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借詩言志,將自己滿腔的情懷用精美凝練的字詞、驚異奇特的想象,瑯瑯上口的韻律、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和真摯的情愫,融于精短的數(shù)行漢字之中,無疑是美麗的,是充滿魅力的,歷代人沉醉在詩海里,徜徉于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詩情畫意中,浸潤心靈。語文課堂教學詩詞,應(yīng)該是一種欣賞美的過程,但是,由于教育模式的僵化,詩詞教學一度變得乏味枯燥,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倡要運用多種方法,讓詩詞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別樣的美。
一、反復誦讀詩詞,欣賞美的韻律
著名的語言學家朱光潛說:“要培養(yǎng)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詩開始。”誦讀就是一種很好的讀詩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即反復朗讀詩歌,直至自然成誦,古詩講究韻律和諧,學生通過誦讀不僅能夠積累素材,增強文學修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還能慢慢地從詩中讀出興味,讀出詩人的所思所感,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審美體驗。
當然,誦讀不應(yīng)該只是反復的朗讀,應(yīng)該注意“讀”的方法,尤其注重“讀的過程”,南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說:“讀之,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睂W生在誦讀詩歌的時候,用普通話正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要注意詩歌的平仄規(guī)律,要注意停頓,分清輕重緩急,要根據(jù)詩歌的情感表達,適時地變更語音、語調(diào),注意要抑揚頓挫地讀。例如,誦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小令采用白描的手法,用看似普通的景物,九個意象、十八個字就勾勒出一幅深秋黃昏圖,情感基調(diào)悲涼,表達一個異鄉(xiāng)游子的羈旅愁思。因此,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教導學生朗讀要注意停頓,一個一個畫面的推動,構(gòu)成一幅凄涼景,接著“夕陽/西下”將情感推向高潮,最后用或緩慢或沉重的語氣誦出“斷腸人/在天涯”。如此,情隨詩動,融情于景,學生讀完,對詩人的悲哀惆悵之情也會理解得更加深刻,仿佛親身體會。
此外,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誦讀技巧會越來越嫻熟,老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讀出自己的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打造個性化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語言的韻律美。
二、賞析重點詞句,理解美的內(nèi)涵
古詩詞講究凝煉字詞,幾乎每一個字都要做到表達精確與恰當,有時候一個字就是一整首詩的靈魂,即“詩眼”。在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詩詞中重點字詞的賞析,帶領(lǐng)學生領(lǐng)略詩詞的美。
例如,《使之塞上》這首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歷來為后人所稱道,其中的幾個形容詞“大、孤、直、長、圓”五字用得甚是巧妙,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五個字妙在何處?比如,“大”字寫出了沙漠的廣闊與蒼茫; “孤”字描繪出了茫茫大漠中卻僅僅有一抹長煙的單調(diào);“直”字更是精彩,一股筆直的煙氣直沖云霄,一種堅毅、挺拔之美立現(xiàn);再說“長”字,黃河的波瀾壯闊僅用一“長”字,言簡意賅,映襯著后面的景物“落日”,又意蘊深長。再如,《次北固山下》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膾炙人口的兩句,不僅用詞生動精巧,而且蘊含十足的理趣。教師要抓住詩眼,引導學生仔細推敲,詩中 “闊”和“懸”兩字生動形象地道出了江面的寬闊和船帆的平穩(wěn);第三句可以讓學生先了解整體的意思:夜色將滅,海天之間竟升起了一輪太陽,江上的景物開始呈現(xiàn)出春意,闖入舊年,趕走了嚴冬。再引導學生鉆研“生”和“入”兩字妙在何處?兩字均用了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將大海和春天人格化,海中生出太陽,春天出來趕走舊年的寒冬,寓意著時事變遷,萬物總有更替的自然規(guī)律,意蘊悠長。
理解詩中重點字詞,可以幫助學生知詩意,解詩情,從而走進詩詞,一步步欣賞詩詞之美。
三、想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美的感受
古代的詩歌的藝術(shù)造詣之高,它用凝練的字句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意境”功不可沒。詩歌將漢語言的魅力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古人含蓄,寫詩喜歡融情于景,利用景物描寫,創(chuàng)造意境,將深刻的道理于詩中表現(xiàn)出來,這就需要讀者走進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感受詩人的心境。
例如,在學習南宋詩人辛棄疾《破陣子》時,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中描繪的幾個特征性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塑造出了一個愛國將士保衛(wèi)國家疆土的熱血與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夢想??梢哉垖W生圍繞這句話展開想象,再現(xiàn)詩人描繪的情境。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已進入了夢鄉(xiāng),在遙遠邊疆的一座帳營內(nèi),卻有一個人還沒睡,他的臉上現(xiàn)出了兩抹紅暈,醉醺醺的樣子,顯然剛吃完了酒,他搖搖晃晃地似乎要走到床邊水下,但卻是挑亮了燈,抽出了寶劍,迎著燈光細細地看著,漸漸地睡著了,剛剛的情境如夢似幻,天剛破曉,一座座軍營連著吹起了號角,他一躍而起,全副武裝,他斗志昂揚,要投入戰(zhàn)斗,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喚醒了學生對詩歌審美的感受。
總之,詩歌教學不能忽視審美教學,美的感覺是共同的,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去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用美的感受浸潤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魏成良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第二中學校 65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