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適用話題】留守兒童 父母之愛 陪伴 家
新學期,她給孩子們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難忘的時刻。
她是一名支教老師,在這個偏遠山區(qū),方圓幾十里,只有這一所學校,學生大多是留守孩子。其時,春節(jié)剛過,孩子們剛剛與久別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們用手中的筆,記錄下這一溫暖的時刻。作文交上來了,她認真地批閱。
一個孩子,寫了媽媽帶回來的好吃的,那是他吃過的最美味的東西了,他感覺那一刻,自己好快樂。
一個女孩子寫的是,爸爸給她新買的書包,當爸爸幫她將新書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好幸福。
一個男孩子寫道,他已經兩年多沒有見過爸爸了,爸爸剛走進家門的時候,他都一下子沒有認出來,爸爸突然一把將他抱了起來。那一刻,他感覺有點陌生,但是,很溫暖,真的很溫暖……
那一刻,都溫暖,難忘。
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個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女孩子寫道,以前,是爸爸一個人出去打工,后來,媽媽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著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每年,他們都只在春節(jié)的時候才能回來,年一過完,他們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大年初二,他們才回到家,因為他們沒買到年前的火車票。
這一次,因為沒趕回來吃年夜飯,爸爸媽媽答應我和弟弟,會在家里多待幾天,這可把我倆樂壞了。
爸爸媽媽回來之后,很忙,除了走親戚外,他們還要將莊稼地重新翻整一遍,這樣,年邁的爺爺春耕的時候,才好播種。雖然爸爸媽媽回來之后,忙得根本沒時間陪伴我們,甚至顧不上我們,但我仍然覺得很滿足,很幸福。
一天,媽媽沒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著我和弟弟,給我們做飯,燒了好幾個好吃的菜,幫我們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凈疊整齊了,爸爸還檢查了我和弟弟的作業(yè)……總之,那一天,媽媽和爸爸對我們姐弟倆特別好,特別溫柔。
讀到這兒,她以為女孩子接下來會寫,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時刻??墒牵瑳]有。女孩子寫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媽媽明天肯定又要離開家,出去打工了。
女孩子在作文結尾這樣寫道,我最難忘的時刻,也是最難過的時刻是,媽媽突然對我特別好,因為,那意味著,他們第二天,又要離開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來了。
在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幾滴淚水的痕跡。
她也流淚了。
她已經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個調皮可愛的兒子。每次離開城里的家之前,她也戀戀不舍,她覺得自己虧欠這個家太多,尤其是對兒子。所以,每次,離開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線條的她,也都會對兒子表現得特別溫柔,特別細致,特別耐心,恨不得把對他所有的愛和牽掛,都留下來。也許,兒子也特別害怕自己突然對他那么好吧?
她突然無比想家。她給老公打了個電話。夜已深,兒子已經睡著了,她讓老公將手機放在兒子的面前,她聽到了細微的鼾聲。那一刻,她淚流滿面。
(李輝摘自《品讀》2015年第12期)
【素材分析】在父母眼里,遠赴外地打工,改善家庭條件,這是對孩子的愛;洗凈所有衣服,檢查家庭作業(yè),這也是對孩子的愛。而在孩子眼里,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愛,是任何物質都無法給予的。孩子的成長不可逆,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因此,陪伴,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