界線:讓孩子明白,異性要分開如廁,戀愛、結(jié)婚、生孩子是長大才能做的事,親親、抱抱、睡覺不是隨便遇到一個人都可以,遇到“怪叔叔”想做這些事,要馬上告訴父母和老師,等等。
對于剛剛形成性別概念的幼兒來說,要在父母的叮嚀中記住這些規(guī)范并不容易。相比之下,一個聲情并茂的電視節(jié)目、生動的畫面、有趣的配音,卻足以刺激他們的神經(jīng),讓他們記得,讓他們對之前的教育產(chǎn)生困惑:“寶寶不能隨便和叔叔睡覺洗澡嗎?為什么電視上看起來是可以的?”他們分不清電視和現(xiàn)實的區(qū)別,界線感會隨之模糊,真正遇到侵害時,更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聽父母的,還是聽電視的。
難怪有兒童保護工作者說:“一個精彩的誤導(dǎo),足以毀掉我們一年的工作?!边@句話,一點兒都不過分。
小提示:
如何應(yīng)對誤導(dǎo)?
孩子不是生活在一個純凈的世界,當(dāng)他們走入社會開闊眼界時,各種雜音和誤導(dǎo)也會隨之而來。這時,父母要謹守4點原則,保護好孩子內(nèi)心的性別界線。
首先,平時要以身作則,在家里要尊重倫理分寸,不拿孩子生殖器官開玩笑,更衣洗澡要回避異性孩子,不在孩子面前和配偶過分親密,適當(dāng)時候與孩子分床睡……讓孩子打好堅實的心理基礎(chǔ),建立清晰的性別概念。
在教育方面,父母可以通過繪本等方式,讓孩子形象地了解異性,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防止他們通過不正當(dāng)?shù)耐緩酵低等ビ^摩學(xué)習(xí)。
發(fā)現(xiàn)孩子接觸到有問題的知識時,父母要及時介入,澄清事實,例如告訴孩子:“電視是演的。實際上,女孩子不可以隨便和叔叔睡覺?!笔潞螅改高€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yīng)。如果孩子還沒擺脫影響,父母必須進一步澄清:“在電視里面,阿拉蕾是和其他阿姨一起睡的,不是和叔叔睡的。”幫助孩子明辨是非。
當(dāng)然,如果孩子沒受影響,父母也不必大驚小怪,對電視節(jié)目口誅筆伐,或者在孩子耳邊喋喋不休,以免刺激逆反心理。家長大可以找些有趣的親子活動,邀請孩子一起玩。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從電視上轉(zhuǎn)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