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永逸
《薩利機長》兩百秒誕生的奇跡
文/黃永逸
200秒能做什么?也許可以聽一首歌,飲一杯熱茶,取一份快遞。與上述瑣碎的日常不同,薩利機長在200秒內(nèi)成功拯救了155個人的生命,這起震驚全美的“哈德遜河奇跡”事件被曾執(zhí)導《美國狙擊手》《百萬美元寶貝》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改編后搬上銀幕。薩利機長由正值花甲之年的湯姆·漢克斯飾演,影片講述了由他執(zhí)飛的航班在起飛6分鐘后在紐約哈德遜河緊急迫降的故事。
《薩利機長》
2009年1月15日,由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執(zhí)飛的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于下午3點26分在紐約瓜拉迪亞機場起飛。但在起飛后的一分鐘左右,機長向機場塔臺報告,因遭遇鳥群的撞擊,飛機的兩具引擎同時熄火。機場方面隨即指示1549號班機立即折返機場,薩倫伯格機長憑借自身經(jīng)驗判斷不能掉頭折返機場,于是準備安排客機飛往新澤西的泰特伯勒機場作緊急降落。然而因為當時飛機的高度及下降速率,無法讓客機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機場。最后,機長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qū),讓客機迫降在貫穿紐約市的哈德遜河上。慶幸的是,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這個事件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跡”,《薩利機長》便是改編自此樁事件。
影片由薩利機長的噩夢開始,夢的內(nèi)容是他按照塔臺的指令掉頭折返機場,卻機毀人亡?,F(xiàn)實是,頂著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薩利機長接受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diào)查。通過機長的陳述,事故發(fā)生時的一幕幕以插敘的形式再現(xiàn),機長的臨危不亂和全體機組人員的專業(yè)度也得以重現(xiàn)。聽證會上,NTSB全程步步緊逼,試圖把薩利機長塑造成一個不聽從指揮、不顧乘客安危的狂妄形象。NTSB還提供了模擬的事故現(xiàn)場,在1549航班雙引擎失效的狀態(tài)下,是否可以成功迫降在兩個靠近的地面機場,結(jié)果都是“可以”。薩利機長終于沉不住氣,爆發(fā)說這樣做根本沒有加上人為反應時間。于是NTSB才加上了35秒,最終的模擬結(jié)果證明機長的判斷和選擇是正確的。
薩利機長作為機組人員的核心領導人物,被媒體爭相報道,一夜之間紅遍全美,被奉為英雄。面對此殊榮,機長將其歸功于全體機組人員的齊心協(xié)作。而面對過度的報道,薩利機長也表示了無奈,40余年,他駕駛的飛機搭載了上百萬乘客,安全起降數(shù)千次,卻因為一次前后持續(xù)時間不過200秒的事故,被推上風口浪尖,險些就成了落入圈套的獵物。不過這些最終都沒能阻止他成為口口相傳的全美英雄。
為了加深事故的震撼感,《薩利機長》投擲千金,在視效方面真實地還原了航班迫降時的細節(jié),極大地提升了觀看效果。在影片的準備階段,人物原型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和副機長杰弗里?斯基爾斯都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湯姆?漢克斯聲稱:“我做很多調(diào)查就是為了最原汁原味地展現(xiàn)薩利的說話習慣、思維模式和個人所具備的能量,不想做任何修改,不會放入個人的演繹,不會添加原本沒有的恐懼,更不會虛構(gòu)沒有出現(xiàn)過的危險,就是要了解發(fā)生了什么,展現(xiàn)他最真實的反應?!比缢裕捌械乃麤]有用夸張的表演奪人眼球,表情和動作都沒有太大的起伏,將薩利機長從業(yè)40余年的沉著冷靜演繹得極其到位。
湯姆?漢克斯的演技無論在行業(yè)內(nèi)還是觀眾群中都得到廣泛認可,早年他就憑借《阿甘正傳》《費城故事》連續(xù)兩年斬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此番,由他飾演美國人民心中的英雄薩利機長,無論是在外形、氣質(zhì)還是性格把握上都拿捏精準,獲得了北美媒體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