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欒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孝感 432100)
探討各型真菌性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
程 欒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孝感 432100)
在耳鼻喉科,真菌性鼻竇炎是比較常見的疾病,當前,由于環(huán)境污染、濫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響,真菌性鼻竇炎的發(fā)病率逐年上漲,臨床上通常用CT影像學對真菌性鼻竇炎進行診斷,不同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CT影像學表現(xiàn)有一定的差異。本文對各型真菌性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探討,以期提高各型真菌性鼻竇炎診斷的準確性。
真菌性鼻竇炎;CT影像學表現(xiàn);診斷
當前,真菌性鼻竇炎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致病菌類的影響,真菌性鼻竇炎有不同類型,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臨床特征和預后。在真菌性鼻竇炎的診斷中,雖然臨床上比較重視檢查真菌類型和組織病理學,但目前CT影像學仍舊是真菌性鼻竇炎常用的檢查方法。因此,需要對真菌性鼻竇炎的CT影像學影響表現(xiàn)進行分析,總結出不同類型真菌性鼻竇炎的特點,以提高該疾病診斷的準確率,保證治療能夠順利進行。
現(xiàn)階段,臨床上比較認可的真菌性鼻竇炎分類方法是以病理為依據(jù),真菌性鼻竇炎有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IFS)與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NIFS)之分。其中,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又有急性侵襲型真菌性鼻竇炎(AIFS)、慢性侵襲型真菌性鼻竇炎、肉芽腫型真菌性鼻竇炎之分,相較于其他兩種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急性侵襲型真菌性鼻竇炎發(fā)病過程較快,因此,臨床上把其他兩種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合成為慢性真菌性鼻竇炎(CIFS)[1]。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則有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竇炎(FBFS)與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AFS)之分。
2.1 真菌球型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當前,真菌球型鼻竇炎是我國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真菌性鼻竇炎,通常情況下,患者免疫狀態(tài)決定著真菌性鼻竇炎發(fā)病的種類,與其他幾種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比較而言,真菌球型鼻竇炎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更加常見[2]。真菌球型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如下:①鼻竇單側發(fā)病,且常見于上頜竇。②出現(xiàn)病變的竇腔呈增高趨勢,且增高形態(tài)不均勻,在軟組織密度團塊的陰影內可以看到已經(jīng)高衰減的 鈣化影。③病變有膨脹性生長的趨勢,伴有骨質吸收,竇腔增大。④骨質硬化、重塑。該類型真菌性鼻竇炎最為可靠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是出現(xiàn)鈣化影、鼻竇內壁被侵蝕,或者兼有這兩種表現(xiàn)。
2.2 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該類真菌性鼻竇炎最為明顯臨床表現(xiàn)是骨質被破壞,框周腫脹,嚴重情況下眼球突出,其CT影像學表現(xiàn)如下:①在單側或者雙側出現(xiàn)高密度的影響,但密度比較均勻,形狀與毛玻璃相似,與鼻竇骨壁相鄰處有軟組織密度影,中間密度增高,且軟組織窗內可以明顯看出。②病變有膨脹性增長趨勢,伴有骨質吸收,篩竇經(jīng)常受累,骨質吸收在眶紙板處比較明顯,然后依次為前顱窩、中顱窩和后顱窩。③黏蛋白積聚和局部炎癥導致骨質受壓吸收出現(xiàn),竇腔增大、竇壁厚度降低,甚至重塑,因此,在CT影像上,可以明顯看到骨質吸收和破壞。由于這些CT影像學表現(xiàn),相關研究者認為真菌性鼻竇炎典型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病理基礎是黏蛋白的積聚,但病灶與周圍組織界限比較明顯,根據(jù)組織病理學,并沒有組織內真菌侵犯的現(xiàn)象[3]。
2.3 急性侵襲型真菌性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為了強調該類真菌性鼻竇炎的破壞性和致死率,有學者還把該類真菌性鼻竇炎稱為性暴發(fā)性真菌性鼻竇炎,可見,該類疾病有較高的病死率,需要及時準確地進行診斷,并采取治療措施,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急性侵襲型真菌性鼻竇炎的致病菌是毛霉菌,毛霉菌由動脈血管彈力層入侵到血管內部,使得血管栓塞、組織壞死,該類疾病最先的發(fā)病部位是鼻腔和鼻竇,隨后會沿著血管擴展,其擴展速度較快,對整個面部軟組織、眼眶。甚至顱內造成感染。因此,需要對冠狀位和矢狀位這兩個部位進行CT影像學檢查,并保證層厚間的距離保持在3 mm以下,其CT影像學表現(xiàn)如下:早期CT影像學檢查骨質破壞和鼻竇外侵表現(xiàn)不明顯,僅可見鼻腔黏膜嚴重增厚;晚期則可見鼻竇骨質破壞。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而言,該類真菌性鼻竇炎CT影像學表現(xiàn)沒有明顯的特征,因此,需要輔以其他方法對該病進行診斷,避免出現(xiàn)誤診,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2.4 慢性真菌性鼻竇炎的影像學表現(xiàn):相較于其他幾類真菌性鼻竇炎來說,此類真菌性鼻竇炎病程較長,而且伴有血管會出現(xiàn)少量的侵犯,發(fā)病人群多為患有白血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首要的致病細菌是曲霉菌屬。鼻塞、流涕、噴嚏是此類真菌性鼻竇炎主要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長時間后才會有侵襲性癥狀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時患者出現(xiàn)鼻面疼痛、眼眶難受、嚴重者則會出現(xiàn)前腦神經(jīng)麻痹[4]。其CT影像學表現(xiàn)有以下特征:①單側上竇出現(xiàn)病變。②有病變出現(xiàn)的鼻竇會出現(xiàn)軟組織密影,且呈不均勻狀態(tài),向鼻腔、鼻竇旁邊、眼眶膨脹突出。③有密度較高的鈣化斑在軟組織密度內部出現(xiàn)。④有病變出現(xiàn)的鼻竇會有骨質破壞出現(xiàn),嚴重者骨質缺損。在這些影像表現(xiàn)中,高密度鈣化斑是其最為突出的特征。但這些特征都是慢性真菌性鼻竇炎晚期的表現(xiàn),雖然有部分學者此類真菌性鼻竇炎早期會出現(xiàn)單側鼻腔黏膜和軟組織出現(xiàn)水腫,但總的來說,早期的慢性真菌性鼻竇炎真菌侵襲能力不強,不會對骨質造成明顯的侵蝕,因此,用CT影像學檢查看不出明顯的特征。
在臨床上,真菌性鼻竇炎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都有其特別的組織病理和臨床癥狀,現(xiàn)階段,CT影像學是真菌性鼻竇炎常規(guī)檢查的重要手段,各種類型的真菌性鼻竇炎有不同的CT影像學特征。因此,需要結合各型真菌性鼻竇炎的CT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分析,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確診后則應該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早日確定治療方法,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魏慶蘭,黃月中.CT影像下的真菌性鼻竇炎非特征性表現(xiàn)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7):82-84.
[2] 張群,彭先兵,石建國.鼻內鏡手術治療變應性真菌性鼻炎-鼻竇炎64例臨床觀察[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42(10):1180-1182.
[3] 陳金中,李剛,裴麗.真菌性鼻竇炎26例臨床與CT診斷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9):49-51.
[4] 宋明艷,李娜,姜彥.真菌性鼻竇炎 CT 影像學的非特征性表現(xiàn)[J].山東醫(yī)藥,2014,54(29):39-40.
R445.3;R765.4+1
A
1671-8194(2017)06-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