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先做人,后做事。這是很多長輩對晚輩,師長對后學的諄諄告誡。其意無非是德重于才,德先才后,只有這樣,才能德才兼?zhèn)涑纱笃?。但它導致這樣的誤解,似乎做事與做人是可以分開的,還可以分出先后。事實是這樣的嗎?
什么是做人?漢語里的做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指待人接物,如金朝董解元著《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有:“如今方驗做人難。”明朝李贄著《史綱評要》卷十三有:“鍾會不知做人。”二指做正直無私的人;如:“做人要做這樣的人”,“悔過自新,重新做人”。關于怎樣做人,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如:做人要有原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人要有責任感,鐵肩擔道義;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不急功近利;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患得患失;做人要胸懷坦蕩,不拘小節(jié)者方成大器;等等,不一而足。與這些生硬的條條框框相比,一些名人的勸告更加生動。魯迅先生說:“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弊罄f:“生命的全部的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未知?!碧K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p>
什么是做事?漢語里的做事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擔任某固定的職務和工作,如:他在研究所做事。二是從事某種工作或處理某項事情;如:他做事一向認真負責。關于怎樣做事,也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如:要有大局觀;要有目標;要分主次;要有憂患意識;等等。關于做事,也有很多有益的忠告,如《道德經》言: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中國諺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馬丁·路德說:“昧著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碧K格拉底說:“做少許事情而做得很好,勝于做許多事情而做得很糟。”李漁說:“大丈夫做事,雷厲風行?!薄段究澴印费裕荷髟谟谖沸。窃谟谥未?。
做事要有才,做人要有德。司馬光著《資治通鑒》有云: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由此可見,有德無才近廢物,有才無德是災難。那么,做人與做事是什么關系呢?一個人到底怎樣學會做人與做事呢?
一是在學做事中學做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某著名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這所大學以打破西方技術壟斷研制巨型計算機而名揚海內外。在我的畢業(yè)設計過程中,師從導師參與到巨型計算機的科研之中,做了一些相關的初級研究工作。由于起點高、研究團隊群星璀璨,我的畢業(yè)論文寫作非常順利。但除了這一收獲之外,在我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深為導師和老師們那種不計名利、攻堅克難,全身投入的獻身精神所感染。這一研究學習過程成為我的精神凈地,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每當遇到名利之事、工作困難,都能回想起這一經歷,以導師、老師們的精神鼓舞自己,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二是在學做人中學做事。錢學森是我國航天領域泰山北斗級的科學家。他在深情回憶自己的導師馮·卡門時,特別強調其無私的學術精神。每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思想,馮·卡門都會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們共享,有的學生和同事有些不解,說您這樣做,不怕別人趕上或者超過您嗎?馮·卡門坦然地說:“我不怕,等別人趕上我達到這一點上時,我已經遠遠地跑到更前面去了?!睘榇?,馮·卡門沒有任何時候停止思考、研究與創(chuàng)新,事實上,他的這種無私的學術精神,是以自己的永遠堅持不懈地跑在科學研究的最前列為支撐的。你要學他的為人,就必學他怎樣做事。
做事先做人,是因為人格在空間上決定了做事的空間;做人先做事,是因為人的各種素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展開;人的潛能,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開發(fā);人的能力,只有做事中才能發(fā)揮;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夢想,只有做事中才能實現(xiàn)。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二者是內在統(tǒng)一的,沒有先后之分。
人的成功是做人與做事的辯證、對稱發(fā)展的過程。做人是主導,做事是基礎。真正的成功,必然是做人成功與做事成功的綜合。沒有做事,做人沒有根基;做事是我們立身成人之本。沒有做人,做事沒有方向;做人是我們立身成人的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