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
看當下的娛樂新聞常常會有種“進城”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太土,而城里人太會玩了。即使親眼看到了白紙黑字寫著的,也會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問題了。為了讀懂這些光怪陸離的娛樂新聞,你必須不斷刷新自己的“三觀”。
現(xiàn)在“城里”流行“顏值即正義”,凡是顏值高的人說什么、做什么似乎都有道理。于是一眾“小鮮肉”幾乎把持了娛樂圈的話語權,想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
對于“小鮮肉”們而言,時間就是實打實的金錢,每一秒都是不能虛度的。于是他們都是開足了馬力去賺錢,一邊拍著戲,一邊還要忙代言,更不能缺席國內外的時尚秀場,還有無數(shù)的采訪、宣傳活動等著他們。有的“小鮮肉”,因為太受歡迎還會同時有好幾部戲開工,有位知名“小鮮肉”就因為同時在六個劇組拍戲而被戲稱為“六郎”。分身乏術怎么辦?替身上陣啊。
替身本身并無可厚非,原本就是行業(yè)慣例。替身常見于動作題材的影視劇,因為其中動作戲難度較高,需要專業(yè)人士上陣,往往就由替身來完成,稱之為“武替”。不過,為了保持表演的連貫和一致性,行業(yè)內也有盡量不用替身的共識,所以許多高難險重的場面,演員也會盡量親自出演,這被認為是非常敬業(yè)的表現(xiàn)。
但是如今的“小鮮肉”對替身的開發(fā)真的是令人瞠目結舌。他們選擇是否使用替身的原則不再僅僅是技術難度,而是只要不是穿幫得太厲害,能用替身的場景,本尊絕對不會上場。遠景戲要用替身,背影要用替身,男女主人公的對手戲只要不露臉也要用替身。這樣下來時間自然是大大節(jié)省了,幾十集的大戲去個幾天、十幾天就能完成了。據(jù)說有些“小鮮肉”的一部電視劇里,光是替身就得四五個,有“武替”還有“文替”。
而最近傳來的消息更加夸張:某位“小鮮肉”為了軋戲,竟然直接倒模做了一張人皮面具,讓替身演員戴上替自己演戲?!靶□r肉”的表演大都以沒有演技的“面癱式表演”見長,之所以在市場上如此受歡迎,都是因為那張臉。如果你連臉都找了替身,那要你還有何用?
如此花樣繁多的替身,不僅你我看不懂,就連同行們也看不懂。一輩子都以自己親自上陣表演高難鏡頭而驕傲的成龍也想不明白,為什么用很高價錢請來的“小鮮肉”,在現(xiàn)場大多數(shù)的表演都是用替身,明星本尊只拍幾個特寫鏡頭就完了。有些老演員甚至驚訝地發(fā)現(xiàn),和他演對手戲的演員在現(xiàn)場根本看不見,只看到替身出來對戲。想當年大家責難章子怡用“裸替”,嫌棄她不敬業(yè),如今面對小鮮肉們的花樣替身又該說些什么呢?是不是頓感欠了章子怡一個道歉?
對于自己的替身如此之多,小鮮肉們并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并不影響真正的表演。可是遠景、背影真的不重要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僅僅通過一個背影的描寫感動了幾代人。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不僅僅是靠念臺詞、嘶吼來表演,而是要調動全身所有的肌肉去進入人物,一個背影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與“假面小鮮肉”相配的還有前段時間引起熱議的“數(shù)字小姐”。這位當紅小花旦同樣是因為軋戲太多,根本沒有時間背臺詞,在拍攝時嘴里只要念叨數(shù)字就行,真正的臺詞就交給后期配音了。
這光怪陸離的行業(yè)怪相,如果僅僅歸罪于“小鮮肉”的不敬業(yè)并不公正。整個行業(yè)中資本的角力,對于流量的追逐,讓一部戲還沒有開拍,根本無從判斷好壞的時候,僅僅因為“小鮮肉”出現(xiàn)在主演名單中,就能賣個好價錢。隨后,“小鮮肉”們被敗壞的名聲,觀眾被敗壞的胃口,是沒有人會在乎的。即使這批“小鮮肉”不鮮了,也會有新的“小鮮肉”取而代之,而資本宛若收割機,繼續(xù)收割利潤。
許多“鮮肉款”明星都不大喜歡被稱為“小鮮肉”,認為那是對自己演技的不認可。這回他們可算是說對了, 在“小鮮肉”的身上人們已經(jīng)放棄尋找演技這種稀缺的寶貝了,花樣替身何嘗不是在花樣作死?!靶□r肉”主打的就是一個“鮮”字,而“鮮”從來就是轉瞬即逝的,短命的,即使保鮮防腐手段再好,也敵不過時間的侵蝕。要想真正站穩(wěn)腳跟,“小鮮肉”們還是應該從自身磨煉,別被急功近利的資本裹挾著,吸干了新鮮的汁水,就被拋棄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