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全 李 權 李曉波
(遼寧省蒙醫(yī)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199)
蒙藥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初探
包金全 李 權 李曉波
(遼寧省蒙醫(yī)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199)
目的:探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病因病機、蒙醫(yī)辨證分型及蒙醫(yī)藥治療的療效。方法:采用治療前后癥狀、體征及理化指標 的變化進行療效對比。結果:在35例病例中,緩解9例,顯效8例,有效11例,無效7例,緩解率為25.7%,總有效率為80.0 %。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前后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尤其是RA、RAS共26例,治療后緩解、顯效14例,占53.8%。結論:蒙醫(yī)藥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療效尚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蒙藥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初探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細胞或多能干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無效造血和高危演變?yōu)榧毙运柘蛋籽?,臨床表現為造血細胞在質和量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多數病例以進行性的骨髓衰竭為特征,并最終會發(fā)展成為急性白血病。目前常用的治療藥物有雄性激素、維甲酸、促紅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環(huán)孢素A及小劑量化療藥物等。總體上緩解率不高,單一藥物治療難以奏效,且治療過程中常伴有貧血、出血及感染,需要配合輸血、抗感染等支持療法。
近幾年,我科應用蒙藥結合西藥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讓眾多患者回歸健康,具體總結如下。
1.1 化學物質、輻射以及環(huán)境污染等:長期生活、工作在特定的環(huán)境、接觸工業(yè)化學物質及一些特殊致病物質,如電離輻射、化學物質等,通過口鼻黏膜、皮膚等途徑侵入機體,損傷臟腑經脈,侵入骨髓,引發(fā)血液的生化異常, 久而久之,即患此病,如油漆匠、煤礦工、防腐師等特殊的職業(yè)。
1.2 藥物、毒物:癌癥腫瘤病人的放療、化療及攝入其他毒性物質,當通過治療可能治愈癌腫,如乳腺癌或睪丸癌、霍奇金氏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白血病的同時,但因為藥物過服、誤服、久服或用法不當,藥物、毒物可通過胃腸道、皮膚等不同途徑侵入機體,損傷臟腑經脈,侵入骨髓,引發(fā)血液的生化異常,在治療過后漫長的時間內,漸漸發(fā)病。
1.3 病因不清:多數起病隱襲,以男性中老年多見,約70%病例50歲以上,多因長期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過于勞累、日曬雨淋等導致胃消化三能失調,影響肝臟生化之功能,使精華糟粕分解受阻,致使惡血增多,精血衰敗,導致此病。
2.1 齊素、赫依偏盛型:皮膚紫癜、齒鼻衄血、頭昏、眼花、耳鳴、失眠、心悸、氣短。治療原則:祛赫依、調理胃火,平衡三根;方藥:草果二十一味丸,1~2丸/次,早飯后溫開水送服;瘀紫丸15粒,午飯后伊和湯3~5g溫開水沖做引子;沉香十七味,晚睡前11~15粒溫開水送服。
2.2 齊素、希拉偏盛型:發(fā)病迅速,頭痛、頭暈、高熱面紅、胸悶心煩、皮膚紫癜、齒鼻衄血較重。治療原則:清濁血熱、涼血止血、平衡三根;方藥:草果二十一味丸,1~2丸/次,早晚飯后溫開水沖服;瘀紫丸15粒,三子散,3g,中午溫開水送服。
2.3 齊素、巴達干偏盛型:發(fā)病略緩慢、面色萎黃或蒼白,皮膚紫癜、齒鼻衄血、食欲減退,腹脹、消化不良。治療原則:補益胃火、祛巴達干、平衡三根;方藥:草果二十一味丸,1~2丸/次,早晚飯后溫開水送服;瘀紫丸15粒,中午13~15粒溫開水送服,五味清濁丸13~15粒早飯前溫開水送服。
2.4 齊素、希日烏蘇偏盛型:皮膚紫癜、齒鼻衄血、皮膚瘙癢、肢體水腫、牙齦腫痛等癥。治療原則:涼血止血、燥希日烏蘇、調和三根七素;方藥:草果二十一味丸,1~2丸/次,早晚飯后溫開水送服;瘀紫丸15粒,中午溫開水送服,嘎日迪-15味丸,9~13粒或那如-3味丸,3~7粒晚飯后溫開水送服。
2.5 合并黏型:發(fā)病重,寒戰(zhàn)高熱、牙齦腫痛、出血、皮膚紫癜、頭痛。治療原則殺黏、清除黏熱、散瘀生新、涼血止血、調和三根七素;方藥:加服嘎日迪-5味丸或那如3味丸,中午3~7粒溫開水送服。
2.6 對癥治療:出血明顯時加服炒水牛角粉、血余炭、熊膽;鼻衄時加服地錦草止血散;月經量增多、淋漓不斷時加服黃柏八味丸;食欲減退加服甘草六味散;發(fā)熱時加服七珍湯。
采用蒙醫(yī)證侯計分表進行觀察和比較,主癥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0、2、4、6分,次癥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0、1、2、3分。觀察指標:
3.1 血象、骨髓象;
3.2 主要癥候:皮膚紫癜、齒鼻衄血、面色蒼白、乏力、頭暈、發(fā)熱、心悸;
3.3 次要癥候:頭痛、心慌、胸悶氣短、口苦、口干、耳鳴、肢體水腫、食欲減退、腹脹腹瀉、消化不良。
緩解:蒙醫(yī)臨床證侯、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侯積分減少≥90%。顯效:蒙醫(yī)臨床證侯、體征明顯改善,證侯積分減少≥70%。有效:蒙醫(yī)臨床證侯、體征均有好轉,證侯積分減少≥30%。無效:蒙醫(yī)臨床證侯、體征無明顯好轉或加重,證侯積分減少小于30%。
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5.1 病例資料:現將近3年治療的35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病例,經骨髓穿刺、活檢等相關檢查確診。男19例,女16例;年齡在48.2±7.6歲之間,發(fā)病時問3個月~2年,其中RA21例,RAS5例,RAEB-1型7例,RAEB-2型2例。RAEB-1型和RAEB-2型患者拒絕化療,所以給予蒙藥辨證治療。
5.2 治療方法:治療組病例,分別按辨證分型治療方案予以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共觀察3個療程。同時給予口服司坦唑醇、保肝,必要時輸注紅細胞、血小板治療。觀察過程中因病例過少,所以未設對照組。對治療前后蒙醫(yī)癥候以及血象、骨髓象等檢驗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
5.3 臨床療效:35例病例中,緩解9例,顯效8例,有效11例,無效7例,緩解率為25.7%,總有效率為80.0 %。其中RA、RAS共26例,治療后緩解、顯效14例,占53.8%。
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前后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該病是由于不同途徑接觸毒性物質、化學物質或對一些藥物誤服、過服、久服或服法不當,藥物、毒物可通過口鼻黏膜、胃腸、皮膚等不同途徑侵入機體,損傷臟腑經脈,侵入骨髓,引發(fā)血液的生化異常,漸漸發(fā)病。臨床上出現皮膚紫癜、齒鼻衄血、面色蒼白、乏力、心慌、氣短、骨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癥。
蒙醫(yī)學認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屬“血之粘、毒癥”及“血之功能紊亂”的范疇。屬于齊素、希拉、巴達干、希拉烏蘇混合型疾病,可合并粘癥。正如MDS的命名一樣,MDS屬難治性血液病,當今醫(yī)學還沒有規(guī)范、統(tǒng)一、療效確鑿的治療辦法,經常規(guī)治療難以見效。經蒙藥治療后,尤其是RA、RAS兩型獲得了良好的療效,一般服藥1~2個月后頭暈、乏力、心慌等癥狀明顯改善,輸血間隔延長,部分患者血象有所上升。服藥3個月時,多數病例無明顯頭暈、乏力等癥狀,血紅蛋白和白細胞明顯上升,血小板緩慢上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0:74
[2]張之南,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 (第三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157-163.
[3]內蒙古衛(wèi)生廳. 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2007.424-427
2016年9月22日收稿
R291.2
B
1006-6810(2017)01-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