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敏 生
(河南省嵩縣林業(yè)局 471400)
豫西山區(qū)抗旱造林技術探討
呂 敏 生
(河南省嵩縣林業(yè)局 471400)
為了探索適宜豫西山區(qū)氣候特點的造林技術,經過河南省嵩縣林業(yè)技術工作者多年來的研究和實踐,采取造林前準備、多種抗旱技術措施綜合應用、栽植后防失水等技術方法,初步總結出一套適合豫西山區(qū)的抗旱造林技術,可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豫西山區(qū);抗旱;造林;防失水;補水
豫西山區(qū)范圍包括河南省的洛陽市、三門峽市兩個地級市。伏牛山和外方山橫亙于該區(qū)南部,熊耳山、崤山、嵩山分布于中北部,太行山西南段在東北邊緣;老灌河、白河、伊河、洛河、汝河以及黃河干流、沁河等穿越其間,有一系列的河谷平原、盆地。境內海拔高度相差懸殊,從86米到2400多米。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主要是以櫟類和油松為主的天熱次生林,海拔500~1000m的低山主要是耐旱的灌叢和草甸,而地勢較低的丘陵和河川谷地則主要栽培農作物和發(fā)展經濟林。
豫西山區(qū)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為冬春干旱、夏秋高溫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豫西山區(qū)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屬于欠發(fā)達地區(qū);其林業(yè)基礎薄弱,林業(yè)生產抵御干旱等氣候災害的綜合能力較差,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受降水和氣溫變化影響較大。嚴重的春季干旱所造成的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是長期以來制約林業(yè)生產發(fā)展的瓶頸。
近幾年來,隨著天保工程、退耕還林等工程建設的深入開展,相對容易造林的宜林地已逐步造林成林,剩余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依靠常規(guī)造林技術已不能保證其成活率。嵩縣林業(yè)技術工作者多年來克服困難,潛心研究,通過引進、改造、創(chuàng)新,總結出一套適合豫西山區(qū)的抗旱造林技術,可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升林業(yè)建設工程的科技含量,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根據(jù)宜林地的具體條件和造林目的選定造林樹種,做到適地適樹,并注意選擇鄉(xiāng)土樹種。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前提和關鍵。應盡量選擇根系發(fā)達、生長迅速、能耐干旱瘠薄的樹種。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段應選擇抗牲畜啃食、踐踏的樹種,如櫟類、油桐、火炬樹、苦楝、臭椿等。
春季造林以植苗造林為主,也可直播油桐、油松、臭椿、苦楝、白榆等;雨季造林應盡量在雨季開始后的前半期造林,且選擇連陰天墑情好時造林。主要栽植針葉樹小苗、容器苗,也可以直播橡子、側柏、油松等;秋季造林應在樹木停止生長后和土地封凍前抓緊進行。大粒種子、帶硬殼種子和休眠期較長的種子如山杏、毛桃、油桐宜在秋冬直播造林。
選用符合國家二級標準以上、根系完整、生長健壯、無嚴重病蟲害、具有“一簽兩證”、無機械損傷、沒有失水的苗木,并提倡使用根系發(fā)達、抗旱能力強的旱地苗木造林。造林苗木要進行挑選、分級。
整地是造林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應在造林前三個月至一年進行,山地一般穴狀或魚鱗坑整地,以利保持水土。
(1)保持根系完整,隨起苗隨蘸泥漿。特別是容易失水的花椒、柿樹、棗樹、板栗、油松、側柏等苗木必須隨起苗隨粘泥漿。
(2)提倡就地育苗,隨起隨栽,杜絕長途運輸苗木。
(3)運輸苗木嚴防失水。運輸前認真包裝,蘸泥漿后用塑料薄膜包扎根系或全株,如運輸時間較長還可填充濕鋸末等保濕。運輸中用蓬布包嚴,落葉樹灑水保濕;側柏等針葉樹要加散熱裝置,嚴防發(fā)熱。
(4)重視假植。起苗后運輸前及運到后栽植前,一定要搞好假植。要切實做到疏排、深埋、實踩、澆水。嚴禁成捆假植苗木,以免苗根失水過多。
(5)栽植前浸泡苗根。除泡桐外,大部分裸根苗栽植前將根全部放入水中浸泡24-48小時,每天換水,保證苗木吸足水分,可提高成活率20-30%。
(1)小容器苗造林:用直徑4~6.5cm,高10~15cm的塑料容器袋,春季袋內播種油松、側柏等種子,雨季上山造林,出圃時苗齡達到100天以上,苗根將要扎出袋孔,俗稱“百日苗”造林。
(2)大容器苗造林:大容器規(guī)格12×15cm、12×18 cm、14×20cm甚至20×35cm。把2-3年生的側柏、油松苗定植在的大容器袋內培育半年以上,或把闊葉樹大粒種子如毛桃、橡子(櫟類)、山杏、板栗等播種在大容器袋內,發(fā)芽后培育半年以上。除嚴冬外,全年都可出圃造林。小容器苗成活率、保存率低,2000年前應用較多,現(xiàn)多采用大容器苗造林,連年成活率均在90%以上。
(3)容器苗出圃時要使用木箱、塑料筐或大塑料食品袋盛裝,嚴禁手提苗莖搬運,以免運輸途中損壞容器和苗根。裝、運、卸苗和造林過程中,要輕拿輕放,嚴禁野蠻操作。
(4)植苗回土時,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實,避免散坨傷根。
(5)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時,應適當深植,覆土高于容器袋3~5cm,以增強抗旱能力,并在坑內撕破容器袋底部。
對于萌芽力強的樹種可采取截干造林。用利剪截去苗干,截干高度在苗木根莖以上10cm左右,用于雨季、秋季造林或春季早栽。截干造林不僅可以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形成通直的主干,提高造林效果。適合截干的主要造林樹種有刺槐、花椒、紫穗槐、櫟類、香椿、臭椿、苦楝、黃連木、五角楓、欒樹、火炬樹等。側柏可以半截干造林,即截去苗木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果樹類如柿樹、核桃、板栗、棗樹、杏等盡量降低定干高度,保留60~80cm主干;多主干或多枝樹種,除重剪打頭外,還要疏除部分枝干。特別是刺槐、花椒、紫穗槐截干造林技術,已在豫西山區(qū)普遍推廣,成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干旱嚴重年份可比不截干的成活率提高30~50%。
播后容易發(fā)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樹種,可播種造林。直播造林成功率高、成本低,但見效稍慢。技術要點:
(1)直播造林的種子必須是經過檢疫、檢驗、精選和發(fā)芽試驗的合格種子。
(2)直播造林除嚴冬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可參閱本文“造林季節(jié)、時間的選擇”)。
(3)一般采用穴播:人工挖穴,穴徑20~50cm,深15~40cm。穴內松土,大粒種子每穴3~5粒,如櫟類、油桐、板栗、茅栗、核桃、毛桃、苦楝、山杏等;小粒種子每穴10~20粒,如油松、臭椿、黃連木、白榆、花椒、荊條、刺槐等。根據(jù)樹木種子大小,覆土厚度一般為種子直徑的二至四倍,播種前要將穴內的底土先行踩實,播后也要用腳踩實。如墑情較差,應逐穴澆水。如結合使用ABT或GGR浸種,效果更好。鳥、獸、鼠害嚴重地區(qū)可選用甲基異硫磷等藥劑播前拌種。
將裸根苗根部放入ABT3號50PPM溶液中浸泡1~2小時,或用ABT3號生根粉25PPM溶液和成泥漿,苗根蘸泥漿造林,或用ABT3號10PPM澆灌苗木根部,或用GGR6、7、8號的30~50PPM水溶液浸根0.5~2小時,可縮短生根時間三分之一,提高成活率15~60%。
用ABT3號25PPM浸種0.5~2小時或GGR6號、7號、8號30~50PPM浸種2~24小時后直播造林,可提高發(fā)芽率15%以上。
(1)將保水劑配制成膠狀物蘸根造林,使用濃度為0.5%~2%。
(2)用保水劑施入植樹穴內造林,要先將保水劑放入水中充分浸泡,在吸水呈飽和凝膠后再與土壤混合造林,用量按干重為植樹穴內干土重的0.1%。采用側柏1年半至2年半移植苗,帶護心土雨季上山造林,施抗旱劑并澆底水,成活率可達95%左右。
(1)有些樹種如楊樹,深埋60cm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浸根與深埋結合起來效果更好。
(2)苗木根系蘸上泥漿后造林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別是須根細弱、容易失水的苗木更為必要,如花椒、柿樹、棗樹、板栗、山茱萸等。外調苗木栽植前要二次蘸泥漿,如與抗旱保水劑配合應用,效果更好。
(3)將苗木的一根側根放入容積約500ml裝滿水的塑料瓶或玻璃瓶中,瓶口用泥或者薄膜封好,一起栽入樹穴中,可幫助苗木抵抗1~2個月的嚴重干旱。
(1)通過覆蓋草類、石塊、漏斗式樹盤地膜以及土面覆蓋劑,可以有效防止栽植后失水。
覆蓋草類:用野草、樹葉、秸稈覆蓋栽植穴,覆蓋厚度2~3cm,上面再壓一層約2cm厚的土。
覆蓋石塊: 用石塊覆蓋栽植穴表面,石塊單層平放,全穴覆蓋。
覆蓋漏斗式樹盤地膜:即在苗木定植澆水后,以樹干為中心,修成邊長0.5~1m、中間低、四周高的漏斗式樹盤,然后將同樣大小的地膜中間戳一個洞,套過苗干,平鋪到樹盤上,膜面拉直平展,四周壓土蓋嚴,苗木周圍再壓上一些土以防進風??墒沟啬ど嫌晁械矫缒靖希篃o效降水變?yōu)橛行Ы邓?,同時保濕增溫,促進苗木成活。
覆蓋土面覆蓋劑:在植樹穴的表面用土面覆蓋劑覆蓋,可防止土壤表面水分蒸發(fā)。可選用天津輕化所研制的土面覆蓋劑6號或65號等。
(2)植物蒸騰抑制劑:將1%的黃腐酸鈉或乙酰水楊酸水溶液噴施于葉面,可顯著減少植株蒸騰失水。
(3)松土除草:雨后及時松土除草,以利保墑。
(1)專業(yè)隊造林。凡工程造林,應組建造林專業(yè)隊施工,并建立工程監(jiān)理制度,才能切實保證造林質量。河南省嵩縣的專業(yè)隊造林模式多次得到省、市上級部門的肯定。
(2)加強管護。造林結束,管護立即上馬。根據(jù)情況固定專職或兼職護林員進行管護。新造林地,視情況建立工程圍欄或生物圍欄,杜絕牛羊啃食、踐踏和人為破壞。
[1] 王少明,楊拴溫,郭志敏,等.豫西半干旱地區(qū)核桃抗旱造林技術的研究[J].河南林業(yè)科技,2014,34(02):23-26.
[2] 趙紅軍.春季抗旱造林技術要點[J].農家參謀,2009,(02):13.
[3] 楊姣娥,牛艷麗.淺談豫西地區(qū)退耕還林造林實用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4):83-84.
[4] 彭興龍.豫西地區(qū)抗旱造林適用技術[J].林業(yè)建設,2006,(03):43-44.
[5] 王海波.豫西丘陵干旱地區(qū)抗旱造林技術[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3,(04):52.
S728.2
B
1004-7743(2017)04-0025-03
2017-09-09
呂敏生(1961- ),男,河南嵩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技術推廣和森林資源管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