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沙巴爭端為視角透視“東盟方式”在解決領土爭端中的作用

      2017-01-06 01:45:26韋祎
      東南亞縱橫 2016年5期
      關鍵詞:沙巴蘇丹爭端

      韋祎

      以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沙巴爭端為視角透視“東盟方式”在解決領土爭端中的作用

      韋祎※

      由于殖民歷史、經(jīng)濟利益等原因,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圍繞沙巴問題在歷史上屢屢發(fā)生摩擦。該問題已經(jīng)沉寂多年,但2013年的拉哈達圖入侵事件又再次激起沙巴問題。爭端對馬菲兩國以及東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東盟方式”在處理沙巴爭端以及類似的東盟內(nèi)部爭端時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卻也有局限性。本文以沙巴爭端為視角,探討了“東盟方式”在處理東盟內(nèi)部領土爭端時發(fā)揮的作用。

      馬菲沙巴爭端;“東盟方式”;領土爭端

      圍繞沙巴的領土歸屬問題,馬來西亞與菲律賓長期存在著矛盾。馬菲兩國歷史上曾多次因該問題關系惡化,甚至斷交。東盟成立后不久,沙巴爭端再度激化,兩國關系幾至冰點。作為東南亞地區(qū)的國際組織,東盟理應肩負起處理東盟成員國內(nèi)部爭端的任務。然而實際上,雖然“東盟方式”為沙巴爭端的處理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由于這種方式內(nèi)在原則和機制的特點,使“東盟方式”在處理沙巴爭端這類東盟內(nèi)部領土爭端時,無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徹底解決問題,作用較為有限。1977年,菲律賓馬科斯政府宣布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聲索,此后該問題進入緩和狀態(tài)。但近年該問題卻再次凸顯,不僅涉及兩國政府,還牽涉了蘇祿蘇丹等非國家行為體,因而更顯復雜多變,東盟能否發(fā)揮效用仍有待觀察。

      一、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兩國間沙巴爭端的由來與發(fā)展

      (一)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沙巴爭端的歷史背景

      沙巴位于加里曼丹島(又稱婆羅洲)北部,北接菲律賓南部的蘇祿群島地區(qū),南部與印度尼西亞接壤。沙巴歷史上雖然跟東南亞其他地區(qū)聯(lián)系密切,但實際上與馬來半島是不同的地理和文化單元,沙巴的主要居民也不是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馬來人。15世紀至16世紀,沙巴成為文萊蘇丹的封地。1662年文萊內(nèi)部發(fā)生叛亂,蘇祿蘇丹為平叛給予了文萊蘇丹協(xié)助。事后文萊蘇丹為答謝蘇祿蘇丹,于1704年將沙巴的東部和北部割讓給蘇祿蘇丹。隨后西方殖民者逐步侵入菲律賓和婆羅洲地區(qū),最后西班牙控制了蘇祿群島地區(qū)。英國與荷蘭在婆羅洲也競爭激烈,英國最后控制了加里曼丹島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1878年,蘇祿蘇丹與英國北婆羅洲公司簽訂條約,規(guī)定將沙巴“轉讓”給北婆羅洲公司。但是關于條約中的“轉讓”到底是“割讓”還是“租借”,如今雙方各執(zhí)一詞。此后馬來西亞一直堅持英國的觀點,認為沙巴是由蘇祿蘇丹“割讓”的而非“租借”的,這也為爭端埋下了伏筆。1898年美西戰(zhàn)爭爆發(fā),西班牙戰(zhàn)敗,菲律賓主權被轉讓給了美國,美國也不承認英國對沙巴的主權,但英國實際控制著包括沙巴在內(nèi)的北婆羅洲地區(qū)。

      二戰(zhàn)期間,日本短暫統(tǒng)治了北婆羅洲地區(qū),但戰(zhàn)后英國卷土重來,直至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沙巴)取得自治權。1963年9月16日,北婆羅洲恢復舊名沙巴,并經(jīng)公投與砂拉越、新加坡以及馬來半島上的11個州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lián)邦(新加坡于1965年退出聯(lián)邦)。馬來西亞政府當時每年向蘇祿蘇丹及其繼承人支付5300林吉特作為“租金”,但后來馬來西亞單方面停止了該項支付。如此復雜的歷史因素和殖民原因使沙巴歸屬幾經(jīng)易手,這也為后來的沙巴爭端埋下了伏筆。

      (二)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沙巴爭端的發(fā)展變化

      1898~1946年美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菲律賓以及1946年成立的菲律賓第三共和國都不斷地聲索對沙巴的主權,同時認為此前的條約無效,其他的一些協(xié)議也應當重新考慮。蘇祿蘇丹也與菲律賓政府不斷交涉和談判,要求政府追討沙巴主權。1962年6月,獨立后的菲律賓政府首次對北婆羅洲(沙巴)提出主權要求,遭到馬來亞聯(lián)邦的堅決反對①梁英明:《東南亞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78頁。。為此,兩國外交關系趨于惡化,馬來亞時任總理拉赫曼呼吁的區(qū)域合作問題也被擱置。

      但實際上,馬來西亞于1963年成立之后自然地繼承了英國的原有屬地,并堅稱對沙巴的主權,同時認為沙巴加入聯(lián)邦的程序和結果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而且在馬來西亞聯(lián)邦成立之前,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吳丹曾派遣過一個工作小隊奔赴沙巴和砂拉越開展實地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沙巴和砂拉越兩州加入馬來西亞符合國際規(guī)范和國際法原則,也符合當?shù)孛癖姷囊庠浮7坡少e卻表示堅決反對這樣的結果,抵制馬來西亞聯(lián)邦的成立。馬來西亞成立后,菲律賓政府感到十分惱怒,當即宣布不承認馬來西亞,同時召回了駐馬來亞聯(lián)邦原大使,兩國關系惡化。

      1965年,馬菲關系稍有緩和,菲律賓承認了馬來西亞聯(lián)邦,但是仍然“保留將來對沙巴提出主權要求的權利”,同時要求將沙巴主權問題提交國際法庭仲裁,遭到馬來西亞的拒絕。1967年,費迪南德·馬科斯出任菲律賓總統(tǒng),在與馬來西亞的沙巴爭端中采取了極其強硬的態(tài)度和立場。1968年3月,離東盟成立尚不滿一年,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之間的矛盾就因沙巴問題再度激化。菲律賓國會通過議案,宣布沙巴是菲律賓領土,兩國因此斷交。馬來西亞還公開指責菲律賓政府在科列吉多島訓練特種部隊,準備在沙巴挑起事端②祁廣謀、鐘智翔:《東南亞概論》,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310頁。。馬來西亞政府對此提出公開抗議,同時撤回駐菲大使。此舉嚴重損害了剛剛成立的東盟的團結,但是馬來西亞并沒有就此為止,隨后還抵制了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東盟會議,宣布暫停一切東盟活動,東盟陷入近一年的癱瘓狀態(tài)。1969年,馬菲復交,但沙巴爭端的陰云一直籠罩。

      盡管態(tài)度強硬,1977年馬科斯卻在吉隆坡參加東盟峰會時宣布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聲索③郭劍、喻常森:《菲律賓與馬來西亞關于沙巴的主權糾紛》,《南洋問題研究》2015年第2期,第34頁。。然而這只是馬科斯的口頭承諾,菲律賓的憲法中依舊保留著對沙巴的主權要求,馬來西亞仍舊表示不滿。事實也證明馬來西亞的擔憂是有道理的,菲律賓實際上一直保留著對沙巴的主權要求。1986年,菲律賓在起草新憲法時,圍繞沙巴問題其國內(nèi)立法機構意見分歧仍舊很大。但科拉松·阿基諾于1986年當選菲律賓總統(tǒng)后,開始表示愿意與馬來西亞友好協(xié)商沙巴問題,以大局為重。1987年,菲律賓重修憲法,刪去沙巴“在歷史上或法律上屬于菲律賓”的提法。同年8月,菲律賓副總統(tǒng)訪問馬來西亞,表示菲方將采取實際措施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要求。但是菲律賓放棄沙巴主權聲索并不是無條件的,菲方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條件,包括馬菲簽訂睦鄰友好條約及邊界巡邏協(xié)定;馬方不再為菲南穆斯林組織提供基地;馬方妥善處理涌入沙巴的菲籍非法移民;對蘇祿蘇丹及其繼承人給予補償;菲方在沙巴投資享有優(yōu)先權等。隨著一系列協(xié)議的達成,馬菲沙巴爭端暫告一段落,進入了蟄伏狀態(tài),不再繼續(xù)威脅兩國關系的大局。

      (三)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沙巴爭端的再次凸顯

      在菲律賓政府宣布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聲索時,菲律賓南部蘇祿地區(qū)的蘇祿蘇丹及其繼承人卻并沒有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追討。蘇祿蘇丹及其繼承人不斷要求菲律賓政府幫助他們追討沙巴主權,恢復其家族在沙巴的統(tǒng)治地位,但是菲律賓政府并沒有接受他們的要求。菲律賓最高法院2011年在一份決議中仍然提到“為了不損害國家的安全、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利益,菲律賓保留對沙巴主權的聲索,并將在未來繼續(xù)”,可見沙巴問題實際上一直并未徹底解決,只是處在冷卻狀態(tài)。

      2012年10月,菲律賓政府宣布在菲律賓南部地區(qū)建立新政治實體,囊括蘇祿地區(qū),但蘇祿蘇丹卻強調(diào)自身的存在性并與政府發(fā)生矛盾。蘇祿蘇丹賈馬魯爾·基拉姆三世單方面宣布將自行采取行動追討沙巴領土。2013年2月,約200名蘇祿蘇丹的支持者(蘇祿蘇丹武裝)侵入馬來西亞沙巴州的拉哈達圖地區(qū)以“追討沙巴主權”,與馬來西亞武裝部隊發(fā)生沖突,死傷慘重。兩國政府層面隨即展開斡旋,菲律賓政府也與蘇祿蘇丹武裝交涉,但是對于蘇祿蘇丹武裝這樣的非國家行為體,政府層面的交涉效果有限。政府的交涉最終宣告無效,馬來西亞與蘇祿蘇丹武裝發(fā)生嚴重的流血沖突。馬來西亞隨即出動部隊展開清剿行動,造成嚴重傷亡,但最終徹底擊潰入侵沙巴的蘇祿蘇丹武裝。

      拉哈達圖入侵事件標志著沙巴問題的再度凸顯,顯示出沙巴問題的復雜性。長期以來,沙巴問題在菲律賓國內(nèi)的地位就十分敏感,歷任總統(tǒng)都很難妥善處理沙巴問題,而且菲律賓南部的穆斯林地區(qū)本身也存在嚴重的危機,政府對該區(qū)域的管控能力有限。拉哈達圖入侵事件加劇了菲律賓國內(nèi)的矛盾,菲律賓政府面臨巨大的壓力。沙巴問題實際上從未徹底解決,菲律賓外交部也稱并未完全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聲索,只是面對馬來西亞實施的有效管控,菲方顯得無可奈何,只能在政府層面擱置了對沙巴的主權聲索。

      二、“東盟方式”在沙巴爭端處理中的作用

      沙巴爭端從古代王朝歷史和殖民歷史中延續(xù)而來,一直困擾著民族國家形成后的馬菲兩國。不僅對馬菲兩國的雙邊關系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地區(qū)局勢產(chǎn)生了沖擊,更影響著東盟的團結和發(fā)展。東盟成員國間的領土爭端對于建構東盟特殊的內(nèi)部機制和原則——“東盟方式”起到了一定作用,而“東盟方式”又反過來作用于沙巴爭端,對爭端的處理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對“東盟方式”基本原則的強調(diào)

      1.不干涉原則

      隨著東南亞地區(qū)國家的相繼獨立,該地區(qū)新出現(xiàn)了一批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長期的殖民史給該地區(qū)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獨立后的民族國家對主權和獨立高度敏感。然而,面對冷戰(zhàn)嚴峻的國際形勢,他們也認識到進行區(qū)域合作以抵御外來干涉的重要性。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東南亞的海島國家首先開始嘗試進行區(qū)域合作,在幾次失敗的嘗試之后,東盟于1967年8月8月宣告成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新加坡5國領導人在曼谷簽訂《曼谷宣言》,這份文件對于不干涉原則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因為各國之間相當程度的多樣性加重了他們之間關系的脆弱性——他們的歷史經(jīng)驗、文化、宗教和戰(zhàn)略觀點的多樣性①(菲律賓)魯?shù)婪颉·塞維里諾:《21世紀會有一個新東盟嗎?》,《歐亞雜志》2004年7月,第180頁。。這種多樣性導致了東南亞國家關系的脆弱,因而國家間關系在東盟成立初期乃至現(xiàn)在都極為敏感。不干涉原則成為東盟一直堅持的原則,也是在東盟參與沙巴問題處理時堅持的原則。

      1968年馬菲關系的惡化嚴重影響了剛剛成立的東盟的團結,這個新興國際組織的生命力也被打上了問號。然而,東盟內(nèi)部的協(xié)調(diào)機制——“東盟方式”開始發(fā)揮了作用。東盟并沒有直接干預馬菲之間的沙巴爭端,也并沒有將沙巴爭端列為東盟集體討論的議題,而是積極推動馬菲兩國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加強對話。東盟實際上沒有直接干預,反而努力將爭端保持在雙邊問題的層面,并從側面積極斡旋。這反映出東盟對于雙邊領土爭端的極度敏感性、對主權的高度強調(diào)以及對不干涉原則的堅持,有利于問題保持穩(wěn)定,避免了多邊介入給爭端帶來更為復雜的不利因素影響。

      2.協(xié)商一致原則

      “東盟方式”的一個特點是在決策過程中堅持協(xié)商一致的方式,這充分尊重了國家主權和國家平等,是國家主權原則在國際組織機制中的延伸,但這實際上也導致了東盟無法快速做出有效的反應。協(xié)商一致本身是一項普遍的國際原則,也是其他國際組織在實踐當中的運作方式,東盟的該原則并非獨創(chuàng)。但是在東盟的語境下,協(xié)商一致被給予了更高和更重要的地位。協(xié)商一致原則有著一貫性,自東盟成立以來就存在,并且在東盟不斷發(fā)展的歷程中又不斷被豐富和加強著其內(nèi)涵。東盟國家間關系的微妙性使他們有意識地避免“東盟方式”過于超越國家主權原則,或者具有過高的強制性。

      關于在東盟成立初期就進入白熱化的沙巴爭端,作為當事國同時也是東盟成員國,馬菲都不愿意將該問題訴諸多邊的國際組織——東盟。而且在沙巴爭端最為激烈的時候,東盟尚且剛剛成立,不具備充分解決爭端的機制和能力。協(xié)商一致原則要求成員國全體協(xié)商一致同意,在發(fā)展至今日的東盟中,即使不能達成全體協(xié)商一致,也要求至少不存在任意一方表示明確反對某一議題。然而在沙巴爭端中,相互對立的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反對在東盟中協(xié)商討論或在東盟框架下協(xié)商解決沙巴爭端,東盟只能以非強制和非權威的方式進行呼吁和斡旋。實際上,沙巴爭端主要還是回歸了雙邊,是由兩國進行雙邊協(xié)商解決的。

      3.非正式原則

      東盟從成立時的背景中就體現(xiàn)出來并維持至今的另一特點或者稱之為“東盟方式”的一大原則,就是“在推進其事業(yè)的進程中,東盟更傾向于非正式的、松散的安排而不是條約和正式的協(xié)議,它主要依靠領導人、部長以及高官們的個人關系,還有同行之間的影響,而不是制度”①(菲律賓)魯?shù)婪颉·塞維里諾:《東南亞共同體建設探源——來自東盟前任秘書長的洞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頁。。即便是標志東盟成立的第一份文件《曼谷宣言》都只是一份簡單的意向性文件,不是以法律術語表達的,也沒有明確的地區(qū)機制,實際上并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梢姈|盟的非正式原則從組織成立伊始就顯露無疑。

      實際上,在東盟成立后的25年里,成員國都沒有一次把東盟成員國間的內(nèi)部沖突提交高級委員會。東盟國家不習慣于援引東盟文件的條款,也是為盡力避免東盟組織具有超國家的權力或是卷入雙邊爭端。在沙巴爭端最緊要的關頭,東盟內(nèi)部的“東盟方式”發(fā)揮了作用。東盟瀕臨瓦解之際當即做出決定,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充當“說客”,由時任泰國外長塔納·科曼和印度尼西亞外長馬利克從中斡旋,勸說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以東盟的事業(yè)和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局為重,化干戈為玉帛,息事寧人,讓東盟能夠順利地發(fā)展下去②祁廣謀、鐘智翔:《東南亞概論》,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310頁。。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這次以非正式方式進行的調(diào)?;旧纤闶浅晒Φ?,馬菲開始冷靜下來,矛盾出現(xiàn)緩和的轉機,馬來西亞重新開始參加東盟的活動,東盟此前的癱瘓狀態(tài)宣告終結。

      (二)爭端回歸非東盟的雙邊處理模式

      在沙巴問題上,東盟從中積極斡旋,但是并沒有直接干預,沒有對該問題提出直接的干涉性意見,只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勸說馬菲雙方保持克制和冷靜。實際上,這也是東盟在處理內(nèi)部爭端時慣用的做法。在東盟的參與下,馬菲開始冷靜下來,非對抗性地探討沙巴問題的解決辦法。東盟和有關國家的勸和使得馬菲從斷交走向對話,馬科斯政府隨后也放棄了在科列吉多島訓練部隊侵入沙巴進行破壞的計劃。馬菲雙方圍繞沙巴問題開始保持低調(diào)的態(tài)度,不再刻意挑起沙巴問題。經(jīng)歷了1968年的危機,馬菲兩國關系開始走向平穩(wěn),東盟的發(fā)展也步入了比較穩(wěn)定的階段。東盟內(nèi)部的合作項目不斷展開,雖然成果有限,但是其間仍有馬來西亞于1971年提出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區(qū)計劃,該計劃也得到了成員國有保留的支持。印度尼西亞對該計劃的興趣最大,泰國和菲律賓對馬來西亞提出的中立化設想也表示贊同??梢?,馬菲在經(jīng)歷了沙巴爭端后,兩國關系也開始走向緩和,但這也僅僅是東盟區(qū)域政治合作的開端。

      總之,東盟的努力使得馬菲的爭端回歸了雙邊層面。最終以菲律賓的妥協(xié)取得了階段性的緩和及解決。1977年,時任菲律賓總統(tǒng)的馬科斯首先在吉隆坡舉行的第二屆東盟首腦會議上宣布放棄對沙巴的主權要求。會后,馬科斯訪問了沙巴,并在當?shù)氐募瘯闲挤坡少e政府和人民都認為沙巴是馬來西亞領土的一部分。兩國政治互信開始增強,關系走上正軌。1978年,兩國決定雙方的安全部隊將共同防止菲律賓南部非法穆斯林組織的反政府行動。此后,兩國關系總體穩(wěn)定。

      三、東盟內(nèi)部爭端與“東盟方式”的未來

      (一)東盟內(nèi)部成員國間復雜的領土爭端

      東南亞地區(qū)內(nèi)部充滿著復雜性,因殖民歷史的遺產(chǎn)、王朝歷史的恩怨或是國家圍繞經(jīng)濟利益而產(chǎn)生的領土邊界爭端相互重疊、持續(xù)不斷。由于這類爭端,東南亞國家間和東盟內(nèi)部的關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二戰(zhàn)后,由于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和國家利益的驅使,東盟國家間的領土邊界問題不斷出現(xiàn),例如:

      表1 二戰(zhàn)后東盟國家領土邊界爭端一覽表

      很大程度上,殖民主義塑造了今天的東南亞國家,而一系列的領土爭端也與這段歷史密不可分。與領土爭端相互交織的往往還有族群、宗教等問題,因而問題更顯復雜。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延續(xù)至今,東南亞國家間仍舊不時爆發(fā)沖突和摩擦?!皷|盟方式”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都顯得十分小心,堅持著一貫的不干涉原則、非正式原則以及協(xié)商一致原則等。也正是由于對“東盟方式”的堅持,東盟在面對成員國內(nèi)部復雜的領土爭端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東盟方式”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東盟方式”在東盟成立初期,對于維護脆弱的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與和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東盟方式”基于東南亞內(nèi)部的多樣性,并在長期的發(fā)展中不斷構建和完善。東盟的特有方式發(fā)展至今,展現(xiàn)了有效的一面,也有失效的時候。然而客觀來看,經(jīng)過40多年的發(fā)展,東盟不斷成長壯大至今,至少也能證明“東盟方式”不是徹底無效的。

      “東盟方式”曾有效阻止了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沙巴爭端的緩和就與東盟的斡旋有關。通過“東盟方式”,東南亞國家增進了相互了解,多了溝通的渠道,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同體意識而增強了團結,東盟當前的影響力也是足以說明的。東盟在處理東南亞地區(qū)的爭端中表現(xiàn)得最有效、最被贊賞的是對于20世紀80年代的越南出兵柬埔寨事件的處理。在東盟的積極努力下,持續(xù)了10年的柬埔寨問題最終由一個地區(qū)性、國際性的熱點轉變?yōu)榧砥艺膬?nèi)政①盧軍:《東盟安全機制的有效性和無效性》,《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9期,第10頁。。柬埔寨問題最終基本得以和平解決,而且在“東盟方式”的引領下,東盟內(nèi)部各種框架也逐漸形成。

      但是由于“東盟方式”自身的特點,頻頻出現(xiàn)在面對東盟內(nèi)部問題時卻效用有限的狀況。2008年泰柬兩國之間由于爭奪柏威夏寺而爆發(fā)沖突,影響了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給“東盟方式”的有效性打上了問號。爭端發(fā)生后,柬埔寨主動請求東盟出面協(xié)調(diào)解決,然而泰國卻拒絕了東盟的提議,于是東盟也不便直接插手爭端。東盟難以發(fā)揮效用,與其一貫堅持的“東盟方式”有著密切關聯(lián)。不干涉原則作為“東盟方式”的核心,頻頻在類似爭端中發(fā)揮“作用”。因此,東盟沒能有效解決泰柬之間的紛爭,除了呼吁之外不能發(fā)揮實際作用。2011年,兩國爭端再次升級,一直延續(xù)至今無法徹底解決,這實際上暴露出東盟缺乏權威或強制性的內(nèi)部爭端協(xié)調(diào)和解決機制?!皷|盟方式”帶來益處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zhàn)。

      (三)“東盟方式”面臨漸進式轉型的壓力

      面對類似泰柬之間的柏威夏寺的一些爭端,已經(jīng)暴露了東盟機制的無效性。而2013年在沙巴發(fā)生的拉哈達圖入侵事件,再一次挑戰(zhàn)了東盟在地區(qū)事務中的“核心地位”。沙巴問題沉寂多年,又以新的方式出現(xiàn)在世界的面前,東盟作為重要的地區(qū)組織,有著推進東南亞一體化乃至東亞一體化的抱負,然而卻在此類爭端中,由于其“東盟方式”而備受詬病。東盟在最近出現(xiàn)的沙巴爭端中不見身影,一方面是成員國不希望把爭端區(qū)域化,另一方面是成員國試圖把它看作一個內(nèi)部問題而不干涉。然而問題包括馬菲兩國,而且影響著區(qū)域的安全和穩(wěn)定,并非單純的“內(nèi)部問題”。

      “東盟方式”對于區(qū)域爭端的解決能力越來越受到質疑。在敏感的領土爭端中,東盟的一致立場難以形成,對于危機的處理屢屢失效。這對于東盟共同體的構建也是一種打擊。最近的沙巴爭端也把世界的目光引向了東南亞安全維護中的非國家行為體,如何處理爭端中的非國家行為體也成為“東盟方式”應當考慮的新問題?!皷|盟方式”由于上述種種原因,已經(jīng)面臨著不小變革的壓力。

      世界面臨著深刻的轉變,冷戰(zhàn)時期到后冷戰(zhàn)時代,再到經(jīng)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東盟方式”越來越暴露出短板。東盟前秘書長也坦言“東盟方式”必須隨國際和地區(qū)形勢改變,既非全部,也非大部分的改變②(菲律賓)魯?shù)婪颉·塞維里諾:《東南亞共同體建設探源——來自東盟前任秘書長的洞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頁。。東盟內(nèi)部的多樣性依舊延續(xù)著獨立時的狀態(tài),因此“東盟方式”的轉變?nèi)耘f面臨挑戰(zhàn)。只有隨著東盟機制、地區(qū)意識、共同規(guī)范等的逐漸形成,進而“東盟方式”逐步轉變,東盟在處理內(nèi)部爭端時才能更有作為。

      1.李晨陽、邵建平:《論白礁島主權爭端及其對新馬關系和東盟發(fā)展的影響》,《東南亞研究》2009年第1期。

      2.李文良:《東盟安全機制及其特點探究》,《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第2期。

      3.趙艷:《東盟領土爭端解決機制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4.張登科:《東盟方式的運作困境》,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5.朱孟婷:《東盟國家間領土爭端的解決方法評析》,《法治與社會》2013年第2期。

      6.NEW MANDALA,“ASEAN non-interference and the Sabah Conflict”,http://siapacific.anu.edu.au/newmandala/2013/ 03/22/asean-non-interference-and-the-sabah-conflict/,2016年4月25日。

      (責任編輯:楊超)

      The Effect of“ASEAN Way”in Solv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bah Conflicts betwee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Wei Yi

      Because of the colonial history,economic profits and other reasons,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 conflicted for many times in history.the disputes had already been ignored for many years,however,the disputes aroused again because of the Invasion of LahadDatu.The disputes not only influenced the bilateral relation betwee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ASEAN.The“ASEAN Ways”played a role in solving 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such as Sabah Conflicts,but the effect was limited.The study discusses the effect of“ASEAN Ways”in solving 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bah Conflicts.

      Sabah Conflicts between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ASEAN Ways”;Territorial Disputes

      D815.3

      A

      1003-2479(2016)05-0018-06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專業(yè)周邊國家和區(qū)域研究(馬來語)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沙巴蘇丹爭端
      再見,蘇丹
      趣味(語文)(2019年10期)2020-01-14 03:26:02
      蘇丹總統(tǒng)被推翻驚世界
      沙巴大會魅力分享 森工健維盛裝起航
      “蘇丹”之死
      日本大猩猩“沙巴尼”獲得注冊商標
      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國際法探討
      沙巴:探索一切樂趣
      旅游世界(2016年2期)2016-03-01 02:52:46
      有第三方干預的兩方爭端的博弈分析
      對日受降權爭端背景下的中共與美關系
      美高官試圖淡化軍售爭端
      桃园市| 新乐市| 旬阳县| 洪江市| 靖江市| 新昌县| 揭西县| 昭通市| 常宁市| 莎车县| 大洼县| 定边县| 紫金县| 射阳县| 东城区| 西和县| 绥棱县| 阿克苏市| 新干县| 贺兰县| 东阳市| 游戏| 通州市| 大埔县| 敦化市| 临夏县| 郓城县| 龙井市| 台北县| 鹤壁市| 九台市| 临夏市| 天气| 沅陵县| 西畴县| 叶城县| 沾化县| 葫芦岛市| 炉霍县| 沛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