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床地質(zhì)研究

      2017-01-18 22:10:15劉建中楊成富王澤鵬王大福祁連素李俊海胡承偉徐良易
      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水銀熱液黃鐵礦

      劉建中, 楊成富, 王澤鵬, 王大福, 祁連素, 李俊海, 胡承偉, 徐良易

      (貴州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105地質(zhì)大隊,貴陽 550018)

      ?

      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床地質(zhì)研究

      劉建中, 楊成富, 王澤鵬, 王大福, 祁連素, 李俊海, 胡承偉, 徐良易

      (貴州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105地質(zhì)大隊,貴陽 550018)

      水銀洞金礦作為滇黔桂“金三角”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全隱伏超大型金礦床,累計查明金資源量260.45 t,礦體埋深在150~1 400 m之間,礦床金資源開發(fā)利用已有十余年歷史,目前礦區(qū)仍處于外圍和深部勘查階段。通過對近年來礦床勘查、開發(fā)利用和綜合研究成果進行總結(jié),系統(tǒng)闡釋了礦床地質(zhì)特征、成礦流體性質(zhì)、成礦物質(zhì)來源、礦床成因及控礦因素、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找礦標志及找礦模型,豐富了以層控型全隱伏水銀洞金礦為代表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礦成礦理論,為實現(xiàn)區(qū)內(nèi)金礦找礦突破提供理論支撐。

      成礦模式; 找礦模型; 卡林型金礦; 水銀洞金礦; 貴州貞豐

      0 引言

      水銀洞金礦床位于貴州省貞豐縣城北西直距20 km處,隸屬貞豐縣小屯鄉(xiāng)、長田鄉(xiāng)和興仁縣回龍鎮(zhèn)?;谧夏聚式鸬V床勘探成果,105地質(zhì)大隊于1994年開展成礦預測,1995年鉆探驗證發(fā)現(xiàn)隱伏(埋深150~300 m)金礦床(中礦段,54 t); 2005年根據(jù)建立的成礦模式,開展了新一輪大尺度(160-320-640 m×160 m)、大面積(8 000 m×1 000 m)、大深度(600~1 420 m)成礦預測和鉆探驗證,發(fā)現(xiàn)了東礦段、西礦段、雄黃巖礦段、簸箕田礦段和納秧礦段,水銀洞成為全隱伏(埋深150~1 400 m)的超大型金礦床,截至2015年10月,累計查明金資源量260.45 t,2011年以來,新增177.41 t,取得貴州金礦找礦的歷史性突破 。

      1 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

      區(qū)域位于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2個一級構(gòu)造單元交匯部位的興仁—安龍金礦帶[1]。出露地層為泥盆系—三疊系,以三疊系廣泛分布為特征,二疊系次之,泥盆系和石炭系則僅見于少數(shù)背斜核部。區(qū)域內(nèi)巖漿活動不強烈,出露地表的巖漿巖主要是晚二疊世大陸溢流拉斑玄武巖—峨眉山玄武巖和少量零星分布的、與玄武巖同期、同源的巖床狀次火山巖(輝綠巖)(圖1)。

      黔西南地區(qū)擁有水銀洞、紫木凼、泥堡、爛泥溝、戈塘、板其、丫他、大麥地和架底等一大批金礦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重要的組成部分。區(qū)域上主要的內(nèi)生礦產(chǎn)有金、汞、銻和鉈。以金礦最具特色,且分布最廣,水銀洞金礦床為典型代表。

      2 礦床地質(zhì)特征

      2.1 地層

      出露及鉆遇的地層有二疊系中統(tǒng)茅口組(P2m),二疊系上統(tǒng)龍?zhí)督M(P3l)、長興組(P3c)、大隆組(P3d),三疊系下統(tǒng)夜郎組(T1y)及永寧鎮(zhèn)組第一段(T1yn1),另見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2.2 構(gòu)造

      主要發(fā)育EW向、SN向和NE向3組褶皺-斷裂構(gòu)造?;壹冶け承?、構(gòu)造蝕變體(SBT)及背斜軸部附近的F105、F101是金礦主要控礦構(gòu)造。疊加的NE向構(gòu)造主要控制了礦田內(nèi)汞礦和鉈礦產(chǎn)出,SN向斷裂構(gòu)造為成礦期后構(gòu)造(圖2)。

      SBT為茅口組和龍?zhí)督M或峨眉山玄武巖組(P3β)之間區(qū)域構(gòu)造作用和低溫熱液蝕變作用的綜合產(chǎn)物; 角礫狀構(gòu)造發(fā)育,角礫大小懸殊,成分復雜,角礫包含了茅口組灰?guī)r,龍?zhí)督M粉砂巖、黏土巖、煤,或峨眉山玄武巖、沉凝灰?guī)r; 厚度為0~70 m; 為跨時的地質(zhì)體[4-6]。

      3 礦體特征

      礦體主要產(chǎn)出于灰家堡背斜核部附近的二疊系龍?zhí)督M硅化生物碎屑灰?guī)r和SBT中,碳酸鹽巖中的礦體賦存于背斜軸向兩冀500~800 m范圍內(nèi),SBT中的礦體賦存于背斜軸向兩冀800~1 500 m范圍內(nèi),為全隱伏的“層控型”為主、“斷裂型”為輔的超大型金礦床,目前控制金礦體300余個。

      主要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chǎn)出,礦體產(chǎn)狀與巖層產(chǎn)狀一致,空間上具有多個礦體上下重疊、走向上具波狀起伏、沿背斜軸向東傾沒的特點[2,4,6-9](圖3、圖4)。碳酸鹽巖中的Ⅲc、Ⅲb、Ⅲa、Ⅱf礦體和產(chǎn)于SBT中的Ⅰa礦體為主要礦體,Ⅲc、Ⅲb、Ⅲa和Ⅱf等礦體集中產(chǎn)出于龍?zhí)督M中部60 m范圍內(nèi)。

      Ⅰa-1礦體賦存于灰家堡背斜軸部附近的SBT中,分布于7~121勘探線,為水銀洞金礦最主要礦體,平面呈長條狀不規(guī)則多邊形,傾向北或南,東西走向長2 700 m,南北傾向?qū)?00~950 m,局部地段出現(xiàn)無礦天窗,礦體平均厚度4.45 m,平均品位4.58×10-6,厚度變化系數(shù)為89.46%,厚度較穩(wěn)定,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93.69%,有用組分分布均勻。金資源量69 252.08 kg。

      Ⅲc-1礦體賦存于灰家堡背斜軸部附近的龍?zhí)督M第二段中部碳酸鹽巖中,分布于311~423勘探線,平面上呈長條狀不規(guī)則多邊形,傾向北或南,東西走向長2 200 m,東部未圈邊,南北傾向?qū)?0~700 m,傾角5°~10°,礦體平均厚度2.18 m,平均品位3.93×10-6,厚度變化系數(shù)59.72%,厚度穩(wěn)定,品位變化系數(shù)89.67%,有用組分分布均勻。金資源量20 517.86 kg。

      Ⅲc+1-1礦體賦存于灰家堡背斜軸部附近,龍?zhí)督M第二段中部碳酸鹽巖中,位于Ⅲc礦體上部5~10 m范圍內(nèi),分布于215~359勘探線,平面上呈長條狀不規(guī)則多邊形,傾向北或南,東西走向長2 900 m,南北傾向?qū)?0~600 m,傾角5°~10°,礦體平均厚度1.01m,平均品位3.19×10-6,厚度變化系數(shù)90.70%,厚度較穩(wěn)定,品位變化系數(shù)79.55%, 有用組分分布均勻。金資源量15 018.07 kg。

      4 礦石質(zhì)量

      4.1 礦石類型

      按容礦巖石的不同,礦石類型劃分為碳酸鹽巖型、角礫巖型和鈣質(zhì)砂巖型(圖5),金以包裹金形式賦存于微細—超微細粒黃鐵礦外緣的含砷黃鐵礦環(huán)帶中,屬于難選冶的硫化物型礦石。

      4.2 礦石結(jié)構(gòu)構(gòu)造及礦物組成

      礦石結(jié)構(gòu)有莓狀、球狀、膠狀、自形晶、交代、假象和碎裂結(jié)構(gòu)等。

      礦石構(gòu)造有星散浸染狀、縫合線、脈(網(wǎng)脈)狀、晶洞狀、生物遺跡、角礫狀、條紋狀和薄膜狀等。

      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毒砂、赤鐵礦、輝銻礦(偶見)、辰砂(偶見)和雄黃(偶見)。

      非金屬礦物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水云母、絹云母、高嶺石、螢石、海綠石、沸石、有機碳和變質(zhì)瀝青。

      4.3 礦石質(zhì)量

      碳酸鹽巖中僅金礦石具經(jīng)濟價值; SBT中的礦石除金礦石外,銀礦含量為(2.20~22.00)×10-6,具綜合利用價值。

      載金礦物為黃鐵礦和毒砂。由于礦石中毒砂含量甚微,因此黃鐵礦為水銀洞金礦中金的最主要載體。含金黃鐵礦粒度主要在0.000 5~0.05 mm,即0.5~50 μm之間,呈莓狀、球狀、皮殼狀、環(huán)帶狀等,環(huán)帶狀黃鐵礦具有“三層式”結(jié)構(gòu)特點(圖6)。

      蘇文超等[10]于一條含砷黃鐵礦細脈(27 mm×0.5 mm)中發(fā)現(xiàn)100余粒次顯微—顯微自然金顆粒(0.1~6 μm)。

      4.4 礦體圍巖和夾石

      容礦巖石類型有生物碎屑灰?guī)r、生物碎屑泥灰?guī)r、生物砂屑灰?guī)r、角礫巖、鈣質(zhì)砂巖和鈣質(zhì)粉砂巖。碳酸鹽巖中的礦體的頂?shù)装鍨轲ね翈r及粉砂質(zhì)黏土巖,SBT中的礦體的頂?shù)装褰缇€呈漸變,沒有明顯界線。

      4.5 熱液蝕變

      熱液蝕變主要有硅化、白云石化、黃鐵礦化、毒砂化、雄(雌)黃化、輝銻礦化、辰砂化、螢石化、方解石化和滑石化等。

      硅化、白云石化、黃鐵礦化 “三化”組合是成礦的必備條件,礦石品位的高低取決于熱液黃鐵礦含量的多少。

      5 成礦期次和成礦階段

      成礦作用表現(xiàn)為構(gòu)造-熱液成礦,根據(jù)構(gòu)造、蝕變、礦物共生組合和結(jié)構(gòu)構(gòu)造,劃分為3個成礦階段(表1)。

      (1)石英-白云石階段為早期礦化階段,成礦以滲透交代作用為主,形成面狀硅化。

      (2)自然金-黃鐵礦-毒砂階段為主成礦階段,期間發(fā)育了大量的具有環(huán)帶結(jié)構(gòu)的含砷黃鐵礦和矛狀、針狀的毒砂,石英主要呈細網(wǎng)脈狀產(chǎn)出,多與白云石、黃鐵礦等組成脈體。

      (3)雄黃-辰砂-石英-方解石階段為成礦晚期階段,方解石大量出現(xiàn),以充填作用為主,并伴有石英、雄黃、石膏等。

      水銀洞金礦為賦存于沉積巖中的層控卡林型金礦,為構(gòu)造-熱液成礦,具中-低溫超高壓成礦特點。

      6 成礦物理化學條件

      流體包裹體激光Raman光譜研究[7-11]顯示,除純CO2相包裹體外,其他類型流體包裹體都含較高的CH4(2 913~2 919 cm-1)、N2(2 330 cm-1)和CO2(1 285 cm-1、1 388 cm-1),VCH4+N2+CO2包裹體中CH4含量(摩爾分數(shù))高達63%、N2為18%、CO2(摩爾分數(shù))為19%。

      包裹體測溫表明主成礦期VCH4+N2+CO2+L相流體包裹體的均一溫度為200~220 ℃,鹽度5%~6%NaCl; 與VCH4+N2+CO2+L共存的富CO2相流體包裹體也顯示相同的均一溫度范圍(200~220 ℃)。

      初步壓力計算表明,成礦流體具有很高的壓力((1 000~2 000)×105Pa),顯示了超壓流體的性質(zhì)。成礦流體性質(zhì)主要表現(xiàn)為弱酸性和還原性[12-13]。

      近期開展了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分析(LA-ICPMS),對環(huán)帶狀含砷黃鐵礦進行了分析,氧化還原條件敏感的V和Cr(遷移需要較高氧逸度)在環(huán)帶黃鐵礦核部含量較低,而邊部含量較高,表明核部成巖期黃鐵礦形成于氧逸度較低的還原環(huán)境,成礦期氧逸度升高可能為開放環(huán)境熱液增生過程[14-15]。

      7 礦床成因及控礦因素

      7.1 礦床成因

      (1)硫同位素研究。早期研究[12-13]礦體和圍巖黃鐵礦的硫同位素組成一致,具沉積硫特征,是因未能區(qū)分熱液黃鐵礦和沉積黃鐵礦所致。后對與金礦成礦相關(guān)的雄黃、輝銻礦進行了硫同位素研究[5,13,16-21], S同位素的均一化程度較高,接近幔源S(δ34S=0~3‰)。近期開展了含金黃鐵礦原位同位素測定,黃鐵礦內(nèi)核(δ34S=-31.77‰~41.44‰)顯示沉積硫特征,含金的環(huán)帶(δ34S=2.69‰~3.16‰)顯示幔源硫特征[14-15](圖7)。

      (2)Pb同位素研究。礦石熱液黃鐵礦的206Pb/204Pb為17.942~18.452,207Pb/204Pb為15.532~15.642,208Pb/204Pb為38.158~38.729,鉛同位素組成有較大的變化,具低μ值的特點,部分樣品靠近低μ值上限(9.58)。Pb主要來源于上地幔,并有上部地殼來源鉛的混合或混染[4]。

      (3)稀有氣體同位素研究。與成礦有關(guān)的礦物流體包裹體20Ne/22Ne值介于9.47 ~ 9.96,平均值為9.82,非常接近于地幔值9.8,證實成礦流體中含有一定量的幔源組分。3He/4He比值介于0.012~1.436之間,顯示大氣、殼源以及深部幔源三端元混合模式[14-15]。

      (4)碳氧同位素研究。早期開展與成礦有關(guān)的方解石C、O同位素測定中,發(fā)現(xiàn)一個點落入花崗巖區(qū)[7,18],解讀為“可能是偶然,更可能是必然”。近期開展的方解石C、O同位素研究,C主要表現(xiàn)為地幔碳范疇,C、O同位素投點較多地落入花崗巖區(qū)域[21,22],顯示了成礦作用與花崗巖關(guān)系密切。

      (5)年代學研究。劉建中等[7]首次測定水銀洞金礦與成礦有關(guān)的石英裂變徑跡年齡(60~80 Ma); Su等[12]測定與成礦有關(guān)的方解石的Sm-Nd年齡為(134±3)~(136±3) Ma??傮w看來,金礦成礦年齡大體處于燕山期。

      根據(jù)金的賦存狀態(tài)、賦礦巖性等特征,其礦床類型屬于微細浸染型金礦。根據(jù)成礦物質(zhì)來源和成礦流體特征,初步認為成礦作用與花崗巖密切相關(guān),成礦物質(zhì)可能主要來源于花崗巖漿,成礦流體為巖漿水、地層水和大氣降水的混合。根據(jù)形成深度、壓力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其屬于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

      7.2 控礦因素

      (1)構(gòu)造控礦。灰家堡背斜嚴格控制了水銀洞金礦床的產(chǎn)出,金礦體的形態(tài)與背斜形態(tài)基本一致,賦存于背斜軸部附近800~1 500 m范圍內(nèi),由背斜核部向兩翼,金礦體則變貧變薄逐漸尖滅; SBT控制了Ⅰa礦體的產(chǎn)出; 背斜核部附近發(fā)育的與背斜軸線近于平行的斷裂(如F162、F163)則控制了“斷裂型”礦體的產(chǎn)出。

      (2)巖漿巖控礦。區(qū)內(nèi)無巖漿巖出露。近期研究認為[6,21,23-24],區(qū)內(nèi)存在的隱伏花崗巖可能是區(qū)內(nèi)金銻礦大規(guī)模成礦的關(guān)鍵,成礦流體來源于深部隱伏花崗巖。

      (3)熱液蝕變控礦。硅化和白云石化是金礦成礦的先決條件,金礦成礦與否以及金含量的高低,取決于黃鐵礦(熱液期)化的強弱。沒有相應的熱液蝕變即沒有金礦化產(chǎn)生,熱液蝕變強烈部位往往就是金富集部位。

      (4)巖性控礦。除賦存于SBT中的金礦外,其余主要礦體嚴格受碳酸鹽巖控制,金含量在碳酸鹽巖中與其頂?shù)装逅樾紟r中呈突變關(guān)系。碳酸鹽巖與其頂?shù)装宓酿ね翈r(或粉砂質(zhì)黏土巖)成為金成礦的有機組合體,它形成的良好的屏蔽障,是形成水銀洞高品位層控型金礦床(金超常富集)最直接的原因。

      (5)孔隙度控礦。巖石孔隙度的多少,決定了含礦熱液的運移能力。強白云石化作用過程,使得生物碎屑灰?guī)r或生物屑砂屑灰?guī)r孔隙度大量增加,粒間孔、晶間孔、粒間溶孔廣泛存在,孔隙度3%~15%,大大增強了含礦熱液的運移能力,同時也是金選擇碳酸鹽巖就位的原因。

      8 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

      8.1 成礦機制

      揚子與華夏古板塊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貼形成的華南陸塊,在燕山期區(qū)域構(gòu)造(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作用下,華南陸塊處于巖石圈伸展狀態(tài),早期古構(gòu)造(揚子與華夏古板塊碰撞帶)復活,深部熱活動加劇,巖石圈減薄,地殼重熔增強,花崗巖漿上侵,形成了大致受控于揚子與華夏古板塊碰撞拼貼帶的大面積低溫成礦域[15,25-26](圖8)。

      攜帶Au、Hg、Sb、As、Tl的深部成礦流體在溫度較高和中偏堿性條件下運移,因壓力劇降,大量揮發(fā)分逸出,成礦流體物理化學環(huán)境的急劇改變,導致金、銻等成礦物質(zhì)依次沉淀,并使得金、銻富集于不同的空間位置[5]。蘇文超等[10]提出了層控卡林型金礦成礦作用地球化學過程: 含鐵碳酸鹽溶解(去碳酸鹽化)釋放Fe→溶解的Fe2+硫化物與Au沉淀富集→碳酸鹽脈形成。譚親平[27]認為,去碳酸鹽化和硫化作用是水銀洞金礦中金的主要沉淀機制; Hg、Sb、As等成礦元素常常與晚期石英 -方解石脈共生的硫化礦物產(chǎn)出,流體冷卻可能是它們主要的沉淀機制; 另外,成巖期的有機質(zhì)可能扮演了地球化學障(還原劑)的作用,引起 Au、As、 Sb、Hg 和 S 形成微小的硫化礦物顆粒包裹在有機質(zhì)中沉淀下來。

      8.2 成礦模式

      與深部花崗巖漿作用有關(guān)的富含CH4,N2,CO2和Au3+、Sb3+、Hg2+、As3+、H2O的熱液,在燕山期區(qū)域構(gòu)造作用下沿深大斷裂上涌至P2m與P3l(或P3β)間不整合界面時,由于上覆P3l1黏土巖封閉阻擋,熱液沿區(qū)域構(gòu)造滑脫面?zhèn)认蜻\移(與巖石產(chǎn)生交代形成SBT,局部形成金礦體或礦床,如水銀洞Ⅰa礦體、戈塘金礦床),背斜核部附近發(fā)育的斜切層面的斷裂構(gòu)造(水銀洞金礦F162、F163等)或一系列節(jié)理成為成礦流體穿透一些構(gòu)造封閉層(如黏土巖),到達另外一些滲透性較好的地層——碳酸鹽巖(這些地層上必須有封閉層覆蓋)的通道,熱液向上運移過程中,碳酸鹽巖的頂?shù)装屦ね翈r形成良好的封閉層阻止熱液擴散而導致含礦熱液沿孔隙度大的碳酸鹽巖側(cè)向運移并富集,形成黔西南獨特的層控型礦床——水銀洞金礦,少部分成礦流體沿背斜軸部縱向斷裂構(gòu)造繼續(xù)往上運移,Au在斷裂構(gòu)造形成的有利成礦空間內(nèi)與圍巖發(fā)生交代富而成的斷裂型礦床——紫木凼金礦[2-6,25,28](圖9)。

      區(qū)內(nèi)金礦體具有層控型和斷裂型2種產(chǎn)出類型。

      (1)層控型金礦。呈層狀似層狀產(chǎn)出,按其就位空間分為2種形式。

      SBT中的角礫巖型礦體: 產(chǎn)于茅口組和龍?zhí)督M或峨眉山玄武巖之間不整合面經(jīng)區(qū)域構(gòu)造和熱液作用形成的SBT中,區(qū)內(nèi)具面狀礦化特點。

      龍?zhí)督M中的碳酸鹽巖型礦體: 產(chǎn)于龍?zhí)督M不純生物碎屑灰?guī)r中,具順層礦化特點,主要礦體集中產(chǎn)于龍?zhí)督M中上部。

      (2)斷裂型金礦。產(chǎn)于與灰家堡背斜軸線近平行或有小交角緩傾斜壓扭性逆斷層破碎帶或兩盤牽引膝褶帶內(nèi)。礦體產(chǎn)狀與斷層產(chǎn)狀基本一致,主要礦體產(chǎn)于紫木凼金礦床F1斷層破碎帶,水銀洞金礦床的F101及隱伏斷層破碎帶也有產(chǎn)出。

      9 找礦標志和找礦模型

      9.1 找礦標志

      (1)構(gòu)造標志。短軸狀灰家堡背斜軸部。黔西南地區(qū)普遍存在的SBT及背斜構(gòu)造是良好的構(gòu)造找礦標志。P2m與P3l(或P3β)之間的不整合界面為區(qū)域性含礦熱液運移的通道,斜切層面的斷裂構(gòu)造為含礦熱液向上運移的通道。背斜軸部容易形成斷裂而成為深部含礦熱液向上運移的通道或成礦場所。

      (2)蝕變標志。與金礦化關(guān)系密切的蝕變主要是硅化、白云石化、黃鐵礦化、毒砂化。硅化和白云石化是成礦的先決條件,最終成礦與否及金含量的高低,取決于黃鐵礦(熱液期)化的強弱。熱液蝕變強烈部位往往就是金富集部位。

      (3)地層巖性標志。海陸交互相區(qū)的龍?zhí)督M地層中,碳酸鹽巖是區(qū)內(nèi)地層巖性找礦標志。特別是厚度較薄的碳酸鹽巖與厚度大的碎屑巖不等厚互層的組合最為有利。

      (4)地球化學標志。Au、Hg、As、Sb(Tl)元素組合沿構(gòu)造軸線分布,指示著成礦元素Au等在有利構(gòu)造帶的富集規(guī)律。Au與Hg、As、Sb之間往往表現(xiàn)為“不在其中,不離其蹤”的特點[5-6]。

      9.2 找礦模型

      成礦背景: 滇黔桂“金三角”地區(qū)的黔西南二疊系—三疊系淺海碳酸鹽臺地相區(qū)。

      容礦巖石: 生物碎屑灰?guī)r、生物碎屑泥灰?guī)r、生物砂屑灰?guī)r、角礫巖、鈣質(zhì)砂巖、鈣質(zhì)粉砂巖。

      成礦環(huán)境: 低溫含金溶(熱)液與相對封閉的還原環(huán)境。

      控礦構(gòu)造樣式: 穹隆、背斜或與背斜軸線近于平行的逆斷層。

      地質(zhì)標志: 構(gòu)造蝕變體(SBT)。

      地球化學標志: Au-As-Sb-Hg-Tl套合最好的地段; 高銻異?;蜾R礦化區(qū)是銻成礦有利區(qū),該區(qū)金則多表現(xiàn)為礦化,難形成獨立金礦體。

      礦床就位場所: 背斜軸線兩側(cè)附近800~1 500 m范圍內(nèi)或者穹隆。

      地層標志: 上二疊統(tǒng)—下三疊統(tǒng)(龍?zhí)督M—長興組—大隆組—峨眉山玄武巖組—夜郎組)。

      工程揭露位置: 層狀礦體以揭露SBT進入茅口組終孔,斷裂型礦體以揭穿斷層終孔。

      找礦靶區(qū): 金礦一般位于灰家堡背斜、戈塘背斜、包谷地背斜、雄武背斜、泥堡背斜、蓮花山背斜; 銻礦: 碧痕營穹隆[5-6]。

      9.3 找礦預測地質(zhì)模型

      從成礦地質(zhì)體、成礦構(gòu)造及成礦結(jié)構(gòu)面、結(jié)構(gòu)類型、成礦作用特征標志等方面,構(gòu)建了找礦預測地質(zhì)模型(圖10 ),具體表述如下。

      (1) 成礦地質(zhì)體為隱伏花崗巖體(埋深3 500~5 000 m)。

      (2) 成礦構(gòu)造及成礦結(jié)構(gòu)面。

      ①成礦構(gòu)造主要是褶皺-斷裂構(gòu)造系統(tǒng),包括褶皺——灰家堡背斜,斷裂——構(gòu)造蝕變體(SBT)、F101、F105、隱伏小斷裂(F162 、F163等)。

      ②成礦結(jié)構(gòu)面主要包括不整合面(P2m與P3l)、斷裂面、背斜軸面、灰?guī)r與黏土巖(粉砂巖)界面。

      (3) 結(jié)構(gòu)類型。

      ①礦體宏觀特征和礦化樣式: 層控型——賦存于構(gòu)造蝕變體(SBT)和碳酸鹽巖; 斷裂型——賦存于斷裂破碎帶。

      ②成礦作用空間結(jié)構(gòu)為由成礦結(jié)構(gòu)面和成礦地質(zhì)體構(gòu)成的二元結(jié)構(gòu)模式。

      ③成礦作用時間分為3個階段。

      成礦早階段: 石英-白云石階段(玉髓+石英+白云石);

      成礦主階段: 自然金-黃鐵礦-毒砂階段(自然金+黃鐵礦+毒砂);

      成礦晚階段: 雄黃-辰砂-石英-方解石階段(雄黃+雌黃+辰砂+輝銻礦+方解石+石英)。

      ⑷成礦作用特征標志。

      ①容礦地層: 龍?zhí)督M(主)、夜郎組(次)、長興組(次次)。

      ②容礦巖石: 灰?guī)r、鈣質(zhì)砂巖、泥灰?guī)r。

      ③礦物組合: 黃鐵礦-毒砂-雄(雌)黃-輝銻礦-白云石-方解石-滑石-螢石-高嶺石。

      ④載金礦物: 黃鐵礦(主)、毒砂(次)。

      ⑤地球化學元素組合: Au-As-Sb-Hg-(Tl)。

      ⑥礦體就位空間: 碳酸鹽巖型礦體,背斜核部500~800 m; 構(gòu)造蝕變體(SBT)中礦體,背斜核部1 500 m范圍。

      ⑦礦體空間特征: 層控型礦體多層疊置。

      ⑧礦體埋深: 150~1 500 m。

      ⑨成礦年齡: (135±3) Ma。

      10 結(jié)論

      (1)礦床受控于灰家堡背斜和SBT,礦體主要產(chǎn)出于背斜核部800~1 500 m范圍的龍?zhí)督M地層和SBT中,以層狀—似層狀為顯著特征。

      (2)黃鐵礦為最主要的含金礦物,主要的熱液蝕變?yōu)楣杌?、白云石化、黃鐵礦化。

      (3)含礦熱液和構(gòu)造作用的綜合產(chǎn)物——SBT為區(qū)域金礦找礦最重要的找礦標志。

      (4)礦床類型屬賦存于沉積巖中的、可能與花崗巖密切相關(guān)的淺成低溫熱液微細浸染型金礦。

      (5)區(qū)域金-銻為同一成礦體系,成礦的動力學機制可能與燕山期太平洋板塊俯沖有關(guān)。

      [1] 劉建中,鄧一明,邱林,等.中國第一個Ⅰ類型金礦床——水銀洞金礦地質(zhì)[J].礦床地質(zhì),2006(增刊):175-178.

      [2] 劉建中,劉川勤.貴州水銀洞金礦床成因探討及成礦模式[J].貴州地質(zhì),2005,22(1):9-13,49.

      [3] 劉建中,夏勇,張興春,等.層控卡林型金礦床礦床模型——貴州水銀洞超大型金礦[J].黃金科學技術(shù),2008,16(3):1-5.

      [4] 劉建中,鄧一明,劉川勤,等.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層控特大型金礦成礦條件與成礦模式[J].中國地質(zhì),2006,33(1):169-177.

      [5] 劉建中,夏勇,陶琰,等.貴州西南部SBT研究[R].貴州:貴州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2012.

      [6] 劉建中,夏勇,陶琰,等.貴州西南部SBT與金銻礦成礦找礦[J].貴州地質(zhì),2014,31(4):267-272.

      [7] 劉建中,鄧一明,劉川勤,等.水銀洞金礦床包裹體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J].貴州地質(zhì),2006,23(1):51-56.

      [8] 齊少烽,陳發(fā)恩,馮琳,等.貴州省水銀洞金礦地質(zhì)特征及成因淺析[J].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2015,2(6):53-58.

      [9] 陳陽陽,陳兵.黔西南水銀洞卡林型金礦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J].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2016,3(2):10-14.

      [10] 蘇文超,張弘弢,夏斌,等.貴州水銀洞卡林型金礦床首次發(fā)現(xiàn)大量次顯微-顯微可見自然金顆粒[J].礦物學報,2006,26(3):257-260.

      [11] 張興春,蘇文超,夏勇,等.卡林型金礦不可見金與超壓流體(Overpressured fluid)關(guān)系探討——以貴州貞豐水銀洞金礦為例[J].貴州地質(zhì),2004,21(4):274-275.

      [12] Su W C,Hu R Z,Xia B,et al.Calcite Sm-Nd isochron age of the Shuiyindong Carlin-Type gold deposit,Guizhou,China[J].Chem Geol,2009,258(3-4):269-274.

      [13] 張瑜,夏勇,王澤鵬,等.貴州簸箕田金礦單礦物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學前緣,2010,17(2):385-395.

      [14] 劉建中,李建威,張錦讓,等.貴州貞豐-普安金礦整裝勘查區(qū)關(guān)鍵基礎(chǔ)地質(zhì)研究(2014年年度工作報告)[M].2014:35-42.

      [15] 劉建中,李建威,張錦讓,等.貴州貞豐-普安金礦整裝勘查區(qū)專項填圖與技術(shù)應用示范報告[M].2016:65.

      [16] 熊燦娟,劉建中,劉帥,等.晴隆大廠銻礦流體包裹體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0(6):47-52.

      [17] 熊燦娟,粟梅.水銀洞金礦區(qū)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5(9):8-9.

      [18] 王成輝,王登紅,劉建中,等.貴州水銀洞超大型卡林型金礦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學前緣,2010,17(2):396-403.

      [19] 楊成富,劉建中,陳睿,等.貴州水銀洞金礦構(gòu)造蝕變體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2,31(4):404-413.

      [20] 王澤鵬,夏勇,蘇文超,等.黔西南卡林型金礦成礦環(huán)境及成礦預測研究[J].礦物學報.2009,29(S1):138.

      [21] 熊燦娟.貴州水銀洞金礦區(qū)納秧金礦礦床地質(zhì)及地球化學初步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4.

      [22] 王澤鵬,夏勇,宋謝炎,等.黔西南卡林型金礦成礦物質(zhì)深部來源:來自同位素和稀土元素證據(jù)[J].礦床地質(zhì),2010,29(S1):519-520.

      [23] 夏勇,張瑜,蘇文超,等.黔西南水銀洞層控超大型卡林型金礦床成礦模式及成礦預測研究[J].地質(zhì)學報,2009,83(10):1473-1482.

      [24] 楊成富.水銀洞構(gòu)造蝕變體的地球化學特征[D].貴陽:貴州大學,2011.

      [25] Liu J Z,Wang Z P,Yang C F,et al.The SBT and gold-antimony Mineralization,SW Guizhou,China[J].Geolog Soc Am Abstr Progr,2015,47(7):89.

      [26] 劉建中,王澤鵬,王大福,等.貴州貞豐金多金屬成礦區(qū)成礦背景研究及找礦方法試驗結(jié)題報告[M].2015:16.

      [27] 譚親平.黔西南水銀洞卡林型金礦構(gòu)造地球化學及成礦機制研究[D].貴陽: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15.

      [28] 劉建中,王澤鵬,楊成富,等.貴州西南部SBT分布區(qū)與金銻礦成礦機制與成礦模式[J].礦物學報,2015,35(S1):895-896.

      (責任編輯: 常艷)

      Geological research of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in Zhenfe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LIU Jianzhong, YANG Chenfu, WANG Zepeng, WANG Dafu, QI Liansu, LI Junhai, HU Chengwei, XU Liangyi

      (No.105GeologicalParty,Guizhou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Guiyang550018,China)

      As a blind super-large gold deposit,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gold triangle area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with the reserves of 260.45 t and burial depth between 150 and 1 400 m.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is still in the peripheral and primary exploration stage, although it has a development history of over 10 years. The author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geologic characterizations, fluid properties,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metallogenetic causes, metallogenetic factors, metallogenic mechanisms, metallogenic model and ore-hunting evidences and models, through exploration, exploit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results can help enrich the Carlin-type gold ore-forming rule, which can be represented by Shuiyingdong blind gold deposi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r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s.

      ore-forming model; mineral exploration model;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Guizhou Zhenfeng

      10.19388/j.zgdzdc.2017.02.04

      2016-05-30;

      2016-11-17。

      貴州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黔西南‘大廠層’巖石地質(zhì)地球化學及金銻礦成礦作用和成礦潛力(編號: 黔地礦發(fā)(2009)11號)”、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貴州貞豐-普安金礦整裝勘查區(qū)關(guān)鍵基礎(chǔ)地質(zhì)研究(編號: 12120114016301)”和“黔西南礦集區(qū)找礦預測(編號: 12120115036301)”項目聯(lián)合資助。

      劉建中(1966—),男,研究員,主要從事金礦地質(zhì)勘查與研究。Email: 2825364825@qq.com。

      劉建中, 楊成富,王澤鵬,等.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床地質(zhì)研究[J].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2017,4(2): 32-41.

      P618.51; P611

      A

      2095-8706(2017)02-0032-10

      猜你喜歡
      水銀熱液黃鐵礦
      磁黃鐵礦多型礦物學特征與分選行為差異
      金屬礦山(2022年6期)2022-07-13 05:29:24
      黃鐵礦的吸附性能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毒物——水銀
      塔東熱液地質(zhì)作用機制及對儲層的改造意義
      寶寶誤吞水銀怎么辦
      健康博覽(2017年4期)2017-09-19 06:15:06
      層結(jié)背景下熱液柱演化的實驗模擬*
      海洋與湖沼(2017年6期)2017-03-31 06:18:19
      熱液循環(huán)助采洗井裝置的分析與應用
      石油知識(2016年2期)2016-02-28 16:20:19
      誤食水銀怎么辦?
      落伍的圖標
      綜合物探在找黃鐵礦中的應用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09
      疏附县| 石首市| 凉城县| 武宣县| 东至县| 凉城县| 南安市| 青海省| 杭锦后旗| 正宁县| 福鼎市| 鸡泽县| 日土县| 九寨沟县| 荣昌县| 新蔡县| 奉节县| 扬中市| 绥芬河市| 哈密市| 大足县| 连平县| 驻马店市| 新疆| 平塘县| 会东县| 东台市| 青龙| 马尔康县| 岫岩| 宁武县| 泰安市| 嘉禾县| 突泉县| 盱眙县| 永清县| 涟水县| 霞浦县| 连州市| 资阳市| 望谟县|