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他是中國飛機設計戰(zhàn)術性能氣動布局專業(yè)組創(chuàng)建人之一,建起了中國第一個航空電子系統(tǒng)研究室;他長期從事殲-8、殲-7C以及殲-10飛機的研制,后來被譽為中國“殲-10之父”。這位在中國航空研究領域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宋文驄。
和藹可親的宋文驄從外表看來,與普通人毫無二致。住在他家附近的老鄰居們,時常遇到滿頭白發(fā)的宋文驄,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到菜市場買菜,到所里上班。也有人回憶說,1990年代初,中國軍工行業(yè)最困難的那幾年,宋文驄一度因為家里經(jīng)濟困窘,下班后擺攤賣面條以維持生計。那個年代的人們感慨:研究導彈不如賣茶葉蛋??!
導彈專家宋文驄的一生跌宕起伏,富于傳奇色彩。他這一生是如何走過來的?他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
1930年3月26日,宋文驄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早在學生時代,他就與飛機結下了不解之緣,不過,那卻不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少年時代,宋文驄是在防空警報和硝煙戰(zhàn)火中度過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飛機對昆明沒完沒了的轟炸。“防空警報,警報什么呢?———中國飛機跑了,日本飛機來了。我們沒有抵抗力?。 睅资旰蠡貞浲?,宋文驄依然忍不住扼腕:“那個時候,我們國家航空落后啊,那個挨打是沒完沒了的!”目睹美麗的古城經(jīng)常遭遇日軍轟炸,一個念頭在宋文驄心中潛生暗長:“長大要當飛行員!我們一定要有很好的飛機?!眽粝肴缤N子般在幼小的宋文驄的心底萌芽。
1949年,宋文驄成為一名解放軍偵察員,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50年,宋文驄調(diào)入空軍二航校學習———此時的宋文驄感覺,兒時的夢想曙光初現(xiàn)。1951年,作為空軍機械師的一員,宋文驄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后第二年,不忘初心的他,如愿考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進入空軍工程系學習飛機設計,離實現(xiàn)夢想又進了一步。
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期間,宋文驄就參與了“東風113”的研制。1960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先后在沈陽飛機制造廠、國防部六院一所工作,是中國飛機戰(zhàn)術和氣動布局專業(yè)創(chuàng)建人之一,同時,他也是中國先進新式氣動布局設計技術的開拓者,此后,宋文驄殫精竭慮,為中國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機———殲-8飛機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年奮發(fā),澎湃強國雄心
1980年,宋文驄任611所總設計師,中國航空工業(yè)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
1980年代初的中國空軍,盡管在飛機制造設計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仍然沒能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甚至沒有一款“拿得出的先進戰(zhàn)機”。對此,現(xiàn)在不少“軍迷”都記憶猶新。雖然1964年中國就能生產(chǎn)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米格-21戰(zhàn)斗機,但10年浩劫,使得中國的航空工業(yè)一直裹步不前。此時,空軍裝備的殲-7和殲-7I總共不過幾十架,大部分空軍部隊還靠著二三十年前仿米格-19的殲-6,撐起祖國的一片藍天。不少當事人感慨:“中國空軍憑的是一腔熱血在捍衛(wèi)著祖國的天空!”
與此同時,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航空領域發(fā)展很快,美國空軍已經(jīng)裝備第三代的F-15和F-16上千架,美國海軍的F-14也裝備10余年了。與之相比,中國的航空工業(yè),在技術、人才和實驗條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進飛機的要求相距甚遠,中國空軍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有越拉越大之勢。
1981年年底,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鄒家華向鄧小平建議:開始搞新一代殲擊機,預計初期投資在5億元。鄧小平批示:“新殲項目較為重要,前期投資5億左右,目前花錢也不多,擬同意?!痹趪鴥?nèi)經(jīng)濟發(fā)展經(jīng)費極為緊張的情況下,代號為“10計劃”的新一代殲擊機項目正式拉開序幕。
1986年,時年56歲的宋文驄被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肩負起了中國自主研發(fā)新一代先進戰(zhàn)斗機的歷史重任。殲-10飛機是中國自行研制的當時唯一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戰(zhàn)斗機,技術跨度大、難度高,其戰(zhàn)技要求集中體現(xiàn)了西方先進國家著手開發(fā)的2000年左右裝備的先進戰(zhàn)斗機的特點。殲-10戰(zhàn)斗機屬于第三代戰(zhàn)斗機,這對于當時仍普遍裝備殲-6、殲-7等第二代戰(zhàn)斗機的中國空軍來說頗為陌生。
“嚴格意義上說,當時的殲-10還不是一架完全的第三代戰(zhàn)機,跟現(xiàn)在的殲-10也有很大差別?!睒I(yè)內(nèi)人士指出,此時的殲-10沒有完全采用翼身融合設計;鴨翼面積不大,靜不穩(wěn)定度有限,機動性也不是太高;甚至發(fā)動機還沒蹤影,整機動力水平還是大大的未知數(shù)。殲-10研制的難度,超乎想象。這架飛機究竟能達到什么水平,當時誰都說不準。
對于這一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有人問宋文驄:“宋總啊,恕我冒昧直言,據(jù)我所知,搞一個型號飛機少則十年八年,多則十幾二十年,你今年已經(jīng)50多歲了,年齡不饒人啊,這架飛機在你手里最終能設計定型嗎?”說話人言下之意就是你宋文驄可能到死都搞不成殲-10!對于這一充滿“善意”的關懷,宋文驄這樣回答:“哈,這個問題有意思。我老宋還能活多少年,這架飛機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說了不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通過這架飛機的研制,中國一大批現(xiàn)代飛機設計研制的人才肯定會成長起來!對此,我深信不疑。我們只要為他們鋪好了路,到時候我老宋在不在沒關系,自然會有比我宋文驄更高明的人來接著干?!?/p>
飛機設計研制過程中,宋文驄既是領導又是專家,他力主技術民主,鼓勵創(chuàng)新;他不僅性格開朗且點子多,常被同事們戲稱為“宋老鬼”。根據(jù)殲-10的需要,他親自創(chuàng)設“戰(zhàn)術技術與氣動布局”專業(yè),自己當組長,專門討論飛機使用分析等與空軍作戰(zhàn)有關的事情,這些謀劃與布局為后來殲-10“17分鐘的一鳴驚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了技術上的困難,611所還面臨一個實際問題:缺錢,這個問題曾經(jīng)幾乎讓殲-10夭折。沒錢就做不了試驗,沒錢就做不了方案。殲-10 的研制,一度因為資金問題,在原地踏步。
1989 年,中央軍委組織了一個龐大的軍事代表團前往前蘇聯(lián)考察,宋文驄也受邀參加了??疾炱陂g,蘇-27SK———一款前蘇聯(lián)的新銳戰(zhàn)斗機,給軍事代表團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其影響可以用“震撼“來形容?!肮鈨?nèi)油量就超過殲-7 空重的戰(zhàn)斗機,居然能夠達到F-16的機動水平!”對當時的中國空軍而言,蘇-27SK戰(zhàn)斗機被驚為天人!
回國后,在北京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有不少空軍將領提出,“與殲-10相比,蘇-27 性能優(yōu)異。”“殲-10干脆下馬別搞了,把錢省出來買蘇-27 更合算。”還有人甚至喊出了“要打贏,靠27”的口號。的確,從1982年開始到1989年,整整8年時間,殲-10依然躺在圖紙上,始終處于“方案論證、預先研究、再論證”階段。有領導甚至說,成飛搞殲-10是“5分錢想上長城,根本就是不切實際嘛!”
611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最困難的歲月,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和空軍副司令員林虎等少數(shù)有真才實學的將領,對難產(chǎn)的殲-10給予毫無保留、最為堅定的支持,沒有他們,可能就沒有現(xiàn)在的殲-10了!
對于大量進口蘇-27戰(zhàn)斗機的觀點,與會的劉華清將軍笑而不語,而是先讓宋文驄發(fā)言。宋文驄起身道:“蘇-27 的確性能優(yōu)異,但是和殲-10相比,二者性能各有所長,蘇-27是替代不了殲-10的,兩者應該是相互取長補短?!?/p>
劉華清點頭贊許,然后才亮明自己的觀點:“蘇-27 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孩子;殲-10 無論如何,就是再困難,也要搞下去!”
在接下來漫長的研制過程中,宋文驄領導廣大設計技術人員,緊縮開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一步一個腳印,一次又一次攻克技術難關,默默地向目標邁進。他們先后攻克了先進氣動布局、數(shù)字式電傳飛控系統(tǒng)、高度綜合化航電武器系統(tǒng)以及CAD/CAE/CAM等關鍵技術。
殲-10首飛,一個令人激動的日子
1998年3月23日是中國航空史上具有標志性的一天,也是宋文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在這一天,殲-10飛機在成都首飛成功。
試飛前夕,已經(jīng)68歲的宋文驄深深為他的殲-10捏了把汗。國外第三代飛機無一例外都發(fā)生過墜機事故,這如同一個魔咒,籠罩在團隊每一個人的心頭?!斑@種飛機沒有不摔的,所以他當時壓力很大?!敝檎呋貞浾f。
宋文驄是個尊重科學甚至敬畏科學的人,他對急功近利、違背科學的做法非常反感,對于航空領域中的慘痛教訓也銘刻在心。在他主持殲-7C和殲-10戰(zhàn)機的研發(fā)過程中,飛了上萬個起落,但從未摔過飛機,也從未出過人員傷亡。這次,如何讓殲-10試飛成功,仍然是一道難解的方程式。殲-10戰(zhàn)斗機副總設計師戴川回憶:“宋老的方法就是反反復復、反反復復把工作做到位?!?/p>
首席試飛員雷強是試飛大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之一,這一天由他駕駛殲-10首飛。若此次試飛成功,那么,中國軍機研制史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第三代先進戰(zhàn)斗機將橫空出世。雷強明白自己肩頭的膽子有多重!
雷強回憶說,首飛當日,天氣并不理想,能見度勉強達到5公里。由于緊張,他滿臉通紅,看起來像喝醉了酒,脈搏更是跳到了每分鐘152次。然而,奇怪的是,當雷強深吸一口氣走進機艙啟動發(fā)動機以后,心里卻完全平靜了。殲-10猶如一道藍色閃電,從地面掠起,直擊長空!一項項試驗順利通過!
17分鐘后,雷強駕駛殲-10安全著陸,現(xiàn)場掌聲雷動。殲-10的成功,標志著中國自主研制先進戰(zhàn)機已經(jīng)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看到殲-10首飛成功,宋文驄忍不住淚流滿面。殲-10戰(zhàn)斗機設計師楊偉說:“在那之前,從未見過老頭流淚,但是在那一刻他哽咽了。他畢生的精力,最終化作了一種戰(zhàn)斗力?!贝藭r此刻,宋文驄難以抑制內(nèi)心的激動,他在現(xiàn)場激動地高聲宣布:“為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然而,研制殲-10的困難其實才剛剛開始。從1998年3月開始試飛,到2003年12月31日完成試飛,這5年零8個月里,試飛中遇到的困難比工程研制階段更多。但所有的困難終究都被宋文驄帶領的團隊踩在腳下。2006年12月29日,新華社向世界宣布:“由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殲-10戰(zhàn)斗機,已成建制裝備部隊、形成作戰(zhàn)能力。這對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建設、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p>
中國最神秘傳奇的武器殲-10,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是一款具備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戰(zhàn)斗機。這一年,宋文驄76歲,離他受命為殲-10總設計師之時,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20個年頭。隨著殲-10戰(zhàn)機的研制定型,中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第三代戰(zhàn)斗機設計技術。國慶60周年大閱兵時,殲-10戰(zhàn)斗機與空警2000、空警200一起,雄姿英發(fā)地飛過天安門上空,令世界矚目。
2010年2月10日,宋文驄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頒獎辭簡潔凝練地概括了他為中國航空事業(yè)奮斗的一生: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fā)奮,澎湃強國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進鋼鐵雄鷹。青驥奮蹄向云端,老馬信步小眾山。他懷著千里夢想,他仍在路上。
宋文驄為祖國的航空事業(yè),殫精竭慮,把自己一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中國航空工業(yè)騰飛的偉大事業(yè)之中。就在殲-10飛機18歲生日的前一天,2016年3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y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宋文驄在北京301醫(yī)院逝世,享年86歲。
“中國人民今天失去了一位大師?!庇忻襟w沉痛宣告。從少年立志,到為祖國航空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宋文驄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探索和攀登的崢嶸歲月。他的嚴謹求實,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的堅忍不拔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矢志不渝、繼續(xù)奮斗?!八挝尿嫛边@三個字,將與殲-10飛機一起,閃耀在中國航空工業(yè)騰飛的光輝史冊上。(責編 孫禮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