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群
《雜文月刊》2016年4月(上)刊登拙作《世事三則》,其中第二則《張冠必須李戴》講述了筆者一位朋友十年前買的二手房,供熱公司卻把該房二十年前“欠”的二年共計四千多元包燒費,連同二十多年的滯納金三萬多元,統(tǒng)統(tǒng)記在了她的頭上,被生生扣上“欠費”的帽子,四處奔走摘不下來。最近,這位朋友告訴我,經過“求人”,由中間人調解,她向供熱公司交了“欠”的四千多元包燒費,供熱公司立馬“高姿態(tài)”,免掉了二十多年的滯納金三萬多元。
“四千多元包燒費是二十年前‘欠的,你是十年前才買的這套房,欠費的不是你呀!”
“唉,沒辦法。要不是求中間人調解,滯納金三萬多元還得我扛著。折騰不起,就當我花四千多元免災了?!迸笥岩荒槦o奈地說。
折騰不起,無處說理,當事人只好自認倒霉。求人后,還要花四千多元,才“摘下了欠費的帽子”。朋友無奈我無語。沉吟片刻,我寬慰朋友說:“不管怎樣,終于塵埃落定。摘個帽子花四千多元,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p>
我們笑了起來。只是一臉的苦相,很阿Q。
在2016年初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周新生發(fā)言,題目是《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贏得全場陣陣掌聲,連周新生自己都“沒想到有那么大的反響”。
的確,國人一生是離不開求人的。
還未出生,爹媽就開始為你求人了——找一個好醫(yī)院,好醫(yī)生,因為爹媽擔心你十個月就走完了人生。
上幼兒園求人——不求人,進不了放心滿意幼兒園,豈不耽誤了孩子一生?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上學求人——不求人,進不了好學校;不求人,進不了好班;不求人,安排不到好座位……在求人的商機中,“擇?!薄靶^(qū)房”“補習班”應運而生。
念了十幾年書,熬到了畢業(yè),還得求人——不求人,畢業(yè)就得“待業(yè)”,年輕力壯還“啃老”,愧得慌啊!
考試應聘求人——不然考了第一名,你也干不過第三名甚至第四名。這叫“英雄難過面試關”。
好不容易有了飯碗,自食其力了,繼續(xù)求人——有了單位,還得選擇崗位,選定了崗位,還得謀略職位……哪一樣不求人能玩得轉?
終于磕磕絆絆平安走到了人生終點,還得求人——不求人,說不定排到什么時候才能化作一縷青煙??杉词挂簧沓羝つ一髁嘶覡a還得求人——不求人,選不到好風水的安居地。
這時候,求了一輩子人的你,終于可以歇一歇了吧——可活著的后人,卻早已毫不猶豫地接過了你手中的“求人”接力棒,續(xù)寫“壯觀的中國特色求人圖卷”(周新生語)。
于是,又一條“求人”的漫漫征程開始了……
何時才能不“求人”?周新生的建議是:“在進一步加快發(fā)展的同時,加大對民生的投入,不斷提高民生急需的優(yōu)質資源的供給。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改革政府行政職能,減少政府對優(yōu)質資源配置的行政干預。加大反腐敗力度,加大對權力的約束與監(jiān)督。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剛性,設計嚴格辦事程序,使尋租者無市場。重點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為國人精神減負,讓國民活得輕松一些,快樂一些?!?/p>
此誠良言矣。但何時良藥出廠?我等“求人族”翹首切盼!
【佚 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