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香,尚慧艷,何恒果
(西華師范大學 a.生命科學學院;b.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南充 637009)
?
四川省天竺桂主要病蟲害調查研究
何 香,尚慧艷,何恒果
(西華師范大學 a.生命科學學院;b.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南充 637009)
為初步探究四川省內天竺桂的病蟲害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2015年分別對四川省宜賓、南充、廣安、成都、廣元等不同地區(qū)天竺桂病蟲害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四川地區(qū)天竺桂上病害共6種,主要包括病原為田中新煤炱菌[Neocapnodiumtanakae(Shirai et Hara) Yamam]的煤污病,病原為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炭疽病、病原為枇杷殼二孢(Ascochytaeriobtryae)的葉斑病、病原為樟外擔子菌(Exobasidiumsawadae)的粉實病。蟲害10種,以樟白輪蚧(Aulacaspisrosarum)、樟修尾蚜(Megouracitricola)、葉癭蚊(Dansinenurassp.)、樟梢卷葉蛾(Adoxophyesorana)為優(yōu)勢種群。并根據病蟲害類型提出了防治建議。
天竺桂;四川;病蟲害;種類調查;綜合防治
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又名普陀樟,為常見常綠闊葉喬木,屬于毛茛目樟科植物,樹皮青褐色,有香味,樹冠為自然圓頭型,四季常綠,株態(tài)優(yōu)美,長勢強,樹冠擴展快,對氯氣和二氧化硫均有較強的抗性,為理想的防污綠化園林樹種。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蘇、浙江、臺灣、日本等地,近幾年四川各大城市也大量采用天竺桂作為城市街道行道樹和園林綠化樹種。
隨著天竺桂在園林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天竺桂病蟲害的發(fā)生也越來越多,當病蟲害發(fā)生極為嚴重時,導致觀賞效果極劇下降,對園林景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當前有學者對天竺桂生物學特性、育苗技術和葉片提取液方面進行研究[1-2],吳建勤[3-5]、魏開炬[1]分別對日本、佛州天竺桂上的日本龜蠟蚧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研究;朱迎雁和李雋[6]對云南天竺桂上的桑白盾蚧進行調查防治研究。極少學者對天竺桂的病蟲害進行系統(tǒng)研究。為此,作者于2013—2015年系統(tǒng)調查了四川省不同地區(qū)天竺桂病蟲害發(fā)生的種類和危害情況,為本地區(qū)天竺桂病蟲害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1 調查地點及分析
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長江上游,介于東經97°21′~108°31′,北緯26°03′~34°19′之間。四川氣候豐富多樣,東部常冬暖夏熱、少雨多旱,多霧少日照;西部則春寒冬長、常年無夏、降雨集中、日照充足;氣候類型多且垂直變化大,有利于各種植物和動物的生長。由于四川不同地區(qū)氣候差異較大,天竺桂的生長環(huán)境差別也較大,選取了四川成都、宜賓、南充、廣元、廣安五個城市調查天竺桂的病蟲害情況。
1.2 調查方法
調查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進行,病蟲害爆發(fā)季節(jié)每月調查3次,其它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調查1次。調查方法參考曹紅妹等[7]的方法并加以改進。分別在成都、南充、宜賓、廣元、廣安五個城市選取生態(tài)環(huán)境各不相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天竺桂進行調查,主要將城市街道、校園、公園、苗圃基地、農家樂5個地方作為調查區(qū)域。對各城市主要街道的天竺桂隨機抽取30株作為樣本;校園或公園隨機抽取50株作為樣本;調查苗圃基地則采用五點法或Z字型法,調查30株(即該片天竺桂作為一個標準地);一般農家樂面積在3畝左右,面積小,栽植天竺桂的數量較小,則對農家樂的天竺桂進行全面調查,并將所有調查的天竺桂作好相應的標記。調查時對每株天竺桂東、南、西、北四個不同方位和上、中、下不同樹冠層進行抽樣調查,計算出每種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危害程度的計算及分級參考曹紅妹等[7],如下:
葉部病害的分級:葉片感病率14%以下為1級,葉片感病率為15%~35%為2級,葉片感病率36%~60%為3級,葉片感病率61%以上為4級,分別用+、++、+++和++++表示;莖干和根部病害的分級按照感病株率來計算,分級情況同葉部病害。
害蟲分級:蟲口密度每株天竺桂5頭以下為1級,蟲口密度每株天竺桂5~15頭為2級,蟲口密度每株天竺桂16~30頭為3級,蟲口密度每株天竺桂31頭以上為4級,分別用+、++、+++和++++表示。
1.3 標本鑒定
病害:在實地拍照,并采集標本裝袋帶回實驗室后,并將病原制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根據照片、標本與病原孢子形態(tài)種類及查閱相關病害鑒定書籍、手冊、文獻,鑒定病害[7]。將不能鑒定的標本,拍照并制成切片請相關專家鑒定。
蟲害:依據《中國經濟昆蟲志》、《中國蛾類圖鑒》、《林業(yè)有害生物與防治圖鑒》、《園林苗圃病蟲害診治圖說》、《中國昆蟲生態(tài)大圖鑒》[8-13]等參考書籍,將蟲害鑒定到種。
2.1 天竺桂病害種類與發(fā)生程度
四川成都、南充、宜賓、廣元、廣安調查收集到天竺桂病害共有6種(見表1)。
表1 四川地區(qū)天竺桂主要病害
由表1可知,危害比較嚴重的病害是煤污病和炭疽病,其次是葉斑病。煤污病全年都能發(fā)現,主要病發(fā)期是3—6月和9—11月,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嚴重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炭疽病發(fā)病期為8—9月,主要危害天竺桂葉片和枝干,嚴重時還危害果實。葉斑病主要危害下部的老葉,葉片感病初期出現赤褐色,后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斑,最后中央呈灰白色,病部與健部交界處有一明顯深褐色邊緣帶,一般夏、秋季節(jié)發(fā)生比較嚴重。在四川南充地區(qū)首次發(fā)現干腐病,危害范圍較小,危害程度較重,養(yǎng)護人員應及時進行處理,預防傳播。其他病害較輕或偶見。
2.2 天竺桂蟲害種類與發(fā)生程度
將采集到的昆蟲標本進行整理,共鑒定出天竺桂蟲害10種,隸屬于5目8科(見表2)。由表2可知,四川各地區(qū)天竺桂發(fā)生的蟲害中,主要以樟白輪蚧(Aulacaspisrosarum)和樟修尾蚜(Megouracitricola)為主,種群數量最高,可達到4級,即每棵樹發(fā)生的數量可達到60頭以上,在天竺桂上還發(fā)現了蚜蟲天敵瓢蟲,蚜蟲較多的地方,瓢蟲相對密集;
其次是樟梢卷葉蛾(Adoxophyesorana),在宜賓、南充地區(qū)發(fā)生較重,3月底到4月中旬幼蟲在新梢中蛀食為害,使樹梢枯死,嚴重影響了天竺桂的生長發(fā)育。葉癭蚊(Dansinenurassp.)在成都、南充地區(qū)發(fā)生較嚴重,主要以幼蟲為害新梢上的葉片,初期出現水漬狀微小斑點,繼而葉片背面隆起形成瘤狀蟲癭,最后形成穿孔,很多園林管理者誤認為該癥狀是穿孔病。通常一張葉片可以形成10~40個蟲癭,每個蟲癭形成一個穿孔,嚴重時90%以上的葉片受害。其他蟲害危害相對較輕。
表2 四川地區(qū)天竺桂主要蟲害
通過3年時間對天竺桂的調查發(fā)現,四川天竺桂上病害6種、蟲害10種,其中以煤污病、炭疽病、介殼蟲、蚜蟲為主要病蟲害。四川天竺桂煤污病的發(fā)生在近3年來越來越嚴重,煤污病的發(fā)生常常與介殼蟲、蚜蟲的發(fā)生緊密相聯(lián),在泉州地區(qū)的天竺桂上也有此發(fā)現[14]。為此,在防治煤污病的同時必須對蚜蟲和介殼蟲進行防治。在四川,危害天竺桂的介殼蟲為樟白輪蚧、日本龜蠟蚧和紅蠟蚧,在佛州等地也發(fā)現日本龜蠟蚧危害天竺桂[1,3-5],但云南地區(qū)以桑白盾蚧為主[6]。由此可見,危害天竺桂的介殼蟲種類較多,不同地方有所差異。對這類介殼蟲和蚜蟲多采用40.7%樂斯本或吡蟲啉進行防治。天竺桂炭疽病、葉斑病為近年新發(fā)現的病害,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建議適當增施腐殖質肥料和鉀肥來提高抗病性,并在發(fā)病期噴灑波爾多液或多菌靈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治。干腐病主要發(fā)生在較大的植株上,需涂白涂劑預防,并在發(fā)病期刮除病斑,及時涂1%硫酸銅液、甲基硫菌靈油膏。莖腐病的發(fā)生是在苗圃園苗木時期,發(fā)病時剪去腐爛枝,對莖部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天竺桂粉實病從成都向四川其他地方逐漸擴散,其發(fā)病規(guī)律與陳惠敏等[15]報道的肉桂粉實病發(fā)病規(guī)律相似,也可借鑒其防治方法,采用清園、環(huán)境改善并配合藥劑防治的方法。在成都、南充遭受葉癭蚊的危害較重,有上升為主要害蟲的趨勢,養(yǎng)護人員應重視該蟲害,及早防治。對葉癭蚊的防治主要以藥劑為主,可在成蟲羽化高峰期和幼蟲入土期進行,一旦錯過此防治時機則可進行樹冠噴藥保護[16]。白粉虱在四川春天對天竺桂危害嚴重,可采用黃板誘蟲或噴灑25%吡蚜酮的方法進行防治[17-18]。對白蟻,多采用燈光誘殺成蟲或挖毀蟻穴以及用殺蟲煙劑壓煙滅蟻或噴灑滅蟻靈的方法防治。在宜賓和南充,樟梢卷葉蛾危害較重,且在南充發(fā)現有天牛危害,這類鉆柱性害蟲嚴重影響植物對水分、礦質元素的吸收,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進行防治。巢蛾對天竺桂的危害近年也很嚴重,以幼蟲食葉和吐絲綴葉形成鳥巢狀蟲苞危害樟科植物,近幾年危害較重,可采用森得保粉劑、白僵菌復合粉孢等生物制劑對樟巢螟進行防治,防治效果達90%[19]。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化學藥品,品種單一,使用廣泛,易對環(huán)境內的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嚴重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尋求高效、環(huán)保的防治新途徑已成為當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點。有研究表明植物釋放的揮發(fā)性信息化學物質對植食性昆蟲在寄主定向行為上發(fā)生了改變[20],這為蟲害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如提取銀杏外種皮浸出液對介殼蟲、蚜蟲的防治具有顯著效果[21]。另外,利用生物防治也是方向之一,如利用金龜子綠僵菌及其粗毒素對樟巢螟幼蟲進行有效防治[22];適時釋放麗蚜小蜂可有效抑制白粉虱數量的增加[17]。事實上,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需要采用IPM策略,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解析植物—有害生物—環(huán)境間關系,探索新技術新方法,并適時協(xié)調使用化學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做到有害生物可持續(xù)控制[23]。
[1] 魏開炬.天竺桂佛州龜蠟蚧生物學特性觀察[J].中國森林病蟲,2011,30(5):17-20.
[2] 陳敬語,鄧忠治,盧永成.天竺桂種子育苗技術及效果分析[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15):197-198.
[3] 吳建勤.天竺桂日本龜蠟蚧防治試驗[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7,34(4):101-103.
[4] 吳建勤.永安市佛州龜蠟蚧的發(fā)生與危害[J].中國森林病蟲,2011,30(6):28-30.
[5] 吳建勤.修枝對日本龜蠟蚧蟲口密度及樹木生長的影響[J].中國森林病蟲,2008(5):35-38.
[6] 朱迎雁,李 雋,董文漢.桑白盾蚧生活習性觀察及其防治初探[J].云南農業(yè),2013(6):40-42.
[7] 曹紅妹,王廣利,陳 健,等.南昌市郊梅嶺山區(qū)油茶病蟲害調查[J].植物保護,2015,41(1):166-170.
[8] 朱弘復.中國蛾類鑒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9] 徐志華.園林苗圃病蟲害診治圖說[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10] 蔡邦華,陳寧生.中國經濟昆蟲志:第8冊 等翅目白蟻科[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11] 張廣學,鐘鐵森.中國經濟昆蟲志:第25冊 同翅目蚜蟲類(一)[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12] 韓國生.林業(yè)有害生物與防治圖鑒[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13] 張巍巍.中國昆蟲生態(tài)大圖鑒[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14] 陳文玉.泉州市區(qū)3種主要綠化樹種病蟲害及其防治[J].江西植保,2004,27(4):170-172.
[15] 陳惠敏,宋 漳,俞 亮,等.肉桂粉實病發(fā)生、病原生物學及藥效試驗[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2,22(2):176-179.
[16] 秦 剛,吳慶麗,王 媛.天竺桂葉癭蚊的危害與防治初報[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51(7):1360-1363.
[17] 李洪安,王 萱,李 響,等.麗蚜小蜂和黃板誘殺防治溫室白粉虱研究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7):475-477.
[18] 劉海清,龐占軍,關麗娥.25%吡蚜酮WP防治白粉虱的藥效試驗[J]. 北方園藝,2010(18):186-187.
[19] 肖伏德.樟樹行道樹上樟巢螟防治試驗[J].綠色科技,2014(9):80-81.
[20] 戴建青,韓詩疇,杜家緯.植物揮發(fā)性信息化學物質在昆蟲寄主選擇行為中的作用[J].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0,32(3):407-414.
[21] 權俊嬌.紅蠟蚧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22] 童應華,李萬里,馬淑娟.金龜子綠僵菌及其粗毒素對樟巢螟幼蟲的致病性[J].昆蟲學報,2014,57(4).
[23] 尚慧艷,何恒果.生態(tài)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措施[J].南方農業(yè),2015(24):115-117.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eases and Pests ofCinnamomumjaponicumin Sichuan
HE Xiang,SHANG Huiyan,HE Hengguo
(a.College of Life Science,b.Key Laboratory of Southwest China Wildlif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Nanchong Sichuan,637009,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and the insects inCinnamomumjaponicum(C.japonicum) in Sichuan and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s from 2013 to 2015.The disease and pest insects ofC.japonicum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Yibin,Nanchong,Guangan,Chengdu and Guangyua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 kinds of the visible diseases ofC.japonicum.The main pathogens were Sooty blotch ofNeocapnodiumtanakae(Shirai et Hara )Yamam,Anthracnose of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Sacc,Leaf spot ofAscochytaeriobtryaeand Powdery-fruit disease ofExobasidiumsawadae.Meanwhile,10 species of pests were collected inC.japonicum.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Aulacaspisyabuikei,Megouracitricola,Dansinenurassp.andAdoxophyesorana.Some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diseases inC.japonicum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Cinnamomumjaponicum;Sichuan;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pecies investigation;integrated control
1673-5072(2016)04-0376-04
2015-12-22
四川省教育廳項目(11ZA293);西華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10B029)
何 香(1990—),女,四川宜賓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為園林植物病蟲害研究。E-mail:2511052339@qq.com
何恒果(1978—),女,四川南充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病蟲害研究。 E-mail: hengguohe@163.com
Q965.8
A
10.16246/j.issn.1673-5072.2016.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