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指導老師:胡蘭貴
(1.山西省鄉(xiāng)寧縣尉莊鄉(xiāng)衛(wèi)生院,山西 臨汾 042109 2.山西省中醫(yī)院)
胡蘭貴治療顏面部痤瘡驗案1則
高建軍1指導老師:胡蘭貴2
(1.山西省鄉(xiāng)寧縣尉莊鄉(xiāng)衛(wèi)生院,山西 臨汾 042109 2.山西省中醫(yī)院)
胡蘭貴;痤瘡;驗案
胡蘭貴教授是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博士生導師,山西省名醫(yī),擅長運用經方化裁治療各種疑難雜病,臨床療效顯著。筆者有幸跟隨胡蘭貴老師學習。現(xiàn)將其治療顏面部痤瘡驗案一則整理如下。
患者,女,25歲。2016年8月因顏面部出現(xiàn)大量紅色丘疹,自覺灼熱、干燥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顏面部痤瘡”,給予外用軟膏及口服中藥治療,癥狀好轉。但此后多次反復,再次給予以上方法治療,療效不佳,患者痛苦不已,長期戴口罩。經朋友介紹遂到胡老師門診治療。胡老師查其面部大量紅色丘疹,少量帶有白色膿頭,自述有灼熱、干燥感,伴有口渴,咽干,心煩,失眠,飲食一般,小便自利,大便干燥,舌紅,苔黃厚膩,脈滑細數。脈證合參,診斷為顏面部痤瘡,證型為血熱風燥,治以清熱涼血解毒、滋陰潤燥。處方:生地黃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白茅根30 g,知母15 g,石膏60 g,金銀花15 g,連翹20 g,淡竹葉10 g,大黃6 g,焦三仙各15 g,甘草6 g,7劑,水沖服(廣東一方顆粒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囑其忌辛辣油膩,避免熬夜。二診:顏面部丘疹量減少,顏色變淺,灼熱感、干燥感減輕,睡眠可,飲食一般,大便正常,上方去大黃,改石膏30 g,繼服14劑。三診:患者顏面部丘疹基本消失,面色恢復正常,睡眠佳,二便正常,但飲食欠佳。處方調整為:黨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炒雞內金15 g,枳實9 g,瓜蔞9 g,焦三仙各15 g,炙甘草6 g,5劑。至今未再復發(fā)。
按語:患者系青年女性,因熱毒侵襲面部,導致面部氣血受阻,出現(xiàn)紅色丘疹,熱毒傷陰化燥,故患者自覺灼熱、干燥感明顯,熱擾心神則心煩失眠,熱毒傷陰化燥故大便干燥,舌紅、苔黃厚膩、脈滑細數乃熱毒侵襲之證,辨證為血熱風燥。方中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白茅根清熱涼血,知母、石膏養(yǎng)陰潤燥,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淡竹葉清熱除煩以安神,大黃泄熱通便,焦三仙消食化積以防食積化熱,全方共奏清熱涼血解毒、滋陰潤燥之功。二診:患者癥狀明顯好轉,故石膏劑量減半以防過于寒涼傷及脾胃,大便恢復正常故去大黃。三診:患者顏面部皮膚恢復正常,故停用原方以恐寒涼之劑過服傷及脾胃之陽,以四君子湯加減以善其后,恢復脾胃功能,疾病痊愈。
此案胡蘭貴教授辨證準確,經方化裁得當,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值得臨床醫(yī)師借鑒。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