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燕
摘要:作者根據(jù)自己近年來的實際工作情況,淺議了向日葵種植技術,希望對種植戶以后的種植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向日葵:種植技術
向日葵是世界上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國也已成為排在大豆、油菜、花生、芝麻之后的第五大油料作物,它具有耐鹽堿力強、耐旱、耐脊薄等特點,比較適合在本地種植。
1土壤的改造和處理
1.1種植土地的選擇
因為相對于其它作物來講,對土壤的要求向日葵不是很嚴格。在通常的荒地范圍內和耕地范圍內均能開展種植。可若土地的鹽堿程度過高,就不應種植。向日葵的雜交品種可以適當種植在土壤肥力較好的土地上,這是由于向日葵的雜交品種對于土壤的肥力要求較高,而同時出產的葵花籽也比較飽滿,產量較大。所以。土壤較為肥沃的種植戶應該嘗試種植雜交品種的向日葵。
1.2土壤的改造和利用
因為向日葵根系較深,所以在種植前,首先應運用大型的拖拉機對土地開展深層次的耕種,提升土壤的通透性,讓向日葵可以在更深程度的土壤中扎根。確保耕地的深度達到30厘米上下,進而落實耕種的最好效果。同時,必須做好秋季的灌水,提高土壤的濕潤度,以利于向日葵根系的生長。
2選種及種子處理
2.1采選色澤純正、粒大飽滿的,同時,去除癟粒、病粒和雜粒。
2.2采選粒大飽滿、純度較高的種子做種。發(fā)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采選抗病性強、適宜本地環(huán)境、產量高的雜交種和優(yōu)良品種。種子發(fā)芽率90%以上,凈度98%,純度97%以上。人工粒選,除掉明顯的雙胚畸形粒和大花紋粒。采選良種必須在做好單盤收獲、田間選株、場上風選的基礎上。還要抓好人工粒選或播前篩選。去除病粒、秕粒和雜粒。
3播種
3.1播期:在5cm土層溫度5℃就可播種。播期選擇的基本原則是:第一,按照發(fā)病規(guī)律調整播期,讓其躲開病害多發(fā)季節(jié);第二,按照品種生育期開展播種;第三。按照生長特性調整播期,讓開花灌漿期躲開28℃以上高溫天氣。
3.2播量。按照栽培要求和品種特性確定播量。通常人工點播每667平方米需種600克,機播需種700克。
3.3播種方式。播種時墑情應好,深度3-4cm最佳。
3.3.1機力或人工作畦,開溝條播或點播;
3.3.2精量點播,每穴1-2粒。干旱地區(qū)應運用深開溝淺覆地的方法,把種子播在墑情較好的濕土上。
4合理密植。有利通風
向日葵莖粗、稈高,應合理密植,以方便透光通風,增加光合作用。原則是小粒及矮稈品種宜密;高稈大粒品種宜??;食用型品種18000-20000株。油料型品種每公頃保苗25000-30000株最佳。
5田間的管理
向日葵的生長過程通常具有發(fā)育較早,生長迅速的情況。所以在田間的管理過程中,必須關注防治幼齡的向日葵根苗出現(xiàn)擁擠情況,也應防止它一味的增長,發(fā)生瘋長的現(xiàn)象。所以,應該提升對向日葵根苗的管理,在它長到出現(xiàn)一對真葉的時候就應該對它開展間苗作業(yè)。在它出現(xiàn)四片真葉時,開始進行定苗。對于鹽堿地區(qū)域或者病害較為嚴重的區(qū)域,應該適當開展晚間苗,但其時間也必須在第三對真葉出現(xiàn)之前,不然將會影響向日葵的正常生長,移植后的活性也將極大減少。
6澆水作業(yè)和中耕除草
因為向日葵生長對環(huán)境的獨特要求,喜光和耐旱。所以它基本不用澆水??蓱撟⒁獾氖?,在向日葵的花蕾出現(xiàn)之前必須對它開展少量的補水,確保其開花的水分得到供給。同時在開花期間也應開展第二次補水,在它果實成長之后,必須開展第三次的補水。剩余時間就不必對向日葵補水。因為澆水時向日葵生長基本初具規(guī)模,植株較高,所以應關注避免土壤的松動讓向日葵植株易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同時,在遇到持續(xù)的干旱和連續(xù)的暴雨情況,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水分的補給。與此同時,面臨極為干旱的氣候時,必須留意在向日葵的表面開始噴灑水霧,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同時也為向日葵開始補水。
向日葵的鋤草通常應該開展三次。初次鋤草必須注意結合間苗開展,這時土壤比較濕潤,鋤草相對比較方便,且雜草的生長也可得到較好的清除。第二次必須在向日葵的定苗期間,這時開始鋤草可以確保向日葵生長所需營養(yǎng)不被搶奪。同時還應開始第三次鋤草,就是在向日葵成熟前開展最后一次鋤草。必須注意的是,在鋤草的同時,還應馬上對土壤開展陪護,不然向日葵植株比較高大的特性極易導致其倒伏。
7病蟲害防治
應做好病蟲害的預報預測。出現(xiàn)病蟲害馬上集中聯(lián)防。菌核病應該運用灌根、拌種、化學藥劑及土壤處理防治等方法防治。霜霉病應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金龜子、玉米螟等害蟲,應采用高效氯氰菊酯類農藥防治。嚴禁在花期用藥,避免殺死蜜蜂導致授粉不良影響到產量。
8及時收獲
收獲早,皮殼率高,千粒重低,含油率減少。收獲晚,子實掉粒,或遇雨花盤、子實發(fā)霉腐爛,影響質量和產量。及時收獲可降低病蟲鼠鳥危害。在植株莖稈變黃,花盤舌狀花脫落或干枯,莖稈中上部葉片變黃下垂。下部葉片枯死,多數(shù)托葉變?yōu)楹稚?,花盤背面變?yōu)辄S褐色,籽粒變硬并出現(xiàn)固有色澤時就可收獲。收獲的花盤應馬上晾曬,勤翻動,防控捂堆、雨淋雪蓋、霉爛變質,各品種間分開脫粒、分開儲藏、分開銷售、分開收獲。收獲時應把有霜霉病、菌核病等的病盤或病株挑出并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