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鍶
巍巍興安,茫茫林海,山青水秀的鄂倫春旗有著豐富的原生態(tài)自然資源,素有“林海明珠”之美譽,是修身養(yǎng)性的絕佳去處。正值盛夏,我有幸參加了在鄂倫春旗阿里河鎮(zhèn)舉辦的內(nèi)蒙古第十九次“三少”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筆會。會議當天就跟隨作家采風團去了布蘇里。布蘇里軍事文化旅游景區(qū)曾是北國軍事要塞,為東北最大的綜合后勤軍事基地,是我國文革時期的歷史遺存。
清晨,阿里河的天氣微陰、微涼。我們坐在大客車上,心情異常興奮。即使隔著車窗,仿佛也感受到了山風徐來,嗅到了林間無比清新的空氣。大客車一路疾馳,奔向大山深處,車窗兩側(cè)奇美的風景平展開來,又向后掠去。遠處是連綿的青山,近處是成片的白樺林,二者相襯,仿佛一幅淡墨山水畫。白樺身著一襲白衣,伸展開青蔥的手臂,微風拂過,淺吟低唱,的確有少女風姿;而她身旁不遠處的落葉松筆直挺拔,好似她的如意伴侶。尤其是林間那清澈的小溪水活躍跳動,看在眼里,潤在心頭。盡管我已是第二次來阿里河,可這山間的風光仍令我留戀不已。
地下油料庫
地下油料庫是布蘇里景區(qū)最神秘之處,它分為上下兩層,工程浩大,是罕見的巨型地下油庫。地下陰冷,若入山洞,必先租棉質(zhì)軍大衣。解說員說這是以前秘密挖掘的軍用油料庫,始建于六十年代末,二十年后才撤軍對外開放,變成軍事文化旅游景區(qū)。怪不得眼前的工作人員還穿著軍綠襯衫,大門兩邊的標語也保留著文革時期的風格。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钡拈T聯(lián)矗立在莊嚴的大門兩側(cè),給人誓不可侵犯的震懾。這個與部隊有關(guān)的軍事文化旅游區(qū)的確莊嚴肅穆、井然有序,正是部隊該有的氛圍。本來報社安排我下連隊,為戰(zhàn)士們做好書推薦。今天看來,我進入部隊的時間提前了。能先觸摸一下布蘇里,了解一些軍事文化,對我來說無異于意外的驚喜。
我們拿到的軍大衣肥肥大大,穿在身上幾乎要拖地了,走起路來,人沒了,仿佛一件軍大衣在移動。剛到山洞口,便有一滴水從上面滴下來,落在了我的額頭,讓我吃了一驚。向洞里望去,雖有幾盞照明燈散發(fā)著微弱的光,但里面仍幽深黑暗。走進去,一股冷氣撲來,幸虧穿了這件軍大衣。據(jù)說,當年地下油庫的焊接工作都是由女兵完成的。因為施工條件惡劣,女性耐力強于男性;且洞內(nèi)空間狹小,女兵活動更靈活。我不知道她們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只覺得這里寒氣逼人、陰冷潮濕,外加工作強度大,對女性身體健康一定是有害的。想到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再往里走,看到了很多儀器,有大小油罐和輸油管道之類。里面的光線嚴重不足,卻成不了我聯(lián)想的屏障,我的心早已回到了當年建設(shè)者的身旁,感受到了他們誓死捍衛(wèi)家園的激情。
走出洞口,一股熱風迎面撲來,洞里洞外真是冰火兩重天?。∩弦幻脒€覺得脊背發(fā)涼,下一秒?yún)s熱得要出汗了。脫去軍大衣,我覺得有一種被釋放、重回人間的感覺。然而,我精神里的某一部分已經(jīng)永遠地留在了那個山洞里。
窯洞指揮部
窯洞指揮部是當年基地指揮中心,基建初期指戰(zhàn)員所居之地。房屋穹頂靠山,內(nèi)部有火爐、火炕,具有北方取暖特點。其中設(shè)有指揮部、彈藥庫、軍工庫、物資庫、辦公室、會議室、通訊室、作戰(zhàn)指揮室、官兵宿舍和食堂等,一共有三個窯洞。該建筑風格很像陜北的窯洞,非常樸實、生活化、接地氣,可走進去又讓我有種回到韶山毛主席故居的感覺。
窯洞指揮部展示著基地建設(shè)中使用過的導火索、航天器模型、戰(zhàn)士們的手風琴、古老的唱片機和老式發(fā)報機。官兵居住的營房里,木床上整齊擺放著軍被,屋內(nèi)還有黃色臉盆、毛巾、軍用水壺和自制安全帽,墻上掛著戰(zhàn)士們的軍用綠書包。作戰(zhàn)指揮室里的墻上掛著一張軍用地圖,桌上有沙盤操演的陣地模型。手捧著軍用大白茶缸,坐在會議室內(nèi),看著墻上的軍用地圖和桌上的陣地模型,恍然間讓我有種參加作戰(zhàn)緊急會議,馬上要有敵人來犯,我軍將與之開戰(zhàn)的錯覺。
物理庫里有米袋、面袋和麻袋,一應(yīng)俱全,這應(yīng)該是個糧倉。通訊室里有專業(yè)軍綠色的老式發(fā)報機,這讓我想起那些戰(zhàn)爭片、諜戰(zhàn)劇里發(fā)電報密令、傳送接收情報的通訊員,耳邊已經(jīng)響起那種“嘀嘀”聲。一個小茶幾和兩張小沙發(fā)設(shè)在毛主席畫像之下,坐在沙發(fā)上,眼前一一閃過那些領(lǐng)導人偉岸的身影,也恍惚一點點看清了他們尊嚴的面容。
當然,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軍工庫和彈藥庫。那些擺放在玻璃板后的槍支彈藥,如步槍、沖鋒槍、手槍讓我熱血沸騰。一把軍用小號,讓我想到戰(zhàn)場上的小號手。他吹響那支系有紅布條的沖鋒號,戰(zhàn)士們聞聲而動,從彈藥箱里取出子彈來,裝進槍膛,在一輪已被鮮血染紅的夕陽下,舉槍上陣,發(fā)起決死的沖鋒。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讓我們這代人無比地羨慕與神往。
元帥樓
其實,元帥樓就是一座葉劍英博物館。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元帥曾兩次下榻于此。這里現(xiàn)在仍保存著他用過的辦公桌椅、床鋪、沙發(fā)、筆記本、手表等種種物品。當年金戈鐵馬、崢嶸歲月,如今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供人們參觀瞻仰。孤單的二層小樓,卻自有其與眾不同的氣場。我相信,那些如煙的往事會成為故事,卻永遠也不會消失;那些應(yīng)該被記住的人,歷史是不會忘記的。
北國第一哨
北國第一哨是營級哨所,是全國最高級別哨所。1969年8月21日,沈陽軍區(qū)為表彰08哨所全體官兵,請來林彪為哨所題辭——“北國第一哨”。
“北國第一哨”門前設(shè)有雙門崗,雙門崗設(shè)在大門的兩邊,有一個鐫刻著“北國第一哨”的石碑立在前面。站在門崗里拍照,讓我感到似乎自己就是這“北國第一哨”站崗的哨兵,一種光榮感油然而生。
依山傍水、景色頗佳的“北國第一哨”就像一名為祖國邊疆站崗放哨的巡防戰(zhàn)士一樣,陽光明媚,在淡黃色小野花兒的點綴下,佇立在青山里。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河上有一座細長的小橋,河邊有兩艘小船,河水清澈,潺潺流過。掩映著它們的是河邊隨著微風搖曳的青草。
石碑不遠處有一輛軍綠色的坦克和兩輛軍綠色的軍用卡車。站在坦克邊、卡車上,恍然讓我有種馬上就要駕駛坦克,全速前進,奔赴戰(zhàn)場的感覺。
走進去是一個小庭院,有一條小徑直通向一座二層小樓。作家們就這樣三三兩兩,結(jié)對而行,或留意于這二層小樓的內(nèi)部,或在門崗處拍照留念,或?qū)δ禽v坦克感興趣,或流連在小河邊、漫步在小橋上?;剡^頭去,看見鄂倫春族著名作家敖長福先生正在和作家海勒根那聊天,作家們的思想總是要不斷地碰撞吧?細想來,自己固然偏愛自然景觀,但人文景觀也十分吸引我。
幽深難測的布蘇里啊,你還有多少故事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鹘饷苣兀?/p>
責任編輯 五十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